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园林的有我之境

2018-09-28季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意境

季熊

摘要:有我之境是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移置、外化于自然景物,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同样在中国园林中得到了体现。

关键词:中国园林;有我之境;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21-01

明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云:“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表达了意境在乎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晚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又对意境作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概念。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也,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一文中归纳出人与世界接触的五种境界,即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五种境界逐步推进,依次升华。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后两者之间还有一层艺术境界,主于美。“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然而,后人也有这样解释的,意境就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思想感情的陶冶,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让人对所描写的对象产生优美的感受,从而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

“‘意境二字,得之于学养,中国园林之所以称为‘文人园,实基于‘文,文人作品,又包括诗文、词曲、书画、金石、戏曲、文玩……甚矣,学养之功难言哉。”“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可见,园林因为有了意境才显得意蕴深远。意境是可以借助艺术作品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亦即是文人士大夫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们在吟诗、作画、奏乐、唱曲或造园之时,会将某种精神寄托其中,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使欣赏者在观摩、聆听或游览时,能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因此,要了解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在园林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联一咏,都有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象征意义,凝聚着一种心情和境界。“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古”和“远”突破了有限的形体,从而使欣赏者的思维从有限时空延伸至无限时空。

园林意境的欣赏具有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特点。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会大相径庭。园林主人以自我的兴趣造园,因而园中诸物皆具园主之色彩,见园如见主人。明清苏州多文人造园,故而书卷气息芬郁;扬州多富商造园,因而常夸富斗奢;北京多王公贵族造园,故而多富丽堂皇;日本多禅僧作庭,故而多枯寂空灵。园林兴作的意境营造,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也正是由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才足以打动人心,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有我之境是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移置、外化于自然景物,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同样在中国园林中得到了体现。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他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而是如王阳明说的人心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所以东方造园艺术并不注重对真山真水的模仿,而是追求“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神似,重视意境的表达,即“山川与神遇而迹化”的“人化自然”。对此宗白华先生解释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强调抒情写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能文善诗、挥毫泼墨的文人将诗词书画融入园林中,使之成为造园的要素,故“诗情画意俄了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特色。唐代画家张躁提出过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戴醇士亦言:“画以造化为师,何谓造化,吾心即造化耳。”所以宗白華认为:“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又说:“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作画与造园本身靠的就是迁想妙得。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园林景物之中,激发观景者类似的情感或理念的联想。

在某种意义上,文人艺术之间是以互养的方式促进发展,可谓是“合则共荣,分则俱损”。任何细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万化冥合,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联写景,下联抒情,将人从有限的景观带入无限的时空,从而引发一种具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进而使游者体味到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意境
谈高三古典诗歌意境教学
意境民族
春色满园
试论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创意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美刍议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