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大小、睡眠质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2018-09-28林灯
林灯
摘要:探究大学生压力源、攻击行为与性别、生源地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压力、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随机抽取武汉高校本科一年级和三年级120名大学生,对其实施大学生压力量表、大学生版 Buss-Perry 攻击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然后考察大学生压力、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是否存在相关,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三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得到结论:1.大学生压力大小在性别、生源地上没有显著差异2.大学生攻击行为在性别、生源地上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压力大小、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存在两两相关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睡眠质量;攻击行为
1 研究综述
1.1心理压力
1.1.1 心理压力的定义
压力最开始只局限于物理上的概念,它是指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又或者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的状态,这个时候的压力也被叫做物理压。Cannon十分创新的率先引用了"压力”这一概念,他认为压力也就是人体外部因素干扰下的一种体内平衡紊乱,在危险未减弱的情况下,机体便保持在持续的唤醒状态,最终会影响健康,梁宝勇认为压力是由在生活适应过程中事实上的或认识上的非常重要的内外环境要求所导致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体现出来的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没有的。我们假定有这样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描述过这种空虚感。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为了消除这种空虚感,很多人选择了极端的举措来寻找压力或者说刺激,一部分人找到了,在工作、生活、友谊或者爱情之中;另一些人,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有一部分吸毒者,在最开始就是被空虚推上绝路的翻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多,且覆盖的人群广。包括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期的压力,大三、大四学生面对毕业工作的压力等等。
1.1.2 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对于压力的研究最古老的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代。有着“医学之父”之称的希伯克利特很早就感受到存在一种自愈力在人体里面。在20世纪之后,各领域研究者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都去或多或少的研究过压力。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压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压力源首先了解压力源的具体内容。目前对于压力源来说,主要将它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根据压力源的性质来分类,比如飞利浦将压力源分为巨烁模式和细烁模式,泰隆则将压力源共分为四类,它包括——社会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二是将压力源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的需要来进行分类,blom(1986)等将压力源分为家庭压力源,学校压力源,社会地位压力源,身体健康压力源等,其中还把学校压力源分为考试失败,到新学校,换老师,新学年开始,同伴&师生冲突等26个压力事件。其三,按照压力源本身来源来区分Sorensen 把壓力源分为,来自情境( 如学校、家庭、环境等)、自我( 如躯体症状、失望、认知情感问题等) 和亲人( 如朋友、父母、教师等)
1.2 睡眠质量
1.2.1 压力干扰睡眠质量的生理机制
睡眠过程的大脑中枢神经生理反应的表现最重要的集中在脑中枢特异传导加工系统与非特异觉醒系统。压力及其含义组合而成的生物电信息传入大脑加工体系并得到评估与结论, 从而组成了影响睡眠的认知因素, 进而影响了主体的睡眠质量。
1.2.2 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就大学生而言,从入学时期们称之为的“新生”的到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失眠现象。男生、女生城镇、农村,又或者是独生子、非独生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失眠的现象。当然导致失眠的因素也多种多样。黄岗,秦启文,张永红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着十分严重的问题,PSQI总分的均值为4.99。其中文科生的均值是4.75,而理科生的得分均值稍微要高一点,为5.23;一年级得分最高,随着年级提高有缓慢的下降趋势;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郭梅英,吴海艳的研究则之重点突出大学低年级新生的睡眠质量问题。调查发现,存在大学新生失眠率较高,大一新生的失眠检出率为27.4%,这一结果与刘静蓉等人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大一学生的28%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是郭海英等的调查结果中仍然存在38.1%的疑似的失眠的检查率,由此数据估计会有65.5%的大一新生睡眠质量同样也不高,这一结果又高于刘静蓉等人对大学生总体失眠检出率44%的结果。
1.3攻击行为
1.3.1 攻击行为的定义
攻击行为是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身体、心理或言语等各个方面。攻击行为也可称作是一种经常性有意的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包括外显性攻击和内隐性攻击。
1.3.2 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在研究本题之前,我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一个普遍情况已经攻击行为的一些相关影响因素。尹绍清等的研究中,结果在调查的45起大学生攻击行为事件中,攻击者与被攻击者在事件发生前相互认识为34起,占75. 56%, 11起为互不认识;攻击行为发生的普通同学之间的则为36起,占80%;男生之间互相发生发生攻击行为的为28起,占62. 22%,而女生之间互相发生攻击行为的则为4起,发生在男女之间的为7起,而双方各自都有男生和女生参与的为6起。倪林英研究显示,有超过60%以上的大学生有着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攻击行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也会由于学校、城乡、性别和是否恋爱不同而导致不同等级的差异。
2 问题的提出
2.1 问题提出
在一件件震惊我们的大学生暴力事件发生之后,社会上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起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攻击行为的具体表现,他的影响因素等等,开始吸引了一批学者的深入研究。
药家鑫杀人案,复旦投毒案是让人们关注到大学生暴力事件的比较瞩目的时间。然而在大学校园内,更多的由于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所造成的暴力事件一直在发生,只是通常情况下造成的后果较轻,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是这种不引人注意的小型的暴力事件从而让所有人都忽略的对大学生这方面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没人去考虑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大学生高攻击行为。
大学生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一群人,正式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值就普遍要高。大学生自身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也很高。在没有正确引导的状态下,很容易就会造成很大压力。而且大学生的课业,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情感生活也十分丰富,各类事件影响着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大学生压力、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的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提供一定的经验数据等。
2.2 研究目的
研究大学生压力、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是否与性别,生源地等之间存在相关。為的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提供一定的经验数据等。
2.3 研究假设
(1)大学生压大小、攻击行为在性别、生源地之上有显著差异。
(2)大学生压力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3)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4)大学生压力大小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以武汉某本科高校共120名学生为被试,只抽取大一新生以及大三的高年级学生。剔除无效或废弃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为92.5%。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具体采用的量表如下:
(1)《中文大学生版 Buss-Perry 攻击性量表》中文大学生版,共分敌意、身体攻击、冲动、易怒性 4 个分量表。
(2)《大学生压力量表(WYB)》,大学生压力量表是目运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压力量表,共分压力大小,压力来源和压力应对三个分量表。
(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由23个项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7个成份。
3.3 研究程序
先让所选的被试完成《中文大学生版 Buss-Perry 攻击性量表》、《大学生压力量表(WYB)》(压力大小分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三个量表,对所的数据进行收集、编号与筛选。
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压力大小统计分析
4.1.1 大学生压力性别差异状况
大学生压力大小分量表上男女差异见表2。可见大学生压力大小在性别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4.1.2 不同生源地之间压力大小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生源地的压力大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可见大学生的压力大小在生源地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4.2 大学生压力大小,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可见压力大小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压力大小和睡眠质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5 分析与讨论
本身对于男女攻击行为的印象是男生的攻击行为应该会高于女生,实验结果显示的是攻击行为,甚至是压力大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刻板印象的造成可能是由于男生和女生发泄压力的方式不同,以及在有攻击行为是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包括生源地对这些变量的影响也是一样没有显著差异。这也证实了尹绍清等的研究结果。这也说明大学生在升入高校之后所面临的压力源大多相同,不会因为之前的教育、生长环境而产生太大的差异。
但是在大学生压力大小、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与黄岗,秦启文,张永红等研究的结果却不是很符合,有比较大的差异。在后期数据处理完成后核对了量表,甚至访问了若干被试,发现在量表的设置上出现了一点问题,尤其是攻击行为的量表中,有4个分量表,其中两个是正向计分,另外两个是反向计分。在设计问卷是这4个量表是交叉排列的,对被试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导致有部分被试的数据不可靠造成分析后的结果与文献中差距过大。另外,选取被试的所在年级与数量也是原因之一。我在翻阅文献之后发现多数对大一新生以及临毕业的学生的压力考察力度较大,所以选择被试时只考虑大一和大三的学生,没有做到随机抽取的标准,所以出现了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被试数量也只有120位。收集的数据不够多,被试样本单一两者共同造成了数据的偏差。
最后,本文对于大学生压力大小、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在学科专业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也没有进行考虑。
6 结论
(1)大学生压力大小、攻击行为在性别、生源地上没有显著差异。
(2)压力大小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睡眠质量和攻击行为、压力大小和睡眠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夏征农. 辞海[Z].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梁宝勇. 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应激与应对的临床心理学研究[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Taylor,S.Health Psychology[J].Radow Hous.1986.167- 169
[4]王成义.大学生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4): 311-313
[5]Elaine Shaw Sorensen.Childrens Stress-and Coping:A Family Perspective[J].The Guiford Press.1993.85-91
[6]聂衍刚,张卫,岳颂华等.青少年压力: 两个华人社区之比较研究[U.心理科学,2006,2.332-335
[7]黄岗,秦启文,张永红等.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J].2009,32(1):170-172
[8]郭梅英,吴海艳.大学新生睡眠质量与攻击行为倾向.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22)
[9]刘静蓉,陆运清,张全雷. 大学生失眠状况及自我应对策略的研究[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406- 1408
[10]王俊,余毅震. 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R]8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
[11]尹绍清.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
[12]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南昌:江西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