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为本:从“德鲁克提问”谈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
2018-09-29张武进
张武进
摘 要:本文认为“客户意识”“认知价值”“事业观”都是现代学校管理与课程建设中遇到的核心问题。主张以“客户意识”来引领学校课程的开发力;用“认知价值”来探索学校管理与课程的实施力、管理力及评价力;通过“事业观”来全面认识课程的规划力与引领力。德鲁克三个经典提问高度概括了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的价值。
关键词:客户意识;认知价值;事业观;课程领导力
中图分类號: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35-02
作为管理理论大师,德鲁克的三个经典提问一下子扣住了管理问题的本质。不过,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经典提问”来思考学校课程领导力,或许会给我们新的思考与路径。所谓学校课程领导力是指学校对课程引领、规划、开发、建设、实施、管理、评价等综合力的整体性体现。它和校长领导力有相关联,又有区别,学校课程领导力是站在学校宏观角度而舍弃校长个人色彩,更客观地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
客户意识:学校课程引领与开发
“客户”一词更多源于现代企业对消费对象的称呼,教育界很少有类似的提法。但学校有没有自己的客户呢?显然,客户也是存在的。因为所谓客户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服务质量的使用者与享受者。本质上而言客户就是你潜在的服务对象或者说消费的对象。在中国,公立学校虽不是企业单位,但作为特定组织,是个比较特殊的服务机构。作为组织的学校,谁是我们的客户呢?假如说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话,那么客户则为无数需要教育服务的家庭和孩子。那教育者就要有客户意识?诚如,德鲁克所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顾客,企业必须能够让顾客在购物的过程中达到舒心、满意的目的。”这样你的顾客才会肯定你的服务。按照这种思维推理,那学校的课程建设是不是也需要有客户意识呢?根据三级课程结构,如果说国家课程是满足一般大众的需要、那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则是要根据各校学生的需要来建设与完善。这样地方与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做充分的调研来探寻孩子的心理需要,学校地方与校本建设是否真的适合我们的客户学生和家庭。这是学校课程领导力中开发力的重要意识。没有课程的客户意识,那么我们的很多所谓的校本、地方课程都会沦为空架子,成为纸上谈兵。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谈到该校的课程建设结构时,有“特需课程”“分类课程”等,这种课程开发与引领就是有很好客户意识的体现,把学生作为真正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追求,这也是现代管理中所谓的“人本”理念。因此,学校课程引领与开发需要客户意识。只有有了客户意识,从满足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来才能做好学校的课程建设。
客户认知价值: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在经济管理学中,客户认知价值不是商品本身所拥有的价值,而是一种价值认同。就顾客而言,“对购买需要的满意程度远远比所购的商品本身更重要。”也就是说,商品本身不是顾客的认知,而是在购买商品过程中达到了顾客本身的希望与认知,进而使顾客能够满意。其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就专业而言,很多专业能力很突出,个人能力很强的教师往往不受学生的喜爱与欢迎,相反那些专业学历不是很突出的老师反而能赢得许多学生的尊重,课堂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很多时候,这可能是对学生认知价值认识的偏差问题。越专业可能要求越精深,需要学生投入的关注就越大,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他们可能不在专上,更多关注是广度上。通常也说,一个孩子对教师的喜欢不喜欢直接影响到他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上。其实,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认知价值对教师的影响。从课程建设意义上言,学生对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是认知价值超过实用价值的。因为中小学孩子更多集中在兴趣的激发、好奇心的触动以及思考力的启迪。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只有更多地融入这些内容,且让孩子童年或成长记忆中有痕迹,那才会对孩子终身成长有意义。因为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能力毕竟有限,但地方或校本课程建设若能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开掘其潜力,发现自己长处的话,那课程的认知意义也就远远大于课程本身。同样学校课程领导需要强化管理,在管理中要引导孩子关注课程本身,引导好教师对课程实施中兴趣的培育、好奇的激发、探索的引领,不能机械化地讲述、评价与考核来扼杀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价值。在课程实施上,学校要把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认知作为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若课程实施根本没有取得学生的认知或认同,那这个课程开发与建设意义也就不大。因此,课程实施、管理要把观测孩子、教师的认知价值作为评价的重要的指标与参考。只有有效实施课程管理,才能让课程实施得到保障,课程才会在和学生的建构中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价值。在今天多元化世界与大数据时代,学校需要认真审视教师或家长和孩子的认知价值,学校课程建设要做好认知价值的调查、开展满足客户需求的课程建设可能往往比孩子考很高的分数更重要。做好课程管理实施,强化课程评价都是提升师生课程认知价值的关键。否则,随着社会多元与家长对教育认识深入,作为组织的学校若不积极加强课程建设与领导,那将会陷入冲突与矛盾中。
我们的事业观:学校课程领导与规划
当然,冲突与矛盾并可怕,可怕是陷入冲突与矛盾后作为组织的学校却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以任何学校组织都要思考德鲁克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德鲁克说:“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往往会在企业本身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才会提出,其实这种行为是最不负责任的管理行为。”显然,德鲁克批评的是作为组织者的责任与使命意识。其实,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员工都要明白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你才会慎重地对待企业本身以及你所要从事的每项工作与事情。刚入教师这个行业时,许多前辈给我们培训说要把职业当事业来做,你才能有所成就。其实,这句话本质是要让人知道对工作要有积极态度与敬畏。人只有积极态度与敬畏之心,才会认真审视你从事的任何事情。就组织而言,组织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否则组织就不会形成命运共同体。那德鲁克是怎么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他认为“以不各种分歧的观点为依据”和“以有关企业及其环境状况的不同为依据”才能形成企业或组织的“事业观”。那学校又何尝不可以呢?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心胸开阔,容纳不同的观点与意见,进而审时度势地做出判断,进而提出战略性的事业观。只有有根据不同意见基础上形成的事业观才能真正被大家所接受,才能让大家在分歧中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做出事业。同样,学校课程建设不是某个领导喜好来展开的,学校课程领导力也不是取决于某个领导个人抉择。反观当下,许多学校的课程建设,尤其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往往又是领导的“头脑热”。其实,课程建设作为严肃的教育教学管理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客户需求,也许多充分考虑教师的思考与认识,要认真而审慎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后,做好长远规划、科学论证、实践验证。课程建设需要和学校的优质发展与学生终身成长、学习及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不能因为个别领导与时代风气而做随意的变更,调整。课程作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之间重要的立体桥梁与载体,需要学校用重心、耐心、恒心来建设,而不能把其作为可有可无的装饰品。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好的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支点,是教师事业的支点,是孩子终生成长、发展的支点。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事业观也是课程观。一位教育专家说中国当下中小学教育的改变最需要做出的是课程的改变。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德鲁克这个问题其实是回答了我们如果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
总之,从德鲁克的三个经典提问,我们可以很好地思考现代学校的课程管理与领导。他的三个提问包括了课程引领力、规划力、实施力、管理力以及评价力各个方面,给学校课程建设有许多启迪。
[参考文献]
[1]罗亚萨.《一看就懂得管理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2]德鲁克.《旁观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3]李希贵.《新学校十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4]李政涛.《教育常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5]韩园林.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建设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