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南京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8-09-28蒋晓平南京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全市农业

蒋晓平/南京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南京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条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南京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

坚持市场导向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以大城市消费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供给有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广优新小麦和水稻品种,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深入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强防灾减灾、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园艺。加快建设一流蔬菜园艺业,重点打造“菜篮子”基地20万亩,建成省市“菜篮子”生产基地25个,带动全市120万亩蔬菜种植。推进茶叶、花卉、果品等精品园艺和经济林果标准园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改进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淘汰散养户,压缩小规模养殖比重,建成部、省级示范场54家,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76%。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渔业。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规模渔业基地,大力推广“太湖1号”青虾、“长江1号”河蟹等水产优良品种,全市名特优水产养殖比重达76.7%。

坚持科技兴农增强农业创新驱动力

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挥南京科技实力雄厚优势,率先在全省成立由南农大、南林大、省农科院等32家单位组成的市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发展到78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布科技成果供需信息687项,有效对接200多项。创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方式,积极探索以农业专家、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3%。二是加大农业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15年以市为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建设了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现有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9个。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农机作业便捷度,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60%。加快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新装备、新技术,全市设施农业比重达20%。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全面机械化,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

坚持业态培育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动农业三次产业紧密衔接,丰富农业产业内涵,提升农业的价值链,不断增进市民福祉。一是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业态,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已连续举办十三届,成为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荐的全国休闲农业著名品牌。全市累计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区(景点)500多个,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部省级荣誉30多个。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接近2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7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农业信息化覆盖率全省领先。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进江宁、浦口2个农业电商产业园建设,扶持发展一批领军型、成长型农业电商主体,促进农业电商集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电子商务主体数量达3500多家,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42亿元。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2∶1,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主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各类主体相互依存、紧密协作、共融共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一年扩大试点、两年全面推进、三年基本完成、四年攻坚扫尾”工作部署,创新运用“六步工作法”,确实权、颁铁证,历时4年,6个涉农区全部通过省市级联合验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45.3万本,发证到户率超过98%,承包面积溢出率超过20%。全面完成700个村9690个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提供“南京方案”。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农业部门累计登记家庭农场3000多家,成立农民合作社达3905家,全市农民参加合作社比重达80%,培育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9家。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2015年起建立“金陵惠农贷”和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推进,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南京市引进青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补助实施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55%。三是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大力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积极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公司等主体的作用,深化水稻种植“十统一”服务和农机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了艾津植保等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现场

坚持绿色引领增强农业生态功能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学规划畜禽养殖禁养区,落实禁养区关停和限养区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全市畜禽禁养区共计4058.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1.55%。积极推进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治理,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超过72%,治理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粪便综合利用。2017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3%。二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行动,积极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建立一批市级以上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累计建设了各类耕地轮作项目20万亩。加强长江江豚、长吻鮠铜鱼、中华绒螯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启动南京长江江豚种群科学考察活动,建立6个固定观测点,全年观测到江豚2384头次。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指导,有效降低了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2017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78%,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2%以上。四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立足种养平衡发展,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合理优化种植养殖规模,集成推广高效、绿色、安全种养技术,探索多种形式适合规模经营的新型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生态种养等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示范引领面上整体工作提升。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把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需求,切实筑牢民生安全保障第一道防线。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例行监测和监督监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落实定人员、定对象、定目标和年终考核的“三定一考核”制度,完善检打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探索建立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二是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坚持把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考核,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加快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规范有序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屠宰监管、兽药管理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平安渔业”建设,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三是强化农业法治建设。加强涉农法治工作,以“两随机一公开”为基本要求,以“推进农业执法迈入全国先进行列”为目标,坚持向体制机制聚焦、向能力建设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监督、农(渔)业资源保护及农机安全执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全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