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意义:议论文 思辨写作的应为与可为
2018-09-29纪顺
纪顺
在思维领域,思辨即思考、辨析,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层面,思辨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分析与清楚准确、明白有力地说理,以达到思维的深刻度与逻辑性。思辨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内在要求,某种程度上,无思辨不成议论,好的议论文需要且呼唤思辨的力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来,这其中要求学生获得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思辨写作在思维角度符合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应成为议论文写作的应有之义。
思辨写作的首要前提是明确语言的意义,特别是澄清关键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带来清晰的思考与理性的论证。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不能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一个东西,你不是很懂他。在议论文写作中则表现为,如果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重要概念以及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论证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董毓先生在《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一书中指出,“要避免盲从、无谓的争论和无效的思考,就要把握词句的准确意义,排除模糊、过分、空洞和抽象的语言。澄清概念的意义,在辨认和分析论证时就要开始。”
议论文写作忽视澄清关键概念的痼疾与辨析概念间关系的逻辑性要求呼唤议论文澄清意义,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下定义、划分、明确蕴含关系等来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即澄清意义有其“应为”“可为”之处,请依次论述。
一、应为:逻辑和痼疾
澄清概念是思辨思维的起点,是议论文写作理性分析的保证。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思维注定是模糊混乱的。■在逻辑学领域,概念包含反映对象特点或本质的内涵与反映具有其特征或本质的一个个或一类类对象的外延。澄清概念的意义,就是要澄清概念的内涵或界定其外延。
我们以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幸存者偏差”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如果从“弹痕”的角度进行论述,就要明确“弹痕多的部位”与“弹痕少的部位”这些概念。考生在优秀习作《请注意隐性的重点》一文中设定了“教育,弹痕多的是成绩,弹痕少的是能力”“国家发展,弹痕多的是经济水平,弹痕少的是国民素质”“人类发展,弹痕多的是高科技,弹痕少的是环境”三个分论点。在这些分论点中,考生将“弹痕多的部位”分别定义为“成绩”“经济水平”与“高科技”,而将“弹痕少的部位”分别定义为“能力”“国民素质”与“环境”,使论述化抽象为具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同样,2018年天津卷的“器”以及江苏卷的“语言”都需要在明确关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论述,这样论证才可能清晰。
然而很多议论文却并不像上述那样积极且有效地澄清关键概念的意义,长久以来,偷换概念、蕴含关系错乱等一直是议论文的痼疾。
1.偷换概念
批判性思维认为,如果在同一论证中,一个词在不同地方有了意义的变化,称之为偷换概念。在议论文里,偷换概念则主要指运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看似有关联的意思。随着论证的深入,很多议论文在有意或无意地偷换概念。例如作文要求论述“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很多考生从一开始辨析的就不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现实与憧憬”“当下与理想”“现在与未来”,偷换了关键概念。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偷换概念呢?论证能够成立,在于前提与结论的关联,而这种关联是通过概念的语词来联结的。一旦概念或概念的意义发生了变化,那么论证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联就可能难以为继。此外,在传统形式逻辑中,同一律是其基本规律之一,它认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因此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或判断的确定与同一。■就概念来说,在什么意义下使用某个概念,就应该按照这同一个意义去使用它,而不能随意变换概念的内容或把不同的概念互相混淆。就语词来说,一个语词表达什么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就必须表达这同一概念,不能时而表达这个概念,时而又表达另一个概念。否则,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蕴含关系错乱
辨析关键概念间的关系是论证当中的重要一环,这更多地表现在关系型作文之中。逻辑学认为,一个条件句表达它的前项对后项的蕴含关系。蕴含关系有很多,我们常说的“因果关系”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蕴含”可以分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两种。我们以上述“今天与明天”的作文题为例,有学生将其关系表述为“只要把握了今天,就能获得明天的成功”“如果立足今天,那么明天就一定是我们的希望”“只有充分理解今天的意义,才会更加懂得明天”“除非拥有今天的奋斗,否则明天将是一片荒芜”,这些条件看似可以,其实是混淆了各种关系:有了今天的奋斗,不一定有明天的希望;没有对今天更好地把握,明天也不一定荒芜。
关于概念间的关系,常出现模糊性和空洞性等问题,学究和晦涩是其表现形式。在一些议论文中,常常过分使用较为抽象的描述或玩弄学术术语来代替具体的论证。一些没有真实内容或者理性推理靠不住的论证,会这样来迷惑读者,这显然不行。我们要描述儿童在体育课上可以跑,可以站立,能够保持身体平衡,最好不要说这个儿童“展示了运用推动、操作和稳定的运动原理”。这样的表述是相当晦涩的。上述作文,学生如果将两者的关系表述为“今天是明天的昨天”“昨天是今天的明天”,這样抽象、晦涩、琢磨不定的表达是不能够让阅卷者看明白的,而且会造成空洞、混沌甚至虚假的论证,也应当避免。
二、可为:策略与语境
议论文忽视关键概念及其关系的痼疾要求我们运用一些可能的策略去补救,使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更为明确。如上所述,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那么,所谓概念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清晰的、明确的。在语词层面,议论文可以运用下定义来揭示概念的内涵,运用划分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外延;在关系层面,可以明确蕴含关系来澄清概念间关系。
1.下定义
揭示概念的内涵有多种方法,包括说明、描述、举例、定义等,而下定义是最直接的一种。什么是下定义呢?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对“天地”“光阴”的解释触及了两者的某些内涵,这就是运用了下定义的方法。
一般而言,定义的类型包括报告性定义、规定性定义与精确性定义三种。我们在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时,不必分得如此之细。学生只要能根据自己的某些感悟,并基于语境,作出适当的解释即可。过分追求唯一、严格、正式、不变的定义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我们看以下作文:
生活中,“好”的事可能是“不对”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
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理解?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学生在优秀习作《对与好?对而好!》中一开始就对“对”与“好”进行了定义:“对”是人们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因素形成的共同判断准则;“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趣、价值认同等不同的审视角度对客观事物作出的主观判断。如此便为后续的论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运用下定义时,我们也需要思辨性思维在场,毕竟,过宽与过窄的定义都是要不得的。
2.划分
由于任何概念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外延,这些外延都有一定的对象,对象的性质是不尽相同的,划分就是根据这些性质来达成明确概念间关系的目标的。它是将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按照某个或某些性质分为若干小类的一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例如,班里有三十名学生,我们可以按照性别、年龄、是否是团员或党员等对其进行划分,如此则便于分类管理。
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可以此方法进行写作。作文要求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且形成有机关联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同时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我们从“速度”的角度可选择高铁与移动支付;从“传统”的角度可以选择京剧和长城;从“时事”的角度可以选择一带一路、广场舞;从“交通”的角度可以选择高铁和共享单车;从“食品”的角度可以选择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从“建设乡村”的角度可以选择“美丽乡村”“空气污染”……以上都对给定的语词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性质进行了划分,给议论文写作带来了更明朗的方向。
3.明确蕴含关系
辨明蕴含关系,防止混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就要对两者进行细致区分。
如果在一个条件句中,前项是后项的充分条件,那么只要前项存在,后项就存在。表示该关系的语句连接词有“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必……”等。例如:如果天上下雨,街道就会湿。“天上下雨”就是“街道会湿”的充分条件。
如果条件句中的前项是后项的必要条件,表示前项必须出现,才可能出现后项。比如“小顺必须亲自到俄罗斯,才能在现场观看2018年世界杯”。只要前项不存在,后项也就不存在。表达必要条件关系的语句连接词有“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等。
有很多考生以这种蕴含关系来写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他(她)们形成的有机关联是“只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就能建设美丽乡村”“只有实行一带一路政策,才能建设美丽乡村”“只有理解了京剧与长城,才能理解传统”等等。我们以第一个关联为例具体说明。
根据条件关系的组合,两种蕴含关系可能有以下四种: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以下简称X)是“建设美丽乡村”(以下简称Y)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X是Y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X是Y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X既不是Y的充分条件,也不是Y的必要条件。
其实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并不一定能带来建设美丽乡村的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如果没有空气污染的解决,美丽乡村是不一定能够建成的。因此,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成必要条件要比充分条件合理。
澄清意义的方法只是提供了一种途径而并不是万能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确立,这样才可能帮我们避免空洞且抽象的议论。杜威认为,任何原則都依赖于它们的语境和具体情况。词语、范围、意义都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明确,因为具体语境保证明确和细致,它代表遵从实践精神。上述各种概念的澄清与关系的明确都是在具体语境中形成的,具体而不抽象。
我们呼唤思辨性写作,前提是,一个理性且公正的论证必须保证关键概念的意义及概念间关系是清晰而非模糊的。议论文的写作过程某种程度上是对关键概念及其关系的阐释与优化,我们应该而且可以为澄清意义作出应有的努力。
[本文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小课题“高中作文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136)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哈尔滨市德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