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如你这般模样
2018-09-28夏洛特烦恼
夏洛特烦恼
出发时间:2018.6.16
出发地点:瑞士
很多人到瑞士会去马特洪峰下的采尔马特小镇赏花品酒,或是去卢塞恩看巴洛克式教堂,还有的喜欢在伯尔尼的繁华街区为自己挑选一块心仪的手表,而我此次的旅行很特别。
我从莱蒙湖出发,途经博登湖、琉森湖,一直到卢加诺湖。走过那些湖畔,最重要的收获不是浮光掠影的美景,而是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弥足珍贵的岁月感悟,以及在这个喧嚣时代里难得的宁静时光。
让传奇归于宁静
莱蒙湖是瑞士与法国的共有湖泊,也是瑞士第一大湖。湖区北岸的洛桑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总部所在地,也是时尚女王可可·香奈儿的心仪之地,但是当地人并不太提起这位女士的往事,曾经的种种时代风云,在这里都归于生活的宁静。
洛桑位于瑞士的法语区,是沃州的首府,也是瑞士莱蒙湖区第二大城市。走过古老的双层铁桥,沿着缓坡继续深入老城。小街尽头浮现出圣母大教堂的尖顶,这座大教堂建于11世纪,是瑞士屈指可数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大门上的一组雕塑栩栩如生,直径达9米的彩绘玻璃窗散发着神圣光芒,这里至今仍沿袭着守夜人报时的传统。
1938年起,可可·香奈儿开始频繁入住洛桑的美岸皇宫大酒店,如今这家酒店的酒廊有一款鸡尾酒就是以香奈儿的名字命名的。二战爆发后,香奈儿移居洛桑,一直住到1953年。1954年2月,71岁的香奈儿重开了她的时装店,在时装秀的采访中,她说洛桑是她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后来她在洛桑买了几处住宅,比如1966年买的“瑞士小屋”,房间里摆着漆器屏风,花园中种着白玉兰。
总有一些旅行者专程前来洛桑拜谒他们心中的时尚女王,而当地人似乎已经将香奈儿的故事渐渐淡忘,街上背香奈儿包包的当地女生也十分鲜见,她们喜欢更为小众或是手工的品牌。
黄昏时分,我走在老城的高地上,夕阳洒在莱蒙湖畔一片民居的屋顶,是那样的温暖。这座小城早在罗马时代驻扎过军队,1915年起便成为国际奥委会的总部,湖面的反光仿佛正是这种祥和时光的写照。
沉醉在莱茵瀑布的夜色
博登湖在瑞士境内跨越图尔高州和圣加仑州,这一带洋溢着浓重的田园风格。天刚亮,我便驱车前往纽豪斯,20多分钟后,车驶上一座小丘,左侧就是瑞士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 ——气势恢宏的莱茵瀑布。水烟奔腾中,可以看到一艘小艇在靠近瀑布的地方行驶。
莱茵瀑布是欧洲最大的瀑布,宽150米,高23米,夏季平均水流量为每秒700立方米。由于瀑布太高,除了鳗鱼能在岩石间的水流钻过,其他鱼都爬不上来,而游人可以乘着小艇,随波起伏,直抵瀑布下方,感受自然的力量。
傍晚,我坐在瀑布对岸的沃尔斯城堡餐厅眺望暮色中的瀑布。天色渐暗,多彩的灯光照在瀑布上,如梦如幻。据说曾有过多次在此建设电站的提议,1944年,瑞士还批准了一个建设电站的项目,随后15万瑞士公民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表示抗议,其中有49位名人,包括著名诗人赫尔曼·黑塞。这份请愿书成功阻止了该项目,并且至今仍有效避免了在莱茵河上游河段兴建电站,优美的环境更加需要悉心保护。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莱茵瀑布充满敬畏之情。19世纪,著名画家特纳创作了大量关于莱茵瀑布的作品,抒情诗人爱德華·莫里克也写了不少赞美瀑布的诗。
跨越百年的“瑞式”生活
全新开通的圣哥达全景观快车,从琉森湖到卢加诺湖,连接起瑞士的中部与南部。
琉森湖区是瑞士联邦的发祥地,相传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琉森湖上跳动的月光。罗西尼《威廉·泰尔序曲》中“日出阿尔卑斯山”的章节也描绘了琉森湖的景色。
晨光熹微,船在宁静的湖面上缓缓而行,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白帆在远处的山影之前,还有一些正在下网捕捞的渔民,遇到其他的轮船驶近时,两艘船上的人都会相互挥手致意。
浩瀚的琉森湖,长30千米,最宽处20千米,每处绿荫浓密的湖岸都掩藏着一个小小的码头,要靠近了才会发现。码头的建筑各有特色。
等船的人很多是当地居民,有推着自行车的年轻人和结伴而出的老夫妻。这样的航线不仅是为旅行者开设的,更多是瑞士湖区的日常所需,旅行者则能因此体验到那种淡然宁静的湖区生活。
出了琉森火车站,不远处就是罗斯河,跨过一座桥,就到了外观古雅的施威霍夫酒店,每年有很多人慕名来探访或入住。这家酒店创建于1845年,至今有170多年历史,作曲家理查·瓦格纳、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007》的主演罗杰·摩尔等都曾在此下榻。酒店内到处摆放有兰花和一些古董制品,还保留着一部小巧可爱的老式电梯,有一种令人迷恋的旧世界的气息。服务生身上体现着自创建以来五代人的服务精神,让人联想起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清晨,阳光照射在窗外宁静如镜的卢加诺湖湖面上。1857年7月,列夫·托尔斯泰曾写下这样的文字:“当我走进房间,打开窗户时,湖水的反光、远山的黛影和澄碧的天空,在一个瞬间就淹没了我。我内心曾有一种不安,但这样的场景突然就使我有了灵魂满溢之感。我就突然很想去拥抱,有力地拥抱,去挠它,或者掐它,去做一些特别的举动。”一百多年后,人们来到卢加诺湖畔,似乎依然能体会到这位俄罗斯文学大师当时的心境:那种初见自然纯净之美时的惊喜和些微的狂放。
(本栏目编辑 王燕梅)
Email:1031119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