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蓑风雨兀自风流

2018-09-29张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儋州贬谪仕途

张琳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星空中,苏轼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苏轼集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学者、美食家等于一身。历经诸多磨难,他依旧潇洒豁达,自有一股豪侠之风,令人荡气回肠。他身上散发的无穷魅力,至今让人敬仰赞叹。

一、从云端跌到低谷

1.一举成名天下知

宋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同父亲苏洵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其才华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叹赏,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青年才俊,满腹经纶,一腔抱负,却在遭遇新法与保守派的斗争时,跌下云端,开始被贬谪的坎坷一生。“乌台诗案”更使他受到沉重的打击。

2.寂寞沙洲冷

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的重大转折点。黄州是荒僻之地,苏轼初到黄州的生活也十分艰难。在《答秦太虚书》中,他写道: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送沈逵赴广南》写谪居生活: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从这些文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初到黄州的失意、愤恨、悲伤,思想处于低谷。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敬重的是苏轼并没有被生活打倒。在黄州,苏轼开启了自己生命的转型。

1.旷达乐观的禀性

《游沙湖》中写道苏轼的生活困境“往相田”,他被贬黄州,没有丝毫的经济来源,然而生活的窘迫没有让他陷入绝境,他召集全家自己动手盖了雪堂;他退下文人的长衫,穿上农夫的短装,开荒种田。当时甚至有人嘲笑他如此落魄,还这么高调,他却乐观地称自己为东坡居士,从此“东坡居士”响彻了中国文学史上近千年!

他一身才华,满腹经路,一腔报国热情,却遭人嫉恨打击,沦落于穷乡僻壤之中,英雄无用武之地。同李白相比,他少了几分桀骜不驯,多了几分隐忍平和;和杜甫相比,他少了几分痛心疾首,多了几分豁达乐观。这正是苏轼异于他人,超凡脱俗的禀性。

2.元气淋漓的赤子心

苏轼的性格真率,不善于做表面功夫,有话也藏不住,用他自己的话说:“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苏轼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男女老幼。《游沙湖》中写到苏轼遭遇贬官,又得病,这对谁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心情郁闷的事。可苏轼却发现痛苦生活中也有积极的一面。于是,他和耳聋的村医庞安常结友,兴致勃勃一起同游清泉寺。“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可谓“老夫聊发少年狂”,既是自勉,表达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他仍渴望成就一番功业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苏轼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处处能体会到生活的甘美,发现美好的事物。这曲生命常青的颂歌,更表达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哲理。

3.热爱生活的进取心

苏轼虽然仕途坎坷,历经患难,贬所黄州亦为荒僻之地,苦闷凄悲的心情不难理解,但他并没有消沉颓废,而是能够通变达观,热爱生活,甘苦自适。

陶渊明和苏轼在仕途中同样尝遍酸甜苦辣,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愿随波流,“却躬耕”便是他们“了了”之后的选择。渊明是自愿的,苏轼却为环境所迫。此时他已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地道的田间老农,亲身参加体力劳动,还为自己能拥有宁静平和的生活而欣慰。

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善于调节自己,善于使自己潇洒起来的一个真实的自己,这就是真实的苏轼。苏轼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他开始思考和探索许多问题。其结果是他的政治态度、生活态度,以及艺术创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开始更多关注个体人生的底蕴和价值,其作品也常常直接抒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回想自己的人生历程,苏轼深深地感到一种空漠、无聊、孤寂与忧郁。然而,种种阅历,以及在黄州的生计、游历、与儒释道思想的接触,苏轼也表现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与超然淡泊、旷达豪放的一面。

4.一腔赤热的报国心

建功立业是每个热血男儿的追求,苏轼也不例外,尽管多次被贬谪,可为国为民之心从未停止。《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聊发少年狂气,渴望报效朝廷。被贬到杭州,他治理水患,疏浚西湖,修筑苏堤。《赤壁赋》中描写曹操“一世之雄也”也流露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处境的无奈落寞。

然而,身為“罪臣”的苏东坡,在贬谪之地不忘“仁义为本”“匡世济时”。他上书鄂州太守朱寿昌,希望官府能制止黄州溺婴的风俗。为此,他组织救护,募集钱物,自己还捐款十千,使黄州民风为之一变。他还从切身感受出发,推己及人,表达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作于元丰四年《浣溪沙》五首:“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表达了诗人“视民如视其身”的仁厚情怀。

从中年至晚年,苏轼先后分别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在其生存状况极其艰难、无权无钱的境况下,他还力所能及地为当地老百姓谋福祉,他坚定的惠民之志,过人的惠民之术值得我们敬仰和推崇,并惠泽千年后世,为历代为官者提供了借鉴和思维的空间,是值得挖掘的精神财富。

东坡的魅力,绝不仅仅在其诗作,而在于他历经磨砺却日益纯净、天真烂漫的大情怀。黄州、惠州、儋州,是从苏轼到苏东坡的精神转向,记载着他从得意到失意的仕途跌落,记载着他从失意而至诗意的精神跃升,记载着他从走向大境界的踽踽背影。苏轼在被贬的路上,从黄州时期的摆脱功利态度,到惠州时期的身世永相忘,再到儋州时期的“寄我无穷境”,一路走来,一路顿悟,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猜你喜欢

儋州贬谪仕途
儋州调声: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海南儋州:特色加品牌农业更出彩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海南儋州特色农产品电商体验馆海口开张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更正与致歉
仕途如同鼻屎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