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2018-09-28陈亚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桦林国旗情境

陈亚好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心理之“车”的发动机,离开了情感这个“发动机”,学生的心理之车就不会驰骋。本文笔者从音乐教学中以情育情、以理育情、以境育情三方面阐述情感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254-01

一、前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所作出的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心理反应。富有情感是美感最重要的特征,审美对象唤起审美主体情感的多少则是判断作品审美价值和音乐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情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在音乐教育中,师与生关系的融洽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度。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始终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感,要自主去体验感受与学生交往的种种乐趣,以心换心,以情育情。关心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选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将埋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发起来。

例如:《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短短的四句歌词形象地把一个孩子对国旗的热爱表现出来。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有感情的朗誦加上“拥抱”的动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是一首既叙事又抒情的歌曲,表达孩子对妈妈辛苦付出的感恩之情。教学时,教师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内容。学生每每唱到“我来摇妈妈,一直摇到太阳照”时,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他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越唱越动情。孝敬父母,疼惜父母的道德观念由此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种子。

又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歌词理解,想象当时中国国难当头,作曲者借助歌曲号召所有热血中国人站起来保卫祖国的情景,同学们激情昂扬,一张张坚定有力的小脸充分说明他们通过想象已深深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三、提高认识,以理育情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纯粹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以熏陶、感染、诱发、引导、知情交融的方式对待学生,从而收到以理育情的效果。

在传授新课前,教师首先应研读教材,反复聆听音乐,让自己先进入音乐作品的情境,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幽默的语言、准确的范唱、生动的表情、优美的动作都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感情基调是“柔和、宁静”的。教师开始就出示挂图,进行生动的导言:“一个美丽的夏天的夜晚,月亮婆婆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星星躲在云彩里调皮地眨着眼睛,风儿不吹了、鸟儿不叫了,多么安静的夜晚!小床上,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怀里抱着心爱的布娃娃,一边轻轻地拍着,一边甜甜的唱着歌,在哄它睡觉呢。”接着,教师抱着布娃娃一边轻轻地拍着,一边用轻松、甜美的声音范唱歌曲。学生一下子就进了歌曲的情境,课堂气氛与歌曲的基调和谐统一,学生就津津有味地去体会歌曲的“心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知识和理智的增益,又有思想感情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四、创设情境,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往往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设计相应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之波,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白桦林好地》一课,教师在轻柔的背景音乐衬托下,巧用简笔画根据相应的歌曲内容构画了一幅美丽的“白桦树”图形谱,然后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一起走进白桦林,领略美丽的白桦林风景情境,即让学生直观、形象掌握教学难点,又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闽南童谣《月亮月光光》一课时,教师通过配乐诗朗诵,创设月下古厝宁静之景,引导学生发现闽南语押韵特点,掌握闽南语歌词的朗读。在演唱与律动中,感受方言的魅力和合唱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闽南音乐,传承闽南文化的情感。

五、结语

情感是心理之“车”的发动机,离开了情感这个“发动机”,学生的心理之车就不会驰骋。因此,音乐教师在抓学生认识和智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使他们喜学、爱学、乐学。

猜你喜欢

白桦林国旗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非虚构 [外一首]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国旗飘扬
唐朝的风吹过白桦林
白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