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教学方法的创设
2018-09-28李献勇
李献勇
摘要:近年来在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学界提出了很多“情境”教育的观点和方法,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张“情境教学”中的一种主题情境教学的创设,分别从主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思路、原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為广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供一种实践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主题情境;方法与思路;创设原则;运用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教育者可以利用情境把教育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受教育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气氛和人际的互动。情境教学即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去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感悟教材,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此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主题情境是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主题,并通过具体的内容或情节,创设环环相扣的系列情境,使整个教学活动融入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活动中,主题明确、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这些情境中积极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从而达到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识。主题情境教学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学设计中体现出的创新思路与设计方法,一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即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的系统过程;二是如何更好的把主题情境的教学设计运用于教学实践及探讨运用的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在现有的研究中,笔者可以追寻到的教学情境内容很多,如按其情境内容可以分为生活实例、新闻报道、社会热点话题、学生表演、声像媒体资源等等;情境创设的方法也很多,按其呈现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性情境创设方式和间接性情境创设方式,直接性创设方式包括:调查采访类、自主体验类等;间接性创设方式包括:可视性间接情境类(小品表演、实验演示、声像媒体)、想象性间接情境类(语言描述、实况播音、设置悬念)和评判性间接情境类(辨析讨论等)。
笔者初步构建的情境创设的方法为“主题情境”,这是对情境创设手段和情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综合性情境教学法。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地手段,创设一个主题情境(一个大型的趣味活动或者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一个讨论话题),在具体的情节或环节中,有效设置情境问题,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学生欣赏、感悟、表演、体验、辩论、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地参与、体验和思考。这种情境教学方法是把整个课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构建,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零散的、随意的,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性的,这就让情境的氛围更加浓厚,情境的吸引力更强烈,情境教学的特点更加突出。
二、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创设中应把握的原则
现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已经有了情境创设的意识,但往往只注重情境创设的手段和形式,没有关注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比如网络中有很多现成的课件及各种教学资源,情境创设可谓五花八门,有些教师往往不考虑资源是否过时、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等,只管不加修改的直接运用,使情境教学仅仅成为形式;有的老师情境创设很充分,课堂很热闹,但情境问题的设置太过肤浅,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情境创设失去效果等等。笔者认为,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教育实效,至少应该体现在学生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有深度的问题思考和认知上。因此,要让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至少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一)主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趣味性、整体性
创设的主题情境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师生共构的情境体验和情境问题中来。正如我国现代学者焦闳所言:“苟有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让情境的创设,足够抢眼、时尚、充满趣味,同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需要,充分地体现它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同时让创设的教学情境不是零散的、局部的、没有任何关联随意拼凑的,而是让情境的创设突出主题、内容完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让情境的创设指向明确,给学生情境的体验更为突出和深刻;让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一个流畅的故事中、一次趣味的活动中、一个刺激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完成。这样的完整深刻的体验、无痕的教育引导,才是最有实效、也最长效的。
(二)主题情景的创设要实现与教学知识的统一性
教学中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材知识、教学目标服务,不能让情境创设成为花架子,流于一种表面形式。不仅要做到情境主题与教学主题的有机融合,具体情境的设置也尽量要与具体教学知识协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情境创设有价值,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境教学有效,故教师要注意创设的主题情境与教学知识的有机统一,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使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的运用中实效性更强。总之,情境的创设丰富多彩而又贴切,情境渲染充分而又恰当,让“寓教于乐”真正成为常态。
(三)主题情境的创设问题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情境问题设置的科学合理,往往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不能仅仅只图热闹,让学生体验情境之后就不了了之,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地情境体验之后,能产生思维的碰撞,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情境教学的效果。情境问题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目标要准确,难易要适当,要有递进的层次,要有启发性和科学性。
(四)主题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师生共构性与学生主体性
师生共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情境的设置和生成,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道德与法治课中主题情境创设的运用策略
情境的创设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和铺垫,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缺乏具体运用的技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情境教学期望达到的课堂实效也就成为“空中阁楼”。因此,精心设计的主题情境在教学中运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策略:
(一)教师要融入主题情境,做好情境的角色轉换与情境氛围的渲染
如果主题情境是一个趣味活动,那么教师就应把自己的角色快速转换为“主持人”,就要有主持人的激情和感染力;如果主题情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那教师就要有讲故事的口吻,要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似的适当卖卖关子,设置点悬念;如果主题情境充满趣味,而教师还是常规、传统的讲授,就让情境创设成了空架子,学生也就很难融入教学情境,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都要注意情境的渲染,营造浓厚的情境氛围。不管是主题情境的渲染和展示,还是具体情境的渲染和呈现,都尤其注意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能充分融入其中。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及情境问题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学生在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如同剧本,在拍摄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现场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学生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往往是最好的教学素材,要及时把握这样的教学时机,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问题的充分运用。因为情境的渲染往往是在为情境问题的探讨做铺垫,情境问题的创设注重了启发性、层次性和科学性,那么在运用的时候也要好好把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既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注意引导和启发,又要根据学生回答反馈出的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注意层层引导、及时点评。
总之,在主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握好知识与情境的衔接,在情境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渗透。最终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趣味的主题情境,更应该是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主题,是一份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一项知识的理解运用,一种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舒兰兰.例谈“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新范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年34期.
[2]张万喜;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3]孙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有效教学——试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4年07期
[4]陈秋艳;刍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文理导航(上旬);2012年11期
[5]李超民;谭媚;近二十年来我国情境教学法研究述评[J];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