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深层成因:家庭多维贫困
2018-09-29王雨
王雨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过度劳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与平均剥夺份额都显著高于城镇家庭,农民工过度劳动概率与家庭贫困状况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引起农民工家庭贫困更多的是其教育和收入因素。
关键词:多维贫困;测度;过度劳动;农民工
引言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一直是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国农民工的数量非常庞大,据《2016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但由于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较低,以及劳动力市场存在针对农民工的市场歧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超时劳动更是“家常便饭”。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农民工每月工作24.9天,其中有64.4%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而周工作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更是高达78.4%。严峻的过度劳动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指标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 , 数据样本包括除香港、澳门、台湾、内蒙古、海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之外的25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该数据收集了大量中国城乡居民在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的样本数据,涵盖健康、工作、营养、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家庭信息。本文研究对象为有劳动能力的个体,保留了年龄在16~60岁的样本,对变量的缺失值或异常值进行清除,最终获得6903个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
(二)研究方法
本文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惯例,将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定义为过度劳动。由于因变量过度劳动属于二元选择变量(1表示过度劳动,0表示没有过度劳动),故采用二元Probit选择模型进行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表示劳动者过度劳动的概率,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为各个自变量,为相应自变量的估计系数。由于该模型为非线性模型,估计系数并不能显现某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纯影响。因此,计算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效应,比如对的边际效应可由如下形式表示:
同理也可以得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效应。
三、实证研究
(一)家庭多维贫困与过度劳动的描述统计
农民工的过度劳动比例0.66,显著高于城镇职工,这是由于农村家庭的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相对较短、技能短缺,而较低人力资本水平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力,又促使他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被迫地承受者过度劳动;从多维贫困的角度来看,贫困家庭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过度劳动比例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农民工要比非贫困的多工作2小时,而城镇家庭的贫困对过度劳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家庭贫困者的过度劳动概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点,这说明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劳动者对工作时间的选择。另外,农村家庭在贫困发生率上和平均剥夺额上都显著高于城镇家庭。这是易于解释的,由于目前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城乡当前的发展差距,农村家庭的多维贫困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比城镇要严重,农村家庭的扶贫也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可以注意到,过度劳动者背后的家庭贫困发生率和平均剥夺份额也相对较高,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二)家庭多维贫困与过度劳动的二元选择回归
研究表明家庭的多维贫困会提升农民工陷入过度劳动的概率;从其他影响劳动者过度劳动的变量系数来看,性别的系数显著为正,对过度劳动的边际效应为0.1363,说明与女性比较,男性过度劳动的程度更为严重;年龄系数显示,劳动者的过度劳动与其年龄呈现正相关,其边际效应为0.0096,说明农民工的年龄每增加一年,过度劳动的概率增加0.96%;而年龄平方项系数显著为负,反映劳动者年龄对过度劳动是非线性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过度劳动的概率先上升,再下降;婚姻变量显著为正,说明已婚可能会加剧劳动者过度劳动比率,这反映已婚群体要承受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压力;家庭孩子人数变量与劳动者的过度劳动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孩子人数的增多,家庭必需开支增加,农民工的担子加重,而被迫提升其过度劳动的概率;农民工工作性质的解释系数为0.4362,说明与国有企业相比,在个体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会加剧过度劳动的程度;劳动合同的对过度劳动的边际效应为-0.1858,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农民工会获得更加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对未来的有着积极的预期,也有效地降低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
(三)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分解
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各维度贡献率显示,收入和教育对于农村家庭的多维贫困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3.91%和32.51%,表明农村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成为了家庭的贫困状况和个人务工待遇及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贫困家庭在健康维度上的贫困贡献率相比其他维度较低,反映出中国扶贫取得瞩目成果,贫困家庭已逐步脱离温饱层面。政府的扶贫方向应更多转向扩大就业机会,拓宽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地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并通过技能培训方式增强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使教育的投资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
四、結论
本文研究表明,农村家庭在多维贫困发生率与平均剥夺份额上都显著高于城镇家庭。通过对比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中劳动者过度劳动情况,发现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和过度劳动比率较城镇职工要高;农民工过度劳动概率与其家庭贫困状况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当家庭的贫困状况缓解时,农民工过度劳动情况也会相应获得改善;同时工作的稳定和保障也对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起着重要的正向影响。引起农村家庭贫困更多的是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
参考文献:
[1]杨河清,郭晓宏.欧美和日本员工过劳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02):79-80+108
[2]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38-42
[3]李芝山.员工过度劳动的危害与矫治[J].求索,2011(11):90-91
[4]蒋睿琦. 劳动报酬对农民工过度劳动影响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王静,王欣.进城农民工超时工作的成因与特征研究[J].统计研究,2013,30(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