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探讨
2018-09-29刘淑娟
刘淑娟
【摘要】:今年教育部进行了重大的课程改革,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小学课本都普遍增加了书法内容,把书法教育融入了课程体系。书法这种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要让孩子们爱上书法,让书法成为伴随他们终身的好朋友。
【关键词】:书法 传承 趣味
一、展碑帖,激兴趣
书法不仅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也出现了王義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我首先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这些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结合人们对这些书法的评价,让学生也说说这些书法作品的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的说这些字写得很潇洒,有的说这些字写得很庄重,有的说这些字写得很整齐,虽然他们的语言不算专业,词语也不是特别恰当,但他们能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因为经典碑帖的美,需要循序渐进的感受,一步步走进来,才能不断发现和体会它的美妙与神奇。
二、解文字,增趣味
书法大致经过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的演变,让学生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首先抓住一些比较简单的象形字和会意字,为孩子们讲解这些字的最原始的写法,我把每一个汉字都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每个孩子都被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也增强了对文字的兴趣。比如,讲解“盾牌”的“盾”字,先说“盾”就是防御敌人刀枪和箭矛的一种手拿的东西,“盾”的最要部分是个“目”字,因为人的头部最最重要了,所以打仗时先遮住脑袋,当然也遮住了眼睛,接着我高举着自己做的纸质的盾的模型,为孩子们描述了一场发生在古代一场敌我之间的激烈战斗,双方的主要武器就是矛和盾,左手拿盾,右手拿矛。讲到这儿,我还设置了一个小悬念,提了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回答这个盾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答是铁的,有的答是木头的,有的打是竹子编的,有的答案是皮的,答案五花八门,很有意思,我又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用这些材料做盾理由,最后孩子们得出了结论,铁做的盾很重,皮的太容易破,都不怎么实用,还是木头和竹子的最恰当。你看,学生经过动脑子和辩论,最终得出了比较合理的答案,对“盾”这个字的字形和字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三、想笔划,得美感
毛笔字,每个笔划都具有美感,都能激发人无限的想象,我给孩子们举例讲解:如横这个笔划,有的写法像一块骨头两边有头,稍粗,中间细而直,所以写的时候,要注意起笔,逆锋起笔才能有这个效果,而且开始写的时候要用力下压,写的过程中渐渐提笔,笔画变细,到最后收尾的时候再重压,才能写出这样的效果。竖也有不同的写法,有的收笔像一根尖尖的针,叫做悬针竖,写的时候笔到最后需要渐渐地往上提,才能出来针尖,还有一种竖叫垂露竖,写的时候恰恰相反,越到收尾的时候,越要下压,逆锋收笔。
不仅笔划变化多端,富有美感,而且每个字,整体上都具有它独特的结构美,和画面美。
四、亲画格,用心写
写毛笔字,用买来的印好格的大楷本,虽然很方便,但有的孩子写的时候很着急,匆匆写完就交作业,或者是写不好就撕,我要求学生平时在家练时,可以在这些本子上写,可是上课时,要用买来的熟宣紙,在家把它们裁成本子大小,订上,家长帮忙用针定好格的位置,到了上书法课的时候,自己再用铅笔和尺子打好格,打格虽然占用了一部分时间,但是我想这相当于古人在写字的时候先研墨,孩子们在打格过程中,浮躁之气已经少了很多,心静了,才会写好字。学生因为在打格的时候也花费了功夫,所以,他们会格外的珍惜自己亲自打格的这张纸,写的时候下笔都小心翼翼,用心写,这样做不仅端正了孩子们的写字态度,而且哪个字写得不好,就争取下一个写好,而不是写坏了就撕本子,教会了学生们做事懂得坚持,懂得精益求精,懂得始终如一。
五、勤交流,共进步
在教授书法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学,就表现得很出色,写得字端正漂亮,有模有样,间架结构比例合适。每次都会得几个大大的红圈,我把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在黑板前,让他们说说自己写这个字的时候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技巧,其他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哪个写得好了,可以到前面来讲解,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认为到前面来讲是极大的光荣,并且让学生给学生讲,沟通无任何障碍,下面的学生非常愿意听。讲过的同学越来越有自信,他们练习的更认真,期待着下一次自己不能和同学分享经验,有的孩子甚至当起了小老师,下课亲自到写的不好的那个同学桌上去指导,甚至会握着那个同学的手,教他怎么写。看着学生们对书法的热情如此高涨,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进步的毛笔字,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总之,书法这个伴随着汉字诞生的文化,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孩子们对于毛笔字基本上是初接触,最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书法的殿堂,让每个人都爱上书法,也让书法成为伴随孩子终身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