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陶艺风格

2018-09-29范盈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陶艺紫砂

范盈盈

摘要:宜兴紫砂陶艺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她那特有的风韵博得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赞赏。

关键词:紫砂;陶艺;福禄寿

宜兴紫砂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她具有自身的学术理论体系,有许许多多的理论问题须作深入考察和研究,这对进一步发展紫砂陶艺事业和进一步提高其艺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紫砂陶艺的艺术风格便是紫砂陶艺学术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紫砂陶艺作品,令多少人喷喷称奇,令多少人一掷千金,如获至宝,又令多少人如痴如醉。她为何有如此魅力?除去她那精堪技艺和独特的实用功能外,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是产生其巨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纷纷考察研究,创作设计,著书立说,并一致认为,宜兴紫砂陶艺已远远超出了一般工艺美术品的范畴,成为中国又一特别的文化艺术门类,登上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大雅之堂。

紫砂陶艺作品所表现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观念,表现形式,就是紫砂陶艺的艺术风格。形成陶艺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者的学识涵养和陶艺成型制作的技术水平,是决定陶艺风格的主要因素。学识涵养,是决定陶艺风格的精神因素。

学识涵养,是一个人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其它各种知识水平的综合体。专业理论知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形式美的知识、美学、哲学、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及世界范围的所有艺术的一切有关知识。对有关艺术知识中各类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掌握必然影响和形成对艺术的不同认识。这种对艺术的不同认识,便是不同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其它各种知识的范围更为广泛,可包括一切领域的各种知识。对其它各种知识不同程度的掌握也会不同程度地间接地影响其对艺术的认识。

不同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就如各种不同的哈哈镜,同样的形象在不同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的哈哈镜的对照下,就會出现不同的形象。这种不同的精神作用通过紫砂陶艺的物质体现,就出现不同的紫砂陶艺艺术风格。由学识涵养决定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是形成紫砂陶艺风格的主要原因。同时,紫砂陶艺制作的技术水平及擅长,也是形成紫砂陶艺风格的重要原因。紫砂陶艺的艺术风格,必须由紫砂陶艺的物质形态来体现。紫砂陶艺物质形态的形成(制成),有其自身的一整套技法。技法较多,且每项技法都有其特有的难度,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掌握。即使如此,也不可能熟练掌握所有技法。故紫砂陶艺工作者都各有擅长,其原因也就在于此。因此也就必然影响和制约其风格的形成。假如一个人十分爱好简练、抽象规整的艺术风格,但他没有扎扎实实的光货制作技术,他就不可能形成那种简练、抽象规整的艺术风格。其余亦是如此。只有当他特有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与其技术擅长相结合时,才能产生他那特有的艺术风格。

顾景舟大师平时十分注重文学、书画艺术和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因此,他对紫砂陶艺的艺术创作也具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壶艺创新要注重三个要素:其一是形,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式样。其二是神,即壶的神态,也就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其三是气,即壶的气质,也就是形象内涵的、实质的、美的素质。他还认为,探索壶艺的创新,既要有取舍地继承传统的优良特色;又要能吸收新的东西。要有新的突破,要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谛;而这个真谛就是美的本身。一件较为完美的作品,必须自己能够抒发艺术语言,给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艺术感受”。他的这些见解充分反映了他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他的这些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无疑是来源于他对文学、书画艺术、其他有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其中他的文化素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假如没有福蟠桃”祝君长寿之意。以“梅竹桃”寓意,“福禄寿,三星的创作设计之意是近几年在创作设计立意上一个新的尝试,寓意紫砂艺术的生命活力,象征着人们“福禄寿,三星永福,并以艺术特色的“福禄寿”作品,祝福人们永远“幸福、吉利、长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艺术审美观的不断提高,紫砂陶艺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人们展示了强盛的生命力,更广阔的前景。

紫砂工艺美术继承传统文化,不断开拓和创新,给人们更多的奉献和艺术美的享受,这正是我们这一代紫砂青年艺人的事业追求。文化素养为基础,也就不可能对有关艺术、有关理论作如此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就不可能形成那些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同时,他从小就开始学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他的“光货”制作技术具有十分扎实的功力。所以他那讲究“形、神、气”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观念以及他那精深的“光货制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紫砂陶艺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抽象、简练、大方、形制完美,显示出一种较高的文化艺术层次,十分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陶艺紫砂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
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