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媒体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018-09-28陈大盛
陈大盛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而新媒体的诞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新传媒如何为校园文化服务,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建设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包含了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涵盖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影响程度更深。因此,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改革创新,在运用新媒体引领青年、服务青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成绩。
一、新媒体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改变了技工院校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并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的青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新媒体思想舆论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等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新媒体搭建了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作为教师,利用“微传播”平台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将其作为信息发布和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作为学校,抢占新媒体教育的根据地,牢牢掌握话语权。提升线上沟通技能,优化代际沟通,營造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和谐环境。作为部门,利用公众平台推送关于本校招生就业、学生活动、学术报告、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资讯信息。
2.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是技工院校精神最直接的表征。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层级消解、传播手段多样、传播内容分众、传播时效增强等特点。将新媒体知识和技术融入职业教育;要加强核心价值教育,坚守或重塑技工院校精神;要组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修复人际关系网络;要加强舆论监测和引导,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运用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办实事,新媒体助力青年成长
新媒体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递了正能量。2015年10月12日,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在全国寻访一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中学生”和“最美中职生”活动,我院韦文莲同学经学院、区直机关团工委推荐作为“最美中职生”候选人进入侯选人名单。根据文件要求,要在广西学联微信公众号和全国学联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投票。
我院实行项目管理,全力推动“最美中职生”网络投票工作,成立由30名团学干部组成的微信工作组,从方案设计、系统实施、效果检验等环节持续深入推进。从团区委发布谁是你心目中的“最美中职生”这条微信开始,我院组织学生进行扫码并投票,并在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校园网站、微信、QQ群等平台发布了为韦文莲同学进行投票的通知,并将她的事迹张贴到校园里面。“最美中职生”微信一经转发,便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经过多次转发,韦文莲同学的事迹很快在全院和全区技工院校师生中传开,兄弟院校师生为她宣传和投票。最终,我院韦文莲同学投票数为7895票,占20%,是投票数最多的一位,阅读量达23610次,点赞630次。最终,她被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活动结束后,韦文莲同学的事迹在全区技工院校广泛传播,兄弟院校开展互动讨论,触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心灵。
(二)重引领,新媒体加强思想引导
新媒体还在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吸引更多的学生青年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我们号召广大社团发起和参与微活动,不在乎活动规模,不在乎活动大小,不在乎活动参与人数,在确保活动质量的大前提下,动员广大学生参与活动。比如:2017年12月,我院举行“校园新歌声”歌手大赛,共有200余名选手报名,历经海选、初赛、复赛,共有12强选手脱颖而出。大赛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共有5514名师生参与投票,最终黄滟晶与陈春桦分别以1563票和1469票获得本届“校园新歌声”“最佳人气奖”。阅读量达7550次,点赞1200次。比如:在社团建设中,由于社团成员分布广泛,传统联系交流聚集方式不方便,每个社团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如社团指导老师QQ群、学生社团联合QQ群、书画协会微信群等社团群,让微信成为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微信进行信息发布、会员交流、活动展示、引导服务,切实加强了学生社团的各项建设。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微视频、微传播、微设计、微创意等形式,发挥学生组织、班级团支部、青年学生的众筹众智众传众评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三项措施确保新媒体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项目管理,全力推活动开展。我院配备专职团干负责新媒体工作,成立由30名团学干部组成的微博工作组,从方案设计、系统实施、效果检验、等环节持续深入推进。以校园文化、社团品牌活动为支撑。坚持“贴近青年、贴近校园、贴近实际”的原则,通过积极鼓励各微博平台“互粉、互评、互转”,形成团系统各微博的网式互动,基本实现了对团员青年广泛联系、全面服务和深入引导。
(二)专题策划,提升品牌影响力。学院以活动为突破口,专题策划重点、特色、品牌活动,提升官方微信的影响力。比如,“微信直播”运动会的开幕式,短短两个小时,评论数达600多条,阅读量达1378次。各系开通微信平台30余个,有序推进院、系、社团3级新媒体体系建设。
(三)全面覆盖,常态化融入工作。依托微信、微博、QQ空间、贴吧等平台,综合运用文、图、声、光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我院先后开展了寻找“最美志原者”、“十佳团干”、“十佳团干”、“校园新歌声”歌手大赛、“最美中职学生”、“主题班会擂台赛”等活动,活动共计有2.5万人次参与网络推选和投票,网络青年用“民意”推选出20名身边好典型,在全院引起强烈反响,思想政治引领效果很好。
学院将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班团支部、学生组织、品牌活动之间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色,结合网络的传播特性和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打造独特的、具有传承性的校园文化产品,多开发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琳: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http://edu.qq. coma/20131116/004613.htm),2013,(11).
[2]刘淑均 (2015). 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 心理学进展, 5(10), 544-548.
基金项目:中国职协2016年研究课题《运用新媒体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