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须警惕“梦动症”
2018-09-29钱玉石
钱玉石
人们常用“一夜无梦”来形容自己的睡眠质量好。可有的人却总是“噩梦频繁”,在睡眠中会随着梦境出现梦呓、喊叫、拳打脚踢等症状,有的人甚至还会从床上跌落。其实,这种病症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见的睡眠疾病,医学上称为“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俗称“梦动症”。如果被确诊为“梦动症”,患者也不必惊慌,一般来说,患者坚持服药,控制症状,积极配合医生随访病情,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并维持患病前的生活状态的。那么,“梦动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现在来了解一下。
1.患者应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的睡眠环境
“梦动症”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常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给患者造成伤害。即使是接受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偶尔也会发作。因此,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一定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的睡眠环境。首先,患者须在睡前去除身上的尖锐物品,床的四周避免放置易碎或易造成伤害的物品;其次,在床的四周放置足够宽的软保护,当发生拳打脚踢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最后,患者须经常修剪手、足指(趾)甲,避免尖利的指(趾)甲在疾病发作时伤害到他人或自己。
2.患者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避免与他人发生口角,并在睡前不看激烈的影片,不做剧烈的运动等。
3.患者应避免使用加重病情的药物
生活中有几类药物会引起“梦动症”的变化,如抗抑郁的药物,调节血压的药物,个别抗过敏的药物,免疫调节剂,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治疗哮喘的药物,缓解胃肠绞痛、肾绞痛的药物等。因此,“梦动症”患者在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应积极咨询医生,避免加重病情。
4.患者须配合医生做到定期随访病情
“梦动症”与多数疾病不同,它并不是一种状态稳定的疾病,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向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演变。随访病情的目的就是通过更加敏感的诊断方式了解疾病发展的情况,并对治疗做出相应的调整方案。
链接:
如何判断“梦动症”是否转化为帕金森病?
医学研究发现,在“梦动症”患者的脑干中会出现一种称为“突触核蛋白”的物质,它们在神经细胞内堆积,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突触核蛋白的堆积会逐渐扩大,当影响到人體脑神经核团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因此,“梦动症”其实是突触核蛋白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危险信号,需引起患者重视。但判断“梦动症”是否转化为帕金森病,则需要由睡眠专家、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专家及脑功能PET显像专家协助,做出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