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难点和解决策略
2018-09-29安丽
安丽
摘 要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市场环境变得越发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工作效率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就谈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难点,并指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 难点和解决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我国政府通过国有资产来构建的,以此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社会组织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预期规划好的目标、保护资产安全以及控制风险而制定的相关制度、控制措施、操作流程以及管理方式等的总称。因此,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经济活动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应对的手段,借助制定规章制度进而对流程和管理方法的运用予以明确,以单位领导人员为基础的团队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主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首先,适应性原则,预算单位可以立足于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将内部控制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对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积极调整。其次,制衡性原则,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就是将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相互制约和监督得以顺利实现。再次,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建设就是要对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予以重视。最后,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建设除了要对财务风险予以关注外,同时还要重视非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业务层面和单位层面。其中,单位层面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建设组织情况、制度完善、机制建设、财务信息报告等,业务层面主要包括资产管理、采购管理、收支管理、预算管理、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其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新时期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日益显著,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其内部控制建设、政策制定可以有效保障单位职能的履行,同时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信息化发展中,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使预算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其次,现阶段我国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出现一些领导干部渎职、腐败、违法犯罪等问题,所以,对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的意义极为重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难点
(一)内部环境有待优化
和谐、积极的内部环境能够为职工干部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1]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环境方面还并不完善,这主要是因为单位职工均将注意力放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过于注重管理,而忽略了对内部环境的优化,进而使得部分职工干部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较低,且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烈,在日常工作中还出现了不根据制度进行操作的现象。这样除了会影响个人发展之外,还会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统一
部分行政单位在对内部控制体系予以建设时,并未结合相应的标准来对其进行建设与实施,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呈现出一盘散沙的情况,控制措施间也未有效联系在一起,各自为政,因此内部控制运行效率不高。例如,在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控制方面,该项工作通常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具体的实施,但在具体操作时,因为财务部门并未和其他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得预算工作和实际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工作内容和实际业务活动不匹配。这样除了会造成预算失误之外,还会浪费资源。
(三)缺乏畅通透明的信息沟通
因为信息无法实现无障碍地在各个部门以及上下级间传递,沟通效果较差,导致各个部门各行其是,不能够有效地参与到管理中来。另外,由于信息存在的封闭性让决策层不能够及时获取有用的消息,进而无法及时作出关键性决策。这样部分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进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与不良后果。例如,有的部门私自改变专项资金的用途,该部门负责人并未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将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导致错误得到纠正的可能性降低,使得财产存在着流失的风险。同时,信息不对称还会导致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工缺乏对控制对象以及流程等的了解,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难点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其一,在制度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先进企业取得的成功经验,组织各相关部门均参与进来,构建出概念体系明确,并包含可操作性、完整性以及规范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且还应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要适应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有特征,也允许单位建立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规范条例。同时,还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失责必究、有法可依以及有章可循。其二,强化内部控制意识,特别是单位管理层,除了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之外,还需积极履行自身担负的职责,以此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还需经常与职工进行交流,掌握大致动态与具体情况,为正确指导内部控制工作指明方向,将内部控制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其三,需对岗位设置进行优化,让各个部门的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与权限,充分了解各项业务的具体流程。
(二)完善内部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时,需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细化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部门间的协调,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及时解决因为各部门协调性较低而引起的资源浪费问题。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强财务部门机构建设,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财务部门引进专业的财务人员,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三)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和沟通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极其重要,确保信息在单位中的流通属于实现单位内部良好运行的基础。[2]行政事业单位需构建专门的内部报告制度,通过书面形式向决策层汇报单位各项事宜,涉及运行管理以及资金流向等。而领导者则需要将其作为基础,确保决策能够和单位战略目标相符。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如口口相传等,经常会因为传送人的主观因素以及疏忽大意等,而使得信息不实,进而使得沟通无效情况的产生。因此,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设立信息化系統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系统能够确保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遗漏或偏差,让沟通变得更加多样化。
(四)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如利用专家讲座、多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在培训的时候需要把风险类型、注意事项、防范措施普及给工作人员,这对深刻记忆风险知识极为有利,需要在第一时间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和现阶段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将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构建起来,借助制度合理约束工作人员,并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估风险。唯有如此,才可以有效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风险评估制度。此外,还要把有效的考评制度建立起来。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时候,立足之前的经验,需要有效的考评制度作为保障。有效的考评制度既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借助惩罚措施对在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规范。立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员工的考评表现,对单位内部的人员展开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年度考核等,可以有效促进员工对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性的提高。并在建立制度后,实时跟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情况,可以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内部控制建设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完善。同时,还应重视在思想层面上增强职工干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觉悟,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体系,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能够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大常委会)
参考文献
[1] 刘静.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对困境与解决对策
[J].财会学习,2017(17):222
-223.
[2] 连欢.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困境及策略[J].财会学习,2017(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