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数据协同的eSRVCC精准邻区优化*

2018-09-29李丽智卫慧锋

通信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邻区现网经纬度

李丽智,岳 磊,卫慧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 言

VoLTE即Voice over LTE,是基于IMS的语音业务。它是一种IP数据传输技术,全部业务承载于4G网络上,可实现数据与语音业务在同一网络下的统一[1]。在LTE建网期,不可避免存在弱覆盖甚至无覆盖区域。为保证话音通话的延续,需要用户从LTE网络向GSM网络进行切换,即eSRVCC(Enhance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增强型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

eSRVCC的关键在于邻区优化和与GSM网络邻区配置准确性和合理性。与邻区的切换门限值,将直接影响eSRVCC的切换成功率。虽然前期经过了2年多的优化总结了一整套各场景下的邻区切换门限设置建议值,但是由于缺少工具支撑且邻区优化工作繁琐多变,目前邻区优化手段比较单一有限,导致邻区优化效果和eSRVCC的成功率不是特别理想。

1 现状分析

1.1 eSRVCC切换失败成因分析

以南宁市现网eSRVCC切换失败成功率统计为例(如图1所示),发现电梯隧道、地下停车场、高层(住宅楼)、城中村、郊区边缘等场景整体的esrvcc切换成功率较差,成功率低于90%。

图1 南宁各场景下eSRVCC切换成功率情况

针对以上场景分析和TOP切换失败小区原因分析处理的经验,总结出目前eSRVCC切换失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bSRVCC不支持、2G无线原因、4G无线原因、流程冲突、数据配置错误等方面。各切换失败占比如表1所示。

由表1不难看出,由于2G无线原因导致的切换失败占比达17%。对2G无线问题进一步细分,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由于邻区配置问题导致失败的占比高达1/3。可见,2G邻区优化既是基础工作,又是eSRVCC切换优化的关键。

表1 eSRVCC切换失败主要原因分类及占比

图22 G无线问题原因分类

1.2 传统的邻区优化方法分析

在当前LTE不能完全连续覆盖的情况下,日常开展4G到2G的邻区优化的手段主要为继承CSFB(Circuit SwitchedFallback)的频点添加可能的GSM邻区[2]、通过路测发现漏配邻区、用户投诉后核查漏配邻区等。路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周期较长,且有时难以触发eSRVCC切换。用户投诉方法虽然可以根据用户投诉现象发现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有时对无线网络环境描述不清,给后台解决问题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这两种发现问题的方式都比较被动,且不能够防患于未然,定位时间长,导致邻区问题难以发现,大大降低了客户满意度。

由于CSFB与VOLTE的eSRVCC切换有本质的区别,导致了直接继承CSFB邻区后eSRVCC的成功率不是特别理想。

(1)CSFB只需要频点即可,不需要精确的邻区。即使频点漏配,UE也会进行全频段搜索,只是时间略长,而eSRVCC则需求确切的真实邻区。所以,相比eSRVCC来说,CSFB邻区要求较低,保证CSFB感知不一定能保证eSRVCC感知;

(2)CSFB发生的范围远大于eSRVCC,CSFB可能发生在任何4G覆盖区域,而eSRVCC只有在4G覆盖边缘才能触发,所以适合CSFB的邻区不一定是eSRVCC的最近邻区。

通过前述分析可知,邻区配置的准确性和2G邻区质量差成为导致eSRVCC切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现行邻区优化方法均在不同层面存在问题。如何利用现网的大数据协同分析识别4G特定覆盖区域下的优质2G邻区和优化现网的2G邻区配置,是eSRVCC邻区优化的关键。

2 优化思路及算法

2.1 多维数据应用

观察现网中不同途径、各种维度获得的数据发现,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基站无线侧的性能统计、信令消息、干扰统计、现网邻区配置数据以及经纬度等信息或数据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维数据协同的eSRVCC精准邻区优化方法,利用多维数据综合分析评估2G邻区信号质量情况,精准识别优质2G邻区。

2.1.1 MR数据

根据集团规范要求,UE(用户)和eNodeB(Evolved NodeB,LTE基站)定期将物理层、RLC层以及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计算产生的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经过统计计算(可以在eNodeB或OMC-R上实现统计)报送到OMC-R,以统计数据形式进行存储[3]。MR中包含了大量的测量数据和相关的小区信息,如针对异系统的MR包含了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为GSM小区的主频点)、BSIC(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GSM基站识别码,包括NCC和BCC)和Rxlev(Received Signal Level,接收信号电平)等重要信息[4]。

通过开启LTE的异系统MR测量项,从MR数据中获得LTE周围GSM所有邻区的采样点、特定GSM小区(通过BCCH、BSIC来匹配出具体的GSM小区)采样点及接收电平,就可以根据各GSM邻区测量到的概率及电平高低来判断是否为优质的GSM邻区。

2.1.2 性能统计

在LTE基站侧网管性能统计中,设置有异系统两两邻区对的测量计数器,能够统计从某个4G小区到某个已添加邻区关系的2G小区的切换性能,如切换请求次数、切换成功次数等,能够作为评估两两邻区切换性能的重要依据。

2.1.3 2G干扰统计

在GSM基站侧网管性能统计中,设置有GSM干扰带的测量计数器,是BTS在空闲时利用一帧中的空闲时隙对其TRX所用频点的上行频率进行扫描,并统计到对应的干扰带中。干扰带共分5个等级,电平范围可以通过对应的网管维护操作平台进行设定,通常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干扰带电平设置

干扰带统计指标能够直接反映GSM小区的受干扰程度。干扰带等级越高,表示受到的干扰越大。根据日常优化经验值,查看干扰带4和干扰带5的占比,占比越大,则该小区存在干扰的可能性越大。

2.1.4 信令消息

在信令监测系统中能够通过信令消息筛选,统计出用户从4G回落到2G的具体小区名称、回落次数和回落成功率。它可以作为辅助2G邻区质量情况的一种手段。

2.2 算法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维数据协同的eSRVCC邻区优化方法,是根据MR数据、基站无线侧的性能统计、信令消息、干扰统计、现网邻区配置数据以及经纬度等信息,经过数据采集与解析、漏配邻区判断、冗余邻区判断、干扰判断四个步骤,最终形成邻区优化配置策略。具体的优化策略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策略流程

2.2.1 数据采集及解析

①相关数据收集及核查。收集小区工参(小区名称、经纬度等)、GSM干扰统计、信令系统中CSFB回落小区统计、现网邻区配置等数据,同时必须核查4G中配置的邻区的工参(如BCCH/BSIC/LAC)与现网GSM配置的数据是否一致,避免由于不一致导致后续判断错误的问题。

②开启异系统MR测量。在现网LTE小区中开启INTER_RAT_MR为异系统MR测量项,开启后UE会定时上报异系统测量信息,其中包含测量到的GSM邻区信息。

③MR数据采集解析。对采集的MR文件处理,筛选出需要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eCI(eCI=eNodeBid×256+Localcellid,是在一个PLMN中唯一标识TLE小区的)、LTE频点、PCI(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物理小区ID)、AvgRSRP(Average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Power,平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AvgRSRQ(Average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MrCount(MR采样点)、NbrCount(测量到GSM邻区个数)、GsmNbrCells(CountBCCHBSIC RXLEV)GSM采样点信息等。同时,设定了LTE/GSM的信号门限及采样数筛选条件(建议值如表3所示),可实现精确识别特定RSRP范围内的2G邻区。

表3 LTE/GSM的信号门限及采样数筛选条件

2.2.2 漏配邻区判断

结合LTE与GSM邻区的经纬度进行邻区距离计算,对MR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挑选出优质的GSM邻区。将优质的GSM邻区列表清单与现网LTE小区配置的相邻频点组内的频点比较,判断相邻频点配置是否合理,判断频点是否存在漏配。

MR数据用经纬度判断是否存在漏配频点的评估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MR测量到各GSM小区采样概率、用GSM采样概率和接电平对GSM进行排序,筛选出采样点前10小区。

(2)利用LTE工参或GPS经纬度找出MR数据中的LTE小区经纬度。

(3)根据LTE小区与GSM小区经纬度,找出最近10个相邻区GSM小区。GSM信息有LAC、CI、BCCH、BSIC、CELLNAME 等。

(4)将MR测量GSM小区BCCH、BSIC信息与位置相近10个GSM关联匹配。

(5)将匹配后GSM小区的频点和LTE配置相邻区频点组的频点比较,组内未配置频点判定为漏配频点。

MR基于经纬度评判漏配邻区条件(以下4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①GSM接收电平>-90 dB;

②采样概率排名≥10;

③地理位置相邻≥10(根据LTE、GSM经纬度计算);

④未配置在相邻频点组内。

2.2.3 2G小区干扰判断

结合GSM小区干扰性能统计,判断GSM小区是否存在干扰,并对未受干扰的GSM小区和受干扰的GSM小区区分对待。假如为无干扰小区,则添加该小区为普通GSM邻区;假如为受干扰小区同时为必要添加的邻区,则添加该小区为低优先级GSM邻区。

①2G受干扰判断条件。如果4/5级干扰采样点在所有采样点中的占比大于30%,则认为2G小区受到干扰。

②必要邻区判断条件。该高干扰GSM小区的MR测量采样点占比在TOP16之内,且该高干扰GSM小区的MR测量平均Rxlev排名在TOP16之内,同时该4G小区2G邻区个数小于25个。

③添加普通GSM邻区步骤。新增该小区为GSM外部小区,再添加该小区的邻区关系。

④低优先级邻区步骤。若为高干扰小区且为必要的邻区,先新建低优先级频点组,调整OffsetFreq设置为负值,将高干扰小区的频点列入低优先级频点组。

根据eSRVCC切换门限事件触发条件——异系统信号+OffsetFreq>InterRatHoGeranB1Thd,当频点组的OffsetFreq设置为负值时,相当于针对这一组频点抬高了eSRVCC的切换门限。迫使UE在低优先组内频点信号较强时才触发切换,以对抗GSM的高干扰,尽量减少4G小区向该受干扰的2G邻区切换。

2.2.4 冗余邻区判断

通过LTE性能统计,信测平台提取小区级CSFB回落数据,根据4G和2G的工参(经纬度、天线方位角等),联合MR测量统计、地理位置信息等,判断是否为冗余小区。

冗余判断条件(以下4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1)已存在现网邻区/频点中。

(2)连续7天切换请求次数为零;且该GSM邻区在MR采样中采样占比<5%,且GSM小区电平小于-95 dBm。

(3)回落GSM小区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后40的小区且回落概率不大于5%,同时距离大于3.5km(主城区)/6km(郊区及其他)。

2.3 算法优势分析

该方法基于现网用户MR及2G干扰统计,能保证更全面识别GSM邻区质量。同时,该方法限定了LTE和GSM的信号门限及采样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偶发事件,保证了识别的GSM邻区为最佳GSM邻区。此外,对现网配置的邻区进行冗余判断,减少了不必要的邻区,优化改善了切换时延和性能。

2.4 算法应用效果

以南宁西乡塘区连畴村1队_拉远_HLH_2小区(cellid为126393618,以下简称拉远2小区)为例,切换成功率仅为67%。利用以上分析思路进行多维数据综合评估,最终开展了四项优化策略实施,即添加TF19002为普通邻区、添加TF01552为低优先级邻区、调整TF01551为低优先级邻区以及删除TF20341邻区。

策略实施后,拉远2小区向TF19002的切换请求次数为4次,成功率为100%;拉远2小区向TF01552的切换请求次数为6次,成功率为66.7%;拉远2小区向TF01551的切换请求次数减少了13次,成功率提升至71%。对比南宁西乡塘区连畴村1队_拉远_HLH_2小区在进行以上4个优化策略实施前后一周切换性能指标情况发现,eSRVCC切换请求次数减少了28%,成功率由原来的67%改善至89%。优化策略实施前后整体效果如图4所示,4项邻区优化策略实施效果如图5所示。

图4 试点小区优化策略实施前后整体效果对比

图5 试点小区单独各项邻区优化策略实施效果对比

3 结 语

eSRVCC是LTE覆盖边缘保证VOLTE语音通话连续的关键所在,延用传统的4G到2G的邻区优化方法存在各种弊端,难以法满足eSRVCC的精确要求。基于多维数据协同的eSRVCC精准邻区优化方法,利用异系统MR、信令信息、基站性能统计、2G干扰统计等大数据,综合分析评估2G邻区信号质量情况,精准识别优质2G邻区。同时对已配置的邻区也进行综合评估,删除冗余邻区,达到邻区优化提升切换性能的目的。此外后续如利用python语言实现优化思路的工具化、软件化,对日常邻区优化工作效率将带来极大提升。

猜你喜欢

邻区现网经纬度
自动邻区优化技术共享网络中应用研究
面向5G C-RAN组网模式在现网中的应用
基于经纬度范围的多点任务打包算法
自制中学实验操作型经纬测量仪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LTE邻区自优化算法研究
4G LTE的关键技术及其现网实践研究
澳洲位移大,需调经纬度
LTE覆盖的评估、定位和优化
IMS彩铃与现网彩铃的业务融合分析
基于TD-SCDMA网络新增站点的自動邻区规划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