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模型”理论视角下广州红专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2018-09-29张光远
张光远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断涌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共生活、交往的空間。文章运用“钻石模型”理论从微观视角分析广州红专厂,对影响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展开深入剖析,并结合在广州红专厂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游客体验的问卷调查数据展开分析。进而为其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广东省其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园;钻石模型;红专厂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9-0188-04
根据201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政府提出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1 ]。广州是一座有历史韵味的古城,同时又是充满创新活力的前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吸引着游客,逐渐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正如雅各布斯[2]、格莱泽[3]的研究中指出,充分沟通交往的、具有活力与文化的社区是创新的基础与动力。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园区有13家,充分挖掘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活力既能培育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同时也能增强城市的创新力。其中位于员村的红专厂是广州具有代表性的园区之一,它具有哪些优势和亮点使之成为游客们纷纷驻足和推荐之地?它能否成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等系列问题引发笔者的兴趣与思考。
1 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理论解析
1.1 微观分析:钻石模型理论视角下的广州红专厂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该理论现广泛用于组织机构或企业等的竞争优势,它包含评价产业发展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市场竞争及产业战略、相关支持产业)与两个变数(机遇、政府参与)[4]。借助产业集群研究的钻石模型理论来分析广州红专厂发展的各要素,能够清楚发现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广州红专厂这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被誉为“岭南798”,该创意园区原为鹰金钱食品厂(广东罐头厂)旧厂区。
1.1.1 影响广州红专厂发展的4个关键要素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基本生产条件[4]。广州红专厂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创意,它是城市CBD当中的艺术中心区。作为艺术展示和创意产业的平台,红专厂中不仅汇聚了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而且为艺术家的展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空间,包括雕塑展厅及广场展示区、室内展厅、拍卖展厅等,园区的业态种类丰富,创意活动多样。
大批的知名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这里,园区定期按季度举办展览活动。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影像装置艺术先驱比尔·维奥拉中国首次大型回顾展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展映,同期还有青年艺术家的“未来生活馆”展览、“出窍”(outlook)摄影展及基布兹视听故事展览吸引着热爱艺术的观光者驻足。笔者通过在红专厂的实地调查发现,50%的游客认为广州红专厂“艺术氛围浓厚,是您休闲娱乐的心仪场所”符合他们对红专厂的印象。园区内充满个性化的工作室、书店、服饰店铺等都散发着“创意”“艺术”的因子,除原创外,园区强竞争力还需要专业化的创意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以及社会资本资源的支持。
2)需求要素。市场需求是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客流量是园区人气值的客观体现。如果园区的发展没有客流量来支撑,它终将会沦落成一个没有生机的建筑空间[6]。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也兼具商业属性。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及文化中心是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带动城市,红专厂作为区域文化旅游的标志性场所尤其受到年轻游客的喜爱,笔者对调研样本人口进行统计,该园区到访者54.4%是“18至29岁”的人群,学历为本科或大专的人群占比最大,每月可支配的收入集中在“5 000-7 999元”范围内。调研样本中70%的游客表示愿意在园区购买文创商品,他们对创意性、艺术性的内容充满好奇,具有较高的消费欲望,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拍照”“青年”“展览”“逛逛走走”“门票免费”等词汇是与红专厂文化创意旅游动机相关的高频词[7]。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游客的体验感知发现游客去红专厂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体验艺术氛围”“摄影爱好驱使”和“缓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上,红专厂符合游客对艺术生活的期待,同时园区不收门票、部分展览免费展映,充分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
3)园区战略、结构、竞争。该板块要素包含如何建立、组织、管理园区,以及竞争对手的各方面条件。红专厂创意
产业园是广州市目前最大的艺术创意园区,它被定位为“城市CBD 中的CAD(艺术中心区)”“都市时尚当代艺术生活中心区”[8]。集美组的创园理念是把广州红专厂建设成一个具有较高适应性和包容性的文化艺术休闲区域,如今红专厂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北京的798艺术区、台湾的华山1914文创园区相比仍有一段距离,未来发展战略一方面要继续扮演着“中国创造”灵感发源地的角色,发挥好创意产业基地的平台型功能,积极使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增强园区的市场竞争力。
4)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红专厂建立至今,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机构的进驻,该园区的产业并不局限于艺术类,园区场地大,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相辅相成,不少相关产业也相继入驻。在红专厂内,可以看到大大小小时尚店铺、俱乐部、特色餐厅及咖啡店分布在主街和其他的街巷里。红专厂通过多元产业共振,促进园区整体发展,使园区既囊括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画廊等艺术产业主体,又包括艺术相关的产业门类。
1.1.2 影响广州红专厂发展的两个辅助因素
1)政府。2015年11月廣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广东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通知中将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纳入主要任务之一,强调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9]。红专厂作为工业遗产在政策指导和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功能置换和意义的重新诠释,同时近年来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也让园区及园区企业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与资源优势。
2)机会。广东省作为文化创意旅游的前沿阵地,每年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众多。以微观的视角来探讨园区内部活动给组织机构带来的时机,可以看到园区定期会举行“艺墟”市集,配合园区内的艺术主体策划开展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参与性的活动,如万圣节狂欢、亲自公益活动等。利用丰富的节庆活动和交流来创造机会,使得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实在更大范围的有效传播。
钻石体系中的每个关键因素都是彼此依赖的,每一项的效果都建立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上。
通过上述要素分析可以看到,红专厂的优势发展离不开在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园区战略、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及辅助因素的共同促进。
2 对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未来的展望与思考
2.1 完善产业链,营造优质“文创生态圈”
完整产业链的打造是文化创意园区持续发展的源泉。要充分发挥红专厂园区的集聚效应,搭建园区内的企业交流互通的平台,整合园区优势资源,突出文化创意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建设资源互通、资金互补、多方联动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广州红专厂可以充分借鉴成熟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经验,如台湾华山1914文创园区通过企业数量的增长和园区的发展完善了整个文创产业的产业链,以文创园区建设为核心带动文创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链条的完善,不仅提升文化创意产品价值,联动相关产业链,形成“文创生态圈”,而且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的对接,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筛选影响创意产业园区发生聚变效应的关键性要素,促进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共同将红专厂打造为珠三角地区乃至推广至世界的优质“文创生态圈”。
2.2 凸显地方特色符号,与城市整体建设融合
发展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充分地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与优势资源,与城市的整体文化风格相匹配,更要与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相融合。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强化地方的特色符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本地居民和游客对城市的集体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凸显城市文化内涵。
广州红专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通过针对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园区活动以增强园区的整体活力。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区域识别功能,可将广府文化与创意文化有机结合,更好地彰显红专厂与北京798、上海田子坊等园区相比较的独特性,营造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并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广州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创造性、凝聚力,塑造出广州这座城市和城市居民的文化特征。
创意园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规划、功能布局要与城市的整体建设相融合,尤其体现在园区的配套设施上。红专厂现在的整体功能设施还不够完善,未来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局限园区之内,还包括园区周围的功能设施。
2.3 有机融合人与文化,增加互动体验
笔者认为园区的展览是形成与游客对话、增强游客黏着度的有效途径,展览中艺术元素具有视觉语言,在视觉传播盛行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游客的视觉,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游客的各项感官体验,搭建人们与艺术作品、创意文化的在地联系并向线上延伸。
在台湾文创园区中的大部分艺术品都是可以触摸的,在台湾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的艺术展和艺术工坊多会设计现场创作或者直接互动的体验专区,包括作为作品中人物体验场景互动、玩偶互动等,以此来推动观众与艺术家的交流。使观众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认同感与喜爱。红专厂现正展映的作品中仅有“未来生活馆”有体验项目,其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不可触摸的,布展设计中的互动元素融合度较低。
艺术展览要传递“有温度的内容”,需与游客之间要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通过互动游戏、互动装备能够有效地降低来访游客对展览及作品本身的解码难度,将线上互动与线下体验有机结合。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所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指出“一个基于场景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下的场景传播通过构建一个全景式的体验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参与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展览在沉浸式的体验下可以让游客更好地进行深层解码。
2.4 注重推广宣传,打造文化品牌
纵观全国,各地类型多样的文化产业园区纷纷崛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实现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同步提高,一方面是要注重园区整体的宣传,另一方面是园区文创产品、艺术展映的系列推广。
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要积极打造文化“故事”,让人们去体验和追求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文化想象,形成对园区的文化记忆。在新媒体时代,园区要充分借助网络媒介进行推广宣传,如通过短视频、H5小动画丰富推广的形式,红专厂的文化属性能够为其故事性视频提供丰富的素材。
另外,红专厂的吉祥物为“阿Can”,现有的纪念产品形式较为单一,而园区的“红板报”杂志的形式也难以适合当前传播变革的时代,要加强线上杂志的推广,让人们指尖的艺术感触与实体的艺术交往相融合。
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文化消费能力也日渐加强。笔者认为红专厂要对园区的文化符号进行系列包装,如园区艺术展映的周边产品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胶带、日历、便签本等载体形式进行售卖。被誉为全球最值得一看的“Teamlab灯光展”就将展映当中的场景图转化为雨伞、精装笔记本、相册的图片,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的购买。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加强塑造文化品牌形象,系列包装相关的文化产品,延长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推动园区走向国际化市场。
3 结论
縱观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章以红专厂为个案研究,红专厂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驻足,其生产要素与需求要素发展较好,但其整体的布局与战略规划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园区产业链不完整,缺乏集群竞争优势,整体的功能设施不够完备难以为游客与艺术家提供便捷的服务,园区的文化品牌塑造还需加强。未来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以创意文化为切入点,积极策划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展览、演出等活动。园区更要注重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与功能设施,继续凸显地方特色符号及文化符号,打造优质的“文创生态圈”,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带动周边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网(2013-03-14).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EB/OL].http://ezone.mofcom. gov.cn/article/al/201303/20130300054303.shtml.
[2]雅各布斯(J.Jacobs).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格莱泽.城市的胜利[M].刘润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Michael E P.Clus ter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 pet it ion[J] .Harvard Busines s Review,1998,76(6):77-90.
[6]梁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个案[D].南宁:广西大学,2015
[7]高智,袁俊.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感知研究——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J].特区经济,2016(5):110-114.
[8]红专厂官网.红专厂[EB/OL].[2014-12-20].http://www. redtory.com.cn/gb2312/gallery.php cid=1.
[9]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广东省人民政[EB/OL].[2015-11-13].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11/ t20151119_628499.html.
[10]李杨,邵长斌.台湾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