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明电路常见故障的判断及检修

2018-09-29文绍明

读写算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际应用中学生

文绍明

摘 要 中学生通过对电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但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仍然有许多要深入学习的东西。

关键词 照明电路;中学生;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88-01

一、短路故障之判断及检修

我们知道照明电路中的所有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线路中的任意部位一旦出现短路故障,低压熔断器中的保险丝就会熔断,如果安装的是低压断路器(又称空气开关)就会自动切断供电线路,因为它具有过载、短路或欠压保护功能,从而保护了整个线路。

造成短路的原因多为接线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电器具接线不当,以致导线或接头碰在一起。

(二)灯座或开关进水,螺丝口灯头内部松动或灯座顶芯歪斜,造成其内部短路。恶劣天气如大风使导线互相摩擦损坏绝缘层造成短路。

(三)导线绝缘外皮损坏或老化损坏使得在零线和相线的绝缘处碰线。

(四)用电时不注意用电安全,私自乱接,如移动用电器具时不拔下插头致使插座内部或外部两线芯相碰。

(五)接线错误,相线和零线相接。

(六)用电器具内部损坏。

发生短路故障时,会出现打火现象,并引起短路保护装置动作(如熔絲熔断或低压断路器跳闸等)。短路故障表现为:电流剧增,熔丝爆熔或低压断路器跳闸,电路被切断;短路点有明显烧痕,使绝缘炭化,若熔丝太粗,会使导线绝缘层烧焦,导线被烧断,甚至会引起火灾等事故。短路故障现象比较常见,但是要确定短路故障发生的部位却是较复杂的,遇到短路故障时可采用试灯法和电阻法。

二、断路故障之判断及检修

断路时,照明不亮,用电器具不能工作。

发生其故障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熔丝熔断;导线断线;线头松脱;开关损坏;人为原因或其他意外原因引起线路断路。

照明电路的断路故障可分为全部断路、局部断路和个别断路三种。

(一)整个线路灯不亮的检修

此故障主要发生在干路上的配电和计量装置中及进户装置的范围内。首先应依次仔细检查上述部分每个接头的连接处(包括熔丝接线柱);其次,检查各线路开关动、静触头的分、合闸情况。判断此故障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试电笔检查。先测量相线熔丝处是否有电,以判断断路发生在配电板上还是其后干线上;然后用试电笔沿相线逐段检测,断路点在有电和无电的导线之间,检测的重点是干路导线的连接处。

(二)部分照明灯不亮的检修

此故障是由分支线路存在断路引起的,可依照总干线断路的检测方法确定故障所在,检测的重点是总干线与分支线路的连接处。

(三)个别断路的检修

如果某一照明灯不亮或某一用电器不工作,一般是用电器本身或用电器到分支线的导线存在断路造成的。用试电笔分别接触装有灯泡的灯座两接线柱,如果试电笔氖管都不亮,表明连接灯座的相线断路;如果只在一个接线柱上氖管发光,表明灯丝熔断或灯头与灯座接触不良。

三、漏电故障之判断及检修

漏电故障发生时用电量会增大,人触及漏电处会感到发麻甚至造成危险,测绝缘电阻时阻值变小。漏电和短路的本质相同,只是事故发展之程度不同而已,严重的漏电可能造成短路。线路漏电故障的检修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判断是否确实漏电

可用兆欧表测量其绝缘阻值的大小,或在总闸上接一只电流表,取下所有灯泡,然后接通所有开关。若电流表指针摆动,则说明存在漏电现象。指针摆动的幅度,取决于电流表的灵敏度和漏电电流之大小。

(二)判断是相线与零线间漏电,还是相线与大地间漏电,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方法是切断零线,若电流表指示不变,则是相线与大地间漏电;若电流表指示为零,则是相线与零线间漏电;若是电流表指示变小但不为零,则是相线与零线、相线与大地间均存在漏电。

(三)确定漏电范围

取下分路熔断器或断开分路刀闸,若电流表指示不变,则说明总线漏电;若电流表指示为零,则为分路漏电;若电流表示数变小但不为零,则表明是总线、分路均有漏电。

(四)找出漏电点

经上述检查,再依次断开该线路灯具的开关,当某一开关断开时,电流表指示返零,则该分支路漏电;若变小则说明除这一分支线漏电外,还有别处漏电;若所有灯具断开后,电流表指示不变,则说明该段干线漏电。依次将故障范围缩小,便可进一步检查该段线路的接头、导线穿墙处等地点是否漏电。找到漏电点后,应及时消除漏电故障。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气息,重视提高能力,体现知识应用”是近几年各地中考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关检测电路故障方法的试题频频在各地中考中出现。

总之,我们要学会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不断地通过实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提高我们的才能,使得我们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学以致用是何等之重要,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再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得实践经验与知识能力得到同步的积累和提升。

荀子有一句名言即“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为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

猜你喜欢

实际应用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