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春”民俗的嬗变与文化价值

2018-09-29梁旭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文化价值

摘要:“说春”起源于农耕文化,可以用来进行勤劳、节俭、孝道、和善等思想的宣扬、节气农时知识的传播,也可用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说春”多使用韵文形式,七言为主,三言和八言也可,其内容是对地方民俗民风的真实反映,有对“春官”的赞美之情,更有对未来富足生活的期待与展望。时至今日,“说春”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非常值得继续挖掘和传承。

关键词:农耕文化;“说春”;文化价值

翻阅古籍,在农耕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十分喜庆并且颇具积极意义的民间活动—“说春”。过去,“春官”会在腊月正月左右走村串户的进行演唱活动。起初,这种活动只是为了呼应节气,后来逐渐有人以此为谋生手段,内容上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例如加入了喜迎新春和预祝吉祥等内容。后期,有很多作品在乡间广为流传,这些作品将民间百姓的生活百态一一呈现出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样式,极具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一、“说春”的起源

起初,“说春”是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其兴起于商代武丁时期,主要用来迎接四方神圣。在当时只是一种简单的节令说唱习俗,由“春官”来完成,从农历十月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分结束。因此,从时间上分析,“说春”已经有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更堪称说唱艺术的起源。时至今日,“说春”的流传范围仍然比较广泛,包括甘肃礼县、陕西汉中、四川部分地区以及贵州石阡一带,在这些地方,人们通常将说春的人统称为“春官”。

春天来临之前的腊月,一些说春的人就会从家里出发,到外地的乡间或者村镇以说唱的形式进行农时节气的传播,因为这些“说春”人都是进门送吉祥和祝福的,所以大多数人家会以米面、财物等给以回馈,然后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民间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演变成一种谋生手段。“说春”人唱着喜调、播送祝福、教人为善、宣扬政策,既能呼应节气,又是吉祥的代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春官”都受到了人们的无限尊敬和喜爱,并且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说春”的形式

“说春”与普通的歌唱是有很大区别的,通常情况下,说春的人会随身携带一根小木雕即春木,然后是历书、十三把和二九。十三把是指孝春棒,二九则是一个专门用来装粮食的口袋。因此,通常“春官”在给每家演唱之后,都会得到相應的回报,或是财物,或是粮食。传统的“说春”则显得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本身,所以更为高雅,具有很强的艺术色彩。春官会根据自己所到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到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与之相匹配的情形编词表演。优秀的“春官”可以做到见到什么就歌唱什么,即所谓“见子打子”,因为他们通常所使用的都是一些相对简单并且容易往里面填词的五声音乐曲调,唱腔固定,可以反复演唱。人们其实并不把注意力放在“春官”演唱的音乐旋律上,更多关注的是他们歌词内容中吉祥如意的祝福语。

“说春”所能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例如历史典故、揭露丑恶、婚丧嫁娶、劝人行善等,不过核心主旨就是给每个人送上最好的祝福,将吉祥如意带给所有人,这些正是每天都在辛苦劳动的农民最喜闻乐见的事情,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真实向往。

三、“说春”的文化价值

在贵州省石阡县,“说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被继承和发扬,那里的“说春”不但内容丰富而且与农民的耕作紧密连接在一起,帮助人们随时关注农时与节气。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紧跟节气不误农》:“立春雨水正月间,提早送粪莫迟延。……不误农时最要紧,年年粮食多高产。”

在古时候,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因此如果能够一边欣赏着“春官”生动的演唱,一边学习有关耕作的农时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也是“春官”受到欢迎和追捧的原因所在。

在石阡县还有人将“春官”称作“迎春”使者,由此也不难看出“说春”的内容大多是倾向于吉祥祝福类的词语,这也是这门艺术形式的一大“亮点”。

“春官”会去不同的地方走村串户,因此他们所遇到的环境和人都是相对随机的,没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这是也是说春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考验。“春官”经常根据自己所到地方的环境因素、特殊情境、民土风情改编“说春”的歌词内容,以不同的吉祥歌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例如当遇到孩子满月时就应该唱《满月喜》,遇到结婚拜堂的就要唱《结婚喜》。这些歌都带有浓郁的祝贺之意,而且歌词十分的接地气。比如《兴造喜》就是针对修房造屋之事的,歌词大意为:“四平八稳喜气扬,年月日时大吉祥……龙脉也好水也好,合家代代富贵高。”本来,在过去兴土木之礼,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大事,所以家家都图个吉祥如意。所以在这个时候“春官”进门一般都是送祝福来的,老百姓都会十分欢迎,并且以礼相待。

“说春”的歌词大多是对当地某些风土人情的一种集中反映,所展现出来的也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很多年以前,中国农村的经济是十分落后的,没有人会将“春官”这个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唯一途径,这些人在平常的时候会去经营个体生意、小手工业或者耕地务农,只有到了春节前夕才会出去,通过走街串巷的“说春”来得到一些粮食或者财物上的回报,以补贴一年的家用。在那么一段时间内,每个“春官”都特别认真得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于他们而言“说春”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而是一种祖辈传递下来的责任。所以,无论生活富裕也还,贫穷也罢,他们都会穿着已经破旧的长袍绘声绘色的四处进行“说春”演唱,将报春时的任务接力下去。在石阡县,“春官”走乡窜户,从初一忙活到初十。他们对待每一个人家的态度都是无可挑剔的,都会认真完成每一场仪式,从不偷工减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走街串巷的“春官”也显得越发年轻了。到这个时候,春官已经很少有穿长袍的了,他们通常身着便服、手持春贴或者红纸包裹的小树枝上门,意味着“送财”。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每家每户的进行完整的仪式,所说唱的歌曲也是简短版的,春贴只有白色一种,并且多在初一到初四出来,“说春”活动的时间也短了很多。

四、“说春”的自强不息

“说春”不仅能够反映古时候农民百姓的生活狀态和风土人情,也能够彰显现代生活的林林总总。近现代社会中,很多“说春”歌曲都非常具有创新精神,他们将对毛泽东、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编撰在内,除了赞扬他们的无私奉献之外,还表达了广大人民对这些领导人的爱戴与崇拜。其中比较家喻户晓的有《人民有了好领导》、《贺新年》以及《说唱节气颂伟人》等。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不可能有农民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一代代领导人免除了农业税、开办了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还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很多改变都是有目共睹的,的确让很多人体会到了和谐社会的其乐融融。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都被说春人记录下来,改编进了歌曲当中,在歌唱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深深记住了那些伟大的领导人。“说春”歌词直白并且客观的表述了现在生活中暂时的缺憾,对未来的憧憬,或是百姓对生活的期许,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不过,在城乡一体化开展以后,呈现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繁荣发展景象,石阡县的“说春”文化也被这种发展所冲淡了。有些原本的“说春”世家由于老人去世得比较早,年轻人则不愿意传承祖上留下的精神遗产,甚至将这种“说春”行为视作“乞讨”,“说春”这种特殊形式的民间艺术开始出现“衰败”的景象已经成为一种事实。首先,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抵御天灾人祸风险的生活保障,所以人们可能将更多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努力和高科技之上;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令春节的气氛变“淡”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令农时变得再没有那么重要。不过,“说春”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有它特定的历史价值,因此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虽然其无法像以前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民俗去温习瞻仰。

参考文献:

[1]郭昭第. 春天的喜神:礼县西和春官说春唱词的价值取向[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06:99-106.

[2]马向阳. 西和春官说春仪式及歌词特征分析[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03:73-78.

[3]周柳莺. 也说春晚小品的进步[J]. 声屏世界,2010,03:68.

[4]洪鸿,易靖茗,章涟漪,程朔. 马年说马 春里说春——春节里的那些事[J]. 台声,2014,02:20-21.

[5]南瑛. 陇南礼县“说春”词简论[J]. 甘肃高师学报,2014,04:26-29.

[6]李玺. 消失中的年俗——说春[J]. 贵阳文史,2013,01:15-16.

[7]马向阳. 西和春官说春仪式及歌词特征分析[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03:73-78.

作者简介:梁旭,(1973年4月2日出生—),男,侗族,贵州石阡人,毕业于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单位:铜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文化价值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重农抑商”的文化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