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闪亮的朋友
2018-09-28虞韫嘉
虞韫嘉
744年夏天,44岁的李白在洛阳。
744年夏天,33岁的杜甫在洛阳。
顺理成章地,他们相遇了:一个名满天下,一个初出茅庐。据说两人一见如故,设想两人在茶馆相遇,那茶馆老板可能都睡着了也没见客人出来。两人相差十一岁,再加上当时的地位悬殊,本不大可能没有一点隔阂。但是李白一点也不端着架子,杜甫也没有一味低头称颂。
李白:“我们两人既然如此志趣相投,不如秋天约了一起去游玩吧。”
杜甫:“好啊好啊。”
杜甫可以说是非常开心了。李白是谁?那可是他的偶像啊!
秋天很快就来了。两人如约在梁宋一带会面,顺便认识了高适等人。大家一起吟诗作对,每天过得充实快乐。
杜甫是怎么形容两人的情谊的呢?“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是他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中提到的。与这首诗同时写成的,还有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晚上李杜两人都大醉,钻进同一床被子里就呼呼大睡。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李白一时兴起想起一个叫“范十”的友人,要和杜甫一同去拜访他。
杜甫排行老二,李白有时称呼他“杜二甫”。
李白:“杜二甫杜二甫,我们去找范十玩吧!”
于是两个人手拉手踏上了寻找范十居所之路,骑着马晃晃悠悠往城北走,走到荒郊野岭,马都不识路了。李白一急,跳下马来往前钻,不料钻进了苍耳丛中:“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粘了一身苍耳的李白跌跌撞撞找到了路。杜甫见了李白这副模样,憋笑憋得肚子疼:看在我那么崇拜你的份上,我不提。范十则心直口快,一开门见到李白:“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他把李白一揽,第一句话就是:
“哈哈哈哈哈……你是谁?怎么这副样子?你来干什么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白郁闷了:“我可能有个‘假的好朋友。”
然后三人叙旧、饮酒、吟诗……杜甫一生最珍贵的友谊,就是这“不愿论簪(zān)笏(hù),悠悠沧海情”了。
两人交情再好也是要分别的。最后一次见面后,杜甫还要继续他的仕途,李白也不会一直待在一地,于是,临别前李白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经此一别,据说两人再未相见。这一对最闪亮的朋友分开了,却都没能走上坦途。
杜甫在与李白相识后,他的风格有点儿被李白“带偏”了,走起了他不怎么常用的浪漫主义风格:“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对杜甫来说,李白可能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对李白的崇拜充溢在字里行间。
在他写给李白的诗中,有赞扬李白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也有怜惜他的: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还有单纯对他的思念: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其实,李白对杜甫的感情不比杜甫对他的浅。李白当然也有赠给杜甫的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只不过数量上确实少了许多。
也不怪李白不念故友,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他实在是没有心思去想念友人了。传说62岁的李白跳入池水捞月而亡,而杜甫见证了整个唐朝历史的转折过程。那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曾经和李白一同年轻过的一面终于被沧桑掩盖。“三吏”“三別”等,成为了杜甫的名篇。
然而杜甫一生,至死也没有出人头地过,是后人发掘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诗圣。
一个是“仙”,一个是“圣”,这样的组合,让他们成为唐诗中闪亮的双星——“李杜”。
李杜的结局都是应了杜甫的预言:“寂寞身后事,千秋万岁名。”
明星或许离开了地球,却仍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继续闪耀,并且会永远闪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