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2018-09-29林明娇
林明娇
摘 要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不少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要意识到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习,才能更好地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本文从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动手操作与教师的语言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以期革除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兴趣低下所引发的弊端。
关键词 激发策略;学习动机;兴趣引领;平台搭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34-02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想法,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探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搭建探究平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不少内容与生活相关,并且富有趣味,教师可以借助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最终产生我要学好数学的想法,以此实现认真学习。
一、良好的开端,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好的导入能够激活学生的想法,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探究。同时,教师巧妙将悬念等问题融入到导入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材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切入新课。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特有的特点,以及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在具体知识讲解之前,通过列举具体的案例或者将知识带入到具体的故事中的方式来给予学生的数学学习一定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比分数大小”时,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故事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可以编同学们都喜欢且熟悉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引出课题: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太阳底下走了很长时间,大家都口渴了,孙悟空说:“八戒吃西瓜的1/3,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我吃剩下的。”八戒听完后,很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而且我的肚子最大,应该吃最多,猴哥却分给我最少,他最多,师傅,你说合理吗?”八戒说完后,唐僧、沙僧、孙悟空都大声笑起来,孙悟空笑着说:“蠢猪真是蠢猪。”孙悟空为什么说猪八戒蠢呢?老师问:“同學们,你们说1/3多还是1/6多呢?”此时,课堂讨论非常活跃,教师再将新课内容呈现,从而达到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常用的方法,教师巧妙结合教材设计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在数学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借助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从而找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情境创设的作用更加明显,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能够借助这一情境对知识产生更加精准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学习的收获会更多。适合情境创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探究心理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6”的组成时,教师电脑出示一幅小朋友郊游的图画,学生看见了画里的花草,小朋友、动物,觉得很有趣,注意力记集中了。教师抓住时机问:“河里有几只鸭子?(3只)岸边有几只鸭子?(3只)一共有几只鸭子?”学生抢着回答后,教师再问:“河里几只鸭子加岸边的几只鸭子组成几?”这幅图中的蜜蜂、蝴蝶、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观察后思考回答:“4只蜜蜂在采蜜,2只蝴蝶在跳舞,4只蜜蜂和2只蝴蝶也组成6,1个小朋友在扑蝴蝶,5个小朋友在踢球,1加5也等于6。”这样,教师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设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为深刻、透切,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动手操作,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这一能力的具备不仅仅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由于年龄较小,动手实践能力的缺失是大部分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实际探究,还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动机产生,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创新改变这一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并不直接将公式呈现,或者简单引导动手操作就快速得到结论,然后让学生死记公式,而是结合本课内容,巧妙引领学生开展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去发现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以长方形的公式为载体,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巧妙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找到转化的方法。通过对比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差异,学生很容易会得到移动的方式是将剪出三角形移到另一边,拼出新的长方形。如: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推导出公式。可以说,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会得到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即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长×宽,而相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弄懂了新的内容,而且在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中,发展了思维,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生动的语言表达,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不少学生觉得语文课更生动,因为语文中的课文,往往是一个故事或美丽的图画,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却是抽象的,它有抽象的概念、定理,它要求学生认真推理才能找到它。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直接将自己的理解“灌输”于课堂,学生可能需要费很心思去理解它,自然兴趣不高。如教师能在语言中下功夫,运用故事将抽象的概念、定律表现出来,结合形象的比喻,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吸引,并在故事中产生探究兴趣,又在形象的故事中找到方法。为了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师一方面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自己讲解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与语文教师或者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了解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经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当教师的表达技巧提高后,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而且由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顺畅,师生距离也会拉进。可以说,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平台,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探究。
总之,学习动机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是学习动机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意识到激活学生动机的重要性,并巧妙结合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数学探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兴趣,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乐于探究的数学情境,巧妙借助故事,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参与探究的机会和平台。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探究和创新,使教学方式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翠平.浅谈小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J].南北桥,2017,(22):174.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171.
[2]王廷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中华少年,2016(12):166.
[3]白彩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6(07):92.
[4]张如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8(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