APP下载

设计伦理中对“以人为本”的再思考

2018-09-29由尚胡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道德

由尚 胡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在新的生存环境下,“以人为本”不再是单纯的考虑到人们的喜好和情感,而是融入了道德、社会风俗和政治制度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但目前就中国而言,很多设计师只是一味的迎合一部分人的趣味,而没有考虑这样对环境和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正是对这一问题重新反思设计伦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道德;设计伦理

二战后的“波普艺术”、“孟菲斯运动”等在历史上的昙花一现,不禁让人对其进行反思。在二战后新一批年轻的设计师手中,设计可以被渲染的多姿多彩、与众不同。然而,他们只关注了部分人眼前的利益和喜好,从长远来看,把这种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并不明智。不计后果的大量消费成为一种“民主”的象征,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战后出现的这种问题也对中国社会起到了警示作用,

一、20世纪60年代设计师奉行的“以人为本”

二战之后,新一代的设计师们主张发扬个性,设计出可以传递自我情感的产品。所以在60年代中期,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并没有把传统的文化观念放到首要位置,反而是对这种传统文化进行着激烈的抗议。在新成长起来的设计师手中,设计和艺术变成了一种对于新奇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再加上很多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各种不同材料、色彩的产品被设计出来。比如在波普艺术的风格中,设计师一味的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来制作“奇形怪状”的产品。这批青年设计师并没有把环境等其他的因素考虑在内。从一方面来说,这些作品也可以反映出这些设计师们内心的恐慌,他们选择了能够让人高兴的表现形式,这样似乎可以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安全感,然而这种安全感实际上是短暂的。这些运动很快被社会埋没,很多学者把这些运动衰落的原因归结于缺少文化底蕴;然而,除了根基以外,更多的是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这批青年设计师们急于创建自己的价值体系,这样的设计师去设计产品,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灾难。

二、新时代下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在当前社会,人们开始重新考虑“以人为本”中所包括的内涵。设计在新的时代下,不应该只是仅仅的满足于一些短暂的欲求,而是应该放眼时代趋势,长远的考虑真正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产品。有可能这些产品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下,并不会有利可图。因为现实的社会是人们喜欢“装饰'胜过“朴素”。

“以人为本”并不代表着“个人主义”。柳贯中先生曾经对“品”字有过详细的解释和“品,字在设计中的独特的见解。“品”的意思是品位、品格、品行,是用来形容人和物的最高境界。“一个‘口仅是生理的饥渴,会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两个‘口会炫耀地位,玩弄奇技淫巧,追求占有、奢华、享受;三个‘口才懂得节制、适可而止,会品鉴生存,与自然协调共生,这就是现在我们提倡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托克维尔说:“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会使个体越发地疏远大众,人们只关心自己,不管社会,不顾后代,任其自行发展。在当前中国的大环境下,设计师们必须综合考虑环境、道德等因素的全面性设计,创造出符合大众利益的可持续设计。“奢侈品”口被市场引导的“多元化设计”并不符合可持續发展的趋势。正如托克维尔描绘的那样:“设计的目的则是在上述人类理想、道德、情感与工具这四根柱子上建造人类真实的伊甸园;是实事求是地整合上述所有因素,去创造人类未来更真实、更健康、更合理的生存方式。”

三、设计伦理对设计师的要求

设计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在整个市场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工业设计是一个独一无二占有重要地位的职业,只是学好它并不容易。在掌握各种技能和寻找到灵感的同时,还要利用设计伦理来调节生产、引导消费、维持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平衡。设计伦理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主要内容,核心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作为设计师,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技术层面上,还需要培养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的伦理精神,以此来对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进行观照。

四、结语

综合以上,作为当前时代的设计师,不应该只为了追逐某一群体的情感而不计后果的进行产品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的同时,要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等问题,设计师必须意识到他的社会和道德责任,通过设计,人类可以塑造产品、环境甚至是人类自身,设计是人类所掌握的最有力的工具。设计师必须像明晰过去那样预见他的行为对未来所产生的后果,在遵守设计伦理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以保证生态环境社会可以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道德
跟踪导练(五)(2)
为何不吃梨
道德
道德一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