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和以“校园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8-09-28李昊
李昊
【摘 要】本文依托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科研基金项目,通过对课题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本类论文。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议题,仅依靠课程教学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国外创造力培养的方式进行了解分析,结合对本校校园竞赛实际情况的调研,认为现有的校园竞赛有参与度不高、无法提升学生创新力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在此基础床,笔者提出“以社会热点分析”为主题的校园竞赛模式,从而树立创造力、实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创新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校园竞赛;校园文化建设
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经不是个新的议题,“创造力”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内许多教育文献中,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学校都展开了关于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活动,开设提升创造力的课程,但是多年过去,这种创新课程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未提出太多确实的可行方案。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则成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校内也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培养大量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多年过去,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有限。高校内,就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设定如创新力培养等课程,但是总体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仅仅限于书本知识传递显然是不够的,在高校内以校园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载体,进而构建大学生创新培养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补充方式。
笔者从以上思路出发,通过对国外“创新力”培养方式的梳理研究、通过对本校校园竞赛情况的调研出发,提出校园竞赛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思路。
一、未来问题解决计划(Future ProblemSolving Program.简称FPSP)分析
1974年,美国“创造力之父”保罗·托伦斯(Torrance.E.P)注意到当时美国整体创造力下降,学生普遍缺乏未来观念与未来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提出了“未来问题解决计划”,该计划将将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具有未来意识的问题相结合来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其关于未来的意识。
FPSP的项目包括两种:一种是把创造性问题解决整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项目;一种是指存在于地方、地区和国际等三个层次,以竞赛为目的的一系列项目,如全球问题解决、团队问题解决、个人问题解决、社区问题解决、剧本写作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FPSP创造力培养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翻转人生的教育》一书的出版给这一计划做了良好的宣传总结,书中讲述了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教授乔治.古斯里奇博士,在阿拉斯加州圣劳伦斯岛甘贝尔真实的教育实践。古斯里奇博士在不毛之地的落后学校,带领着一群顽皮的爱斯基摩“笨孩子”获得了“未来问题解决项目”大赛的全美总冠军。在这一过程中,这群爱斯基摩人学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获得了提高,而本书,也给国内的创新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二、以“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校园竞赛方式
从对“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分析了解,笔者对本校的学校竞赛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现在的学校竞赛活动,虽然看似形式多样,但是却有着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文体活动占据多数,学生很少有关于实践分析类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但是对创新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却缺乏内在推动力;其次,活动多样,但是除个别要求必须全班参加的竞赛项目外,竞赛参与度不高,这种不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二是对于校园竞赛,一部分人多次参与疲于应付,而大多数人漠不关心的状态。为了提高活动参与度,提高以校园竞赛为载体的创造力培养方式,笔者提出以“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校园竞赛方式。
以“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校园竞赛方式,就笔者看来,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确定评审专家范围,专家组的确定对此类竞赛的开展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分析问题的选择、问题分析过程的把控以及结果的评定,合适的专家选择范围,是对此类竞赛项目的重要保障;其次,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热点的问题都适合用来进行分析,评审组要选择适宜的题目类型,以便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再次,学生因对问题进行独立深入分析、找寻问题成因、问题的会带来的影响并找寻创新解决方案;最后,要由專家进行评判,并给出相应理由,以及进行合理正确引导,以最终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以“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校园竞赛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受到媒体舆论一致报道的与现象、事件及人物相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发展,学生随时随地被社会热点问题包围,这些热点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这种关注给学校的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难度,学生一方面关注社会热点,一方面因为缺少分辨力、历史思辨能力容易容易受到蛊惑、受到煽动,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如何争取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创造良好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创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以此建立良好的正面的校园文化,是值得思索的议题。
笔者认为,设立一种“以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校园竞赛方式,有利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将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选取学生关注度较高、适合于进行分析引导的方面进行项目选择,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了解,进而分析问题的成因,在进行问题形成历史成因分析上,提出问题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可能引发的未来社会问题,最后提出创新解决思路,形成解决方案报告。而由指导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思想引导,将思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竞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成创新性、实践性、自主学习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文化氛围
通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指导老师的引导帮助下确定学习的范围和相关书籍,学生通过文献查询、资料收集、自学阅读的方式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对问题的成因、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问题的主要矛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学生逐步构建分析问题的能力,构建自主教育的内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需要通过知识的内化来形成,这种内化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吸纳,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素养,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校园思想引领氛围
历史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些热点问题的发生往往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去了解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生的成因。学生不仅要思考“问题是什么”,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对热点问题发生时的“历史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客观的面对问题,不被情绪左右,从而客观的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历史的教育与实践解决相结合的校园竞赛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有利于思想教育引领在德育方面的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形成校园良好的思想教育引领氛围。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校园实践教育氛围
对学生的教育,最终要从书本上落实到实践。知识在学生身上要形成外化成素养、内化为能力的转变。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及辩证历史思维的形成,最终要能帮助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提升实践问题解决能力上来。而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自我教育、逻辑思维的形成、历史思辨能力的确立,也需要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完善与发展。而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蛀牙哦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其中实践活动以校内组织占据多数,通过学生会、校园竞赛、校园社团活动等方式,学生学以致用的提高实践能力;还有一种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就是以参与社会兼职工作进行与社会的初步接触,近年来,随着创业教育的提出,很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活动,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以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的校园竞赛方式,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分析,提出实践问题的解决方略,是以校园活动为手段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臧玲玲,桂勤.美国“未来问题解决计划”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
[2] 呂小亮,时晓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大学生思想引领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3] 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主体地位的制度演进——基于创新过程的分析[J]. 王志强,卓泽林,姜亚洲.教育研究.2015(08)
[4] 韩春鲜.本科生创造力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04):216-217.
[5] 牛风蕊.大学创新力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基2015-2017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行榜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09):48-55.
[6] 姚成秀,何建民,林宁,闫丽冰.基于大学生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1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