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问题研究

2018-09-29刘文强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
关键词:腐败问题精准扶贫研究

刘文强

摘要: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但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贪污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既直接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削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也对贫困地区稳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严查精准扶贫领域内的腐败问题,加大对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问题的研究,找到腐败的原因、总结腐败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精准扶贫;腐败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思想是習近平在2013年11月,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正式提出的。习近平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近几年精准扶贫力度加大,扶贫支出增加,使许多贪污腐败现象在精准扶贫领域层出不穷。这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利益,严重影响扶贫工作的进程,损害贫困地区的稳定,减弱了政府的权威,对全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若不及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使精准扶贫领域的贪腐之风蔓延。因此,精准扶贫领域的反腐败工作刻不容缓。

一、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问题的原因及特点

(一)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层领导干部政治素养较低,对腐败存在侥幸心理

精准扶贫多在农村,基层干部大多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对新思想、新政策了解不全面。政治理论学习缺失,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思维。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薄弱,不注重加强自己党性学习,没有及时补上“共产主义信仰这个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 ,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与政绩观。

2.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村民维权意识低

贫困地区基层组织是政府联系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的“营地”。但在农村容易形成家族团体意识,农村规章制度缺乏约束性与实际操作性,规章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注重形式而轻实践,导致管理上的漏洞。有的干部乱花钱无所顾忌,公私事都由村财务报销,村民维权意识低,并无举报意识,导致事情无法公开,无从纠责。

3.精准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小,反腐倡廉机制在基层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

近年来精准扶贫领域内贪污腐败层出不穷,这说明在精准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扶贫资金、项目增多的过程中,监督没有及时跟上,存在监督滞后、缺位、错位现象。由于资金拨发涉及到市、县、乡镇,最后到村。经过这一层一层的下拨,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这就给了基层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机会。

(二)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问题的特点

通过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公开曝光的精准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精准扶贫领域内的腐败问题有以下特点:

1.地域的广泛性。精准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从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精准扶贫领域内贪污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来看,涵盖了多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有些省份还不只一次出现。

2.形式的多样性。精准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形式是多样的,有虚报冒领、贪污挪用;“雁过拔毛”、优亲厚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形式。例如,湖北省石生富 截留五保资金,在低保评定时优亲厚友,违规为村干部亲属办理低保、关系扶贫。

3.人员的关联性。精准扶贫中的贪腐,大多数不是一人所为,这些案件多为“团伙”作案。呈现出连片抓、连锅端的趋势。扶贫领域中的一些职能部门与有关单位之间、扶贫工作人员与扶贫对象之间、各村委会之间相互勾结、相互帮衬。

4.金额的灵活性。精准扶贫中贪腐金额在几千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之间,贪腐金额就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呈现出小官巨贪的趋势。在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精准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问题典型51个案例中,最低金额为8081元,最高为2970万元。

5.影响的社会性。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这一行为会引起社会其他领域的腐败。如果这一领域的腐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会使更多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获取利益,一些隐藏的腐败问题变为损害社会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这一行为,会削减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党和政府的权威,也会成为脱贫攻坚战的重大阻力。

二、推动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问题得以解决的措施

(一)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扶贫攻坚战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根据新时期、新要求,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来对待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政府联系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一方面,基层领导干部可以传达上级的扶贫政策,更好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基层领导干部还可以深入群众,更好的了解群众所需,使扶贫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第二,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确保来电、来信、来访、网络“四位一体”反映平台畅通有效,坚持快查快结,形成有效震慑。拓宽基层民众监督渠道,使其通过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使其敢于与腐败分子作斗争,使精准扶贫领域的贪腐之风不敢“刮”。

(二)完善精准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创新基层反腐的内容与形式。

完善精准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制度层面减少弄虚作假、挪用虚报等贪腐行为的出现,使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完善精准扶贫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就要创新基层反腐的内容与形式。严格监管扶贫领域权力和资金的使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查找廉政风险点,紧盯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强化权力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精准用到真正贫困的群众身上;完善精准扶贫领域资金管理与监督立法,通过法律来约束各级领导干部,违法必究,严惩不贷;通过数据进行管理,各地方构建扶贫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精准扶贫资金信息数据库,对扶贫资金的去向进行记录与跟踪,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对有贪腐风险的环节加强监督,形成一套新的反腐体系。例如,广东省纪委组成5个抽查组,每月随机选择市、县、镇、村进行实地抽查。各市、县纪委每月对所辖地区开展抽查,倒逼基层做细做实线索摸排和执纪审查工作。同时,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这对精准扶贫领域的反腐败定然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反腐预警教育,有效强化纪律在精准扶贫中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我们党对各级官员的腐败问题施以高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但就是在这种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不少官员对党的纪律置若罔闻,甚至将腐败延伸到精准扶贫领域,这是党和人民所不能接受的。强化纪律是保障精准扶贫的关键,可以通过进行反腐败预警教育进行引导。通过对腐败官员真实事迹的揭露,警示世人,使广大领导干部意识到贪污腐败中侥幸心理是可怕的,这不仅会葬送自己的前途,还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通过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反腐预警教育来促进其纪律教育,把纪律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强化纪律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将有助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保障贫困地区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

(四)完善精准扶贫领域内腐败惩办机制。

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中央纪委曾经对扶贫领域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作出专门部署,对那些胆敢向精准扶贫款物伸手的行为坚决查处。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一场重要的战役。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精准扶贫又是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关键。面对精准扶贫资金这块“动奶酪”,许多基层领导干部都想尝一口,对于精准扶贫领域所出现的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打击。首先,要加大对精准扶贫领域出现的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完善问责机制。党和政府要加大对精准扶贫领域贪污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该处分的处分,该问责的问责,并且将其事迹公开曝光,使腐败分子造成惨痛的代价,使其得不偿失。其次,增多抽查次数,多搞突击。许多基层干部为了应对党中央反贪污腐败的高压,对许多事物采用造假虚报等应对方式。反腐之风“刮”到这里就使自己隐于假象之后,反腐之风过去后又出来作案。针对这种做法,国家反腐机构也要转变巡查形式,多以“突击”的方式进行抽查,可以使贪腐分子措手不及。最后,要做到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只要发现贪污腐败就必须要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精准扶贫领域滋生更多贪污腐败现象。

(五)完善精准扶贫领域反腐倡廉的激励机制

完善精准扶贫领域反腐倡廉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激发基层领导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对于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踏踏实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任务安排,兢兢业业坚守在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应当有一定的激励与奖励措施。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精准扶贫的政策更好的落到实处,提高精准扶贫资金与物资的使用效率。对于精准扶贫领域的反腐倡廉激励机制,一是要有规范的政绩考核制度。制定严格的政绩考核制度,对基层的领导干部,根据其实际工作业绩进行激励。例如,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干部,优先提拔录用。二是要提高战斗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的酬劳。这可以激励其更加积极,认真的为党的事业献身,推进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语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要对脱贫攻坚中的腐败问题果断亮剑,推动扶贫领域中腐败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79

[2] 李得源.乡镇干部队伍反腐倡廉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霍亚鹏,白洁.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问题研究[J].中国检察官,2016,(9上):46—48

[4] 杨克明.对农村基层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J].攀登,2008,(4):53-55

[5] 莫光辉.精准反腐:脱贫攻坚战的政治生态保障——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九[J].行政论坛,2017,(1):40-46

[6] 習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N].光明日报,2016-11-03(2)

[7] 公方彬.精神之“钙”是拒腐防变得良药[J].红旗文摘,2018,(1):156

[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用制度筑牢扶贫资金使用的“高压线”——理论[EB/OL]. http://www.ccdi.gov.cn/lswh/lilun/201401/t20140128_119352.html.2014-1-29/2018-6-2

[9]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九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型案例——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EB/OL]

http://www.ccdi.gov.cn/special/jdbg3/zyjw_bgt/sffbwt_jdbg3/201608/t20160818_85502.html.2016-8-1/2018-6-2

注释:

1.公方彬:《精神之“钙”是拒腐防变的良药》,《红旗文摘》,2018年1月,第156页。

2.石生富: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石家咀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3.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光明日报》,2016-11-03(2)。

猜你喜欢

腐败问题精准扶贫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浅析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稽核工作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多元治理视角下的腐败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