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2018-09-29祁靖一卢秋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北京融合

祁靖一 卢秋红

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两新一融一提升”的工作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该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方面对未来三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本期,我们就《行动计划》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育信息化处张宪国处长。

记 者:《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是近年来北京教育信息化的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张宪国:当前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有赖于信息化的进一步提升。比如,管理的决策需要教育大数据的支撑;教育服务方面,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我认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以应用为导向,一是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获取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二是要满足教师对优质资源的共享需要,以及教研、培训、自我提升的需要。三是要满足教育管理的需要,包括服务管理决策、促进资源均衡发展等。四是满足网络安全的需要。五是满足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北京的中小学校、区教委、市教委都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应用上也有很多创新的举措,现在到了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统筹的阶段。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部前段时间提出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从北京市来说,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所以,2017年,我们申请成立教育信息化处,统筹协调北京教育信息化工作。

2018年7月16日,我们召开了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这次会议是北京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网络安全会议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精神,对标《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和《北京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具体行动。会上,我们发布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记 者:《行动计划》为深化北京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哪些新的支撑?主要内容有哪些?

张宪国:《行动计划》体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北京市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需求引导、应用驱动、统筹推进、融合创新的总体思路,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服务模式,更好地支撑北京教育改革与发展。

我们坚持育人为本、统筹规划、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业务需求,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合理设计总体框架,构建服务全局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通过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常态化、深层次融合;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业态,建立与北京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信息化体系,推动北京教育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建设新型“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以“互联网+”理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应用系统,优化再造业务模型,形成以流程全面贯通为基本要求、以信息实时流动为基本保障、以工作全面协同为基本目标、以业务云端全时运行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育管理平台,支撑信息时代教育治理的新模式;按照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推进教育服务系统建设、整合和创新应用,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手段,以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服务供给模式、以支撑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能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和体验的新型教育服务平台,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北京教育服务新模式。

二是建设新型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撑体系。汇聚教育管理服务数据资源,集成多元教育数据,融合形成以统一目录体系为统领、以深度关联为特征、以动态更新为根本的北京教育大数据新体系;探索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方面的创新应用,建立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据驱动管理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大数据应用新模式;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大数据建设,形成数据汇聚、深度应用的开放共享新态势。

三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途径,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课题研究,建立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推动形成一批融合创新应用系统、应用基地和应用人才;培育教育信息化和業务融合的新模式、新示范,提升北京教育发展质量。

四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完善考核机制,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变革,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学校管理者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营造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与环境。

记 者:近年来,北京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育云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此次《行动计划》对之前的工作有哪些延续和发展?

张宪国:成立教育信息化处以来,我们首先对信息化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梳理。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进行了统筹建设和完善,修订了北京教育两委一室和直属单位的项目申报办法,将其分为教育大数据、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教育资源、教育安全等模块,避免了原来项目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让数据统一、共享、标准化。

本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我们推出了七项行动,包括:教育大数据应用行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行动、教育公共服务优化行动、数字教育资源拓展行动、基础环境与网络安全提升行动、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下一步,我们会逐步按照这七项行动来设计相关的项目。对于中小学校来说,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双百”示范行动学校的征集,在信息化应用和智慧校园方面,让一些学校先行先试,我们进行评选,好的经验我们要推广起来。我也希望咱们杂志在这方面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做的工作是把北京教育系统所有的直属单位、各处室的网站整合在一起,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入口。以后的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管理,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内。还有一块工作内容就是建设北京“教育云”,我们设想将教育系统所有的内容都纳入进来。有了“教育云”开展各项工作会更方便一些,但是维护的工作数量太大,需要的运维团队也很大。我们考虑下一步分市、区两级管理,适合区级统筹的由区级统筹,由市级出标准;需要市级统一部署的由市级统一部署,区级来应用,比如中小学入学系统等。

未来,北京市将构建新型“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新型教育大数据支撑体系,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两新一融一提升”的工作目标,形成北京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记 者:《行动计划》的七项“实施行动”很具体,为未来北京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北京市中小学校和教师,您有哪些期待?

张宪国:针对中小学校和教师,我们开展了融合创新“双百”示范行动。即设立100个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旨在激发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主动性,评定为优秀等级的课题可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作为参考;设立100个“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旨在引导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实际需要,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我们鼓励各学校依托教育云、共性平台和资源,开展信息化应用试点和示范工作,解决信息化应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我们探索建立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信息化应用量化考核指标,引导学校组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引导教师进行网上研修学习,并经认定后纳入继续教育学分;引导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优秀数字课程资源评选、信息技术应用先进教师评选等活动,获得的相关荣誉,可作为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工作的参考。

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由此我们开展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信息素养决定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教师要自觉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素養,我们将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利用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北京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融合》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