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超声测量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2018-09-28王茵

当代医学 2018年25期
关键词:前壁宫素肌层

王茵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剖宫产是一种外科手术,指的就是切断子宫壁肌层纤维组织形成人为切口,进而娩出胎儿[1]。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子宫肌层纤维组织人为切口愈合情况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致使孕妇再次分娩受到影响,而子宫瘢痕破裂作为再次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所以,对瘢痕破裂征象予以诊断,能够为分娩方式选择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现对2016年6月~2017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有剖宫产史且妊娠>37周的110例孕妇予以探究,分析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有剖宫产史且妊娠>37周的1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测量,根据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分为甲组(60例,≤3 mm)和乙组(50例,>3 mm)。甲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5±2.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0±0.8)周;乙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1±2.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4±0.9)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要求,两组孕妇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前次剖宫产切口为横切口;再次妊娠为单胎;胎位为头位;剖宫产术后2~3年。排除标准:伴有前置胎盘、子宫下段肌瘤、胎盘植入、羊水过少或者过多;巨大儿;剖宫产次数>2次。

1.3 检查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分别为腹部凸阵探头3.5 MHz,浅表高频探头8~14 MHz。具体操作如下:对孕妇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对胎儿整体情况予以了解,之后在耻骨联合上放置探头,以此确定先露部位是前方子宫基层最薄处,之后再用高频探头进行横扫描、纵扫描,在保持膀胱适当充盈后,对孕妇子宫浆膜层、蜕膜层、肌层进行详细观察,明确此处组织的连续性与高频超声表现。将超声定位在膀胱壁和子宫浆膜层到绒毛膜处,在最薄部位进行3次纵切测量,取平均值。倘若胎儿颅骨和子宫肌层之间,因为声阻抗差异较大出现混响伪像,导致比较薄的下段肌层显示不清,应加压探头,挤压二者之间的羊水,或侧动探头,一直到图像清晰为止。如果下段肌层比较薄,无法辨认,那么可将探头移至子宫肌层比较厚的地方,缓慢向下移动探头,一直到子宫前壁下段,以此探查与定位子宫前壁肌层的连续性。

1.4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产后24小时出血量、缩宫素用量。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对比 甲组孕妇剖宫产率96.7%明显高于乙组的56.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对比[n(%)]

2.2 两组孕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对比 甲组孕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缩宫素用量明显大于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对比(±s,ml)

表2 两组孕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对比(±s,ml)

缩宫素用量74.6±11.5 32.1±12.3 18.698 8 0.000 0组别甲组乙组t值P值例数60 50产后24小时出血量324.5±48.8 281.3±51.3 4.516 6 0.000 0

3 讨论

针对再次妊娠的伴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来说,因为担心子宫瘢痕部位破裂,大部分孕妇均选择剖宫产分娩,“母婴平安”成为了孕妇家庭与医护工作人员的最大愿望,然而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一些瘢痕愈合良好的孕妇,可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3]。在选择分娩方式的时候,除了和孕妇自身条件、胎盘、胎儿胎位等情况有关之外,还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子宫下段瘢痕愈合情况是否良好以3 mm为判断临界值,而通过超声检查,不仅可以了解胎盘、胎儿的情况,还可以观察是否存在子宫先兆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情况[4]。目前,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检测手段主要为超声检查,而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可对妊娠晚期子宫前壁下段腹膜反折、蜕膜层、肌层细微结构与子宫肌层变化予以清晰显示,进而对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或者先兆破裂征象予以准确判断[5]。同时,超声检查层次清晰、图像直观、操作简便,并且无需充盈膀胱,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6]。本文研究表明:甲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孕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缩宫素用量明显大于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通过超声测量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可知,当子宫前壁下段瘢痕愈合不佳时,瘢痕组织就会失去原有的器官结构,致使组织弹性降低,再次接受剖宫产分娩的时候,瘢痕组织就会对子宫收缩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增大缩宫素用量,增大产后出血量,提高子宫破裂风险[7-10]。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对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3 mm的孕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恰当处理,以此保障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超声测量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前壁宫素肌层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