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因素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8-09-29雷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危险因素

雷宇

【摘 要】目的:在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危险因素管理,观察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就诊的3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号前16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模式护理,后16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护理过程中总结的护理危险因素采取相对的护理管理。最终观察两组在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危险因素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危险因素;儿科;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1

儿童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小、免疫力较低,易遭受环境中病毒、细菌的感染,在发生疾病时,因其语言、智力发育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够及时的作出有效的反应,这就给护理人员在疾病的查体及病史询问方面增加了困难,增加了护理难度[1]。目前的理疗护理模式较为常规,缺乏护理风险管理意识,难以适应目前医疗环境的需求与发展。有关研究指出,儿科的危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关系[2]。针对这个问题,我院儿科护理团队对患儿实施了危险因素管理模式护理,得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兒科进行就诊的3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次实验均通过了我院医学伦理文员会的审批与备案;②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按照住院顺序号前16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后16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86例,女性患儿78例,平均年龄(5.9±2.2)岁,实验组男性患儿83例,女性患儿81例,平均年龄(6.1±1.9)岁。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病情程度、病种类型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内容包括:①对接诊患儿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②相关过敏史及病史记录;③遵医嘱执行操作;④操作过程中注意轻柔、无菌原则。实验组根据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护患沟通不足、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增强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很多护理人员往往还停留在单纯侧重于医学知识、医疗技能,而对医事法律、医学伦理方面的教育却没能与医学同步发展,而忽视了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知情同意权等,在临床工作中忽视了法律问题。应定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三基三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理管理条例》进行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将风险管理的意识始终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②加强护患沟通:患儿对治疗充满了未知感以及不确定感,医疗方面的支持可以改善患儿对疾病的恐惧及未知感,与患儿进行安抚与奖励,密切对患儿进行观察,再出现不恰当的问题时,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增进感情,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及心理疏导后,增强患儿治疗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③提升专业技能:儿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内进行讨论,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知网查询国外一些先进的儿科护理经验,补足专业技能的不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④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管理意识,如常规急救流程、应急预案流程、规范用语、病历书写、交接班、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控力,制定高危管理制度、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配预案,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⑤心理安抚:患儿初次进入急诊科时,病情较急,家属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首先对其家属进行安抚,降低其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矛盾的激化,对患儿家属提前宣讲一些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让患者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患儿进行一些注意力的转移,比如采用观看动画片、给予糖果的形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的情况 实验组在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经济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居民不在满足于当前的医疗服务,尤其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小儿各项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在受到疾病的打击时,身体抵抗力较低,不能对疾患产生有效的抵抗,所以病情发展较快。除此之外,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会对疾病的表现进行描述,这就增加了医护对疾病的判断难度,患儿哭闹易引起父母等家长的情绪激动,这些原因综合导致儿科护理的纠纷率高发。如何才能在护理过程中提前识别并预防高危的护理风险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这时候危险因素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危险因素管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现有或者潜在的风险识别、评价及处理,有组织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危害降到最低,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活动[3]。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培养和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应急预案分队,明确危险因素管理职责、任务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整个病人的治疗过程。采用危险因素管理就是要满足患儿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既要保持患儿躯体的舒适,又要协助平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我院儿科护理团队对患儿实施了危险因素管理模式护理,实验组在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得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危险因素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韩春梅.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261-262.

王莉.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s2):84-84.

高秀珍, 尹维宁, 闫春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17):2660-2662.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管理危险因素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