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的功能与形态
2018-09-28陈敏
陈敏
色彩对于人的生理、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及其信息传达功能,赋予了它“功能色彩”的意义。色彩的功能与产品的功能是不矛盾的,适配的色彩机制能成功融入产品的形态与结构,并使其产品功能臻于完美。
设计师在做配色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体现出“标准色与安全色”、“保护与掩护功能”、“能见度与注目性”等一些色彩基本的功能原则。
一、“标准色”与“安全色”
“标准色”指人们为了便利工作和生活而预设的一系列统一的用色体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均应遵循并可永久使用。比如,为了让化工厂里的操作人员更容易识别粗细不一、错综复杂的管道设备,便由管道系统的标准色来标志管道内的物质,以免发生危险。
色彩比文字更便于记忆,某种程度上它还具备了律法的意义。为了控制交通安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远距离信号用色为红、绿、黄(或白)三色。“红灯停、绿灯走”成了最简单的执法色彩。
“安全色”指表示各种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的色彩标准。
如同数字对于人类的意义一样,安全色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色彩视觉语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根据色彩能给人的视觉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这一特点,可设置合乎自己环境的色彩系统和空间。比如,美国自“9·11”恐怖袭击后建立了一套“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分别以绿、蓝、黄、橙、红五种颜色,代表从低到高的五种危险程度。
二、保护与掩护功能
色彩的“保护功能”指可利用色彩的不同特性以及各种工艺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比如,采用热喷涂工艺可将锌、铝及其合金丝喷涂到钢铁构件表面形成金属覆盖层,可长期保护工业大气区、海洋等严酷腐蚀环境中的钢铁构造物。
有些材料可运用染色工艺直接达到保护的目的。比如,从保护眼睛的角度,选黄色或带琥珀色镜片的太阳镜最合适;在食品保护方面,黄褐色具有良好的光保护性。棕色和绿色玻璃酒瓶可保证啤酒不被曝光而变质。
色彩的“掩护功能”不同于其保护功能,它是一种光学上的掩饰,一种伪装,最常见于国防、军工等领域的产品设备。比如,“迷彩服”是一种利用颜色色块使士兵形体融于背景色的伪装性军服,各种军用车辆、大炮、飞机等军用器材装备上也普遍涂上了迷彩。
不管是明亮色还是灰色,只要运用得当就不会造成麻烦和意外。比如,在食品加工环境和设备的配色设计中,浅颜色及高明度颜色运用较多,以此减少赃物产生的机会。在日常用品的配色设计中,适度灰色的运用能隐藏一些小瑕疵和划痕,这也是一种掩护作用。
三、能见度与注目性
“能见度”指眼睛捕捉外界物体所能达到的距离长短或面积大小的程度。
色彩的能见度和底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当黑色为背景时,黄色的能见度最高;而当白色为背景时,黄色的能见度就是最低的。
纯色比起一些浅色、间色和环境色,都有较大的能见度;明度、纯度都较高的色彩及暖色的能见度较高;将浅色、灰色、暗色等能见度低的色彩与能见度高的色彩适当搭配会出现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注目性”指色彩影响视觉的强弱程度。和色彩的能见度一样,其注目性和它底色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比如,当背景为白色时,红色最显眼,以下依次为橙、黄等色。若背景为黑色或灰色则黄色最引人注目,以下依次为橙、红等色。但是,如果将背景由黑色向白色过渡,注目性中等以上的色彩顺序就会有某种程度的换位,而注目性低的色彩则几乎不变。可见色彩的注目性不太受背景明度对比的影响,这就是它与能见度的区别所在。
黄色是白昼中能见度最高的色彩,识别性也最强;白色和蓝色的能见度虽高但缺乏视觉趣味和识别性,尤其是白色难以被发现和记忆;通常红色既有很高的能见度又有较好的识别性,所以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上,红色一般会显得特别抢眼。
在排版印刷中,文字的可读性与文字的排列形式、空间安排、字体大小等有关,和所用纸张的色彩、纹理等的设计也有很大关系。
四、人机界面的色彩
“人机界面”,指人和产品、系统之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是人与产品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它的内涵极为广泛,反映着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如同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带给人的不仅有材料的质感和使用的功能,同时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的认知。因而人机界面又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复杂工程,认知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在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性化的界面色彩能使操作人员提高安全感、准确度和工作效率,身心舒畅且不易产生疲劳。
五、宜人的色彩环境
色彩通过人的感知产生相对应的心理影响,左右着人对其空间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的行为。和谐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亲切、愉快的感受。
比如,室内配色设计对人的情绪状态能产生重大影響:优雅的色调能给人带来愉悦、宁静、祥和的心境,而粗俗的色彩搭配则容易使人产生浮躁、易怒、紧张的情绪。
因此,设计师除了能使人们感受道产品造型、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的人文价值,更应深入了解色彩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和工作效率的影响,这对于创造宜人的色彩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