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听觉教学中的相对固定音高训练法

2018-09-28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湖北武汉430060

关键词:音程音高调性

梁 红(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湖北 武汉 430060)

“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从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等各个音乐门类专业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体现在音乐的方方面面,其中音高和节奏作为音乐两大要素,自始至终贯穿于音乐作品之中。所有音乐学习者必须掌握视唱练耳相关技能。本文将主要针对专业音乐院校短学制学生特点,重点探讨音高要素的相关训练方法。

一、短学制学生听觉特点及“构唱”训练方法

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学习音乐都是从某种乐器的单项技能开始,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音乐基础训练,他们的听觉也是单一的,缺乏对音乐的普遍认知,耳朵没有“童子功“,首调概念很强,缺乏固定音高概念。这些学生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大学本科以后,渴望拥有固定音高,但从正常生理发展规律来看,他们错过了记忆黄金时期,很难成为绝对听觉耳朵。两年必修课是他们相对较长学习视唱练耳的时段,是系统学习的黄金时间,但相比音乐附中6年学制来说,2年是短学制,在时间上没有优势。想要通过两年集体课学习,建立固定音高几乎不可能。对于这一学生群体,听觉训练要达到短时高效,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年龄段虽然不是记忆的最佳时间,但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强,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两个特征,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教学方法应以如何调动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为关键,抓住问题核心,因而探讨音乐听觉的本质是前提。

“音乐听觉基本上是在外部的音响印象影响下直接表现出来的,在已有印象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内在地想象和体会音和音响形象的能力叫音感。音乐听觉的基本表现是外部的印象和内在音感的结合。”[1]176内在的音感离不开记忆,记忆是将从外部获得的印象长时间保留在意识中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人脑对信息的接收,并整理加工,形成编码储存起来,这是“记”的过程,然后在需要的时侯从大脑中提取出相关信息输出来,这是“忆”的过程,“不记则思不起”,记忆的程序是先记而后才能忆。音乐记忆力是音乐想象力的源泉,培养音乐记忆力尤为重要。记忆必须经由反复感知才能实现,这就是识记。识记分为有意与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偶然的、不带目的和意图的一种识记。有意识记则是主观有目的的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一种识记,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效率要高得多。视唱练耳短学制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有意识记,提高听觉分析能力和解决听觉中遇到的难题。

根据以上定义分析听觉过程可知:通常课堂上采取的听觉训练方式是教师弹音高,让学生唱出唱名,这是已知音高求唱名的方法;但如果学生对音高本来就没有准确的记的过程而被动地回忆唱名,违背了记忆的心理过程,处于无意识记状态,必然会出现部分音的唱名和音高“张冠李戴”的现象。听觉的过程是音高迅速反馈的过程,听觉的准确性由音高和与之相对应的唱名记忆的准确性而决定。识记准确,记忆才可能准确再现。所以,必须通过有意识记来实现音乐记忆的再现,这一有意识记过程,可称之为“有效输入”。也就是说,音高听觉训练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大脑输入的过程,与前面所描述的已知音高求唱名可能出现的无意识记相比,已知唱名求音高是有意识记过程:通过自主寻求具有本质意义的音高,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深记忆。通过多次反复来巩固并进行“存盘”,再正确输出反复检验,即可达到音高的准确输入。这一过程可称之为“构唱”。从被动听唱到主动构唱,是一个简单的逆向思维过程,是由被动转为主动并触及到音高训练的实质。这个方法经过笔者在教学中多次反复试验,结果证明:这样的构唱方法高效有序。用存盘理论来说,“盘”是个宏观的概念,包括最基础的音高、各种音程与和弦的集合、调性、节奏、音色、风格等。就本文研究的音高训练课题来说,音高系统是其中的子盘,包含调内音高系统和调外音高系统。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分类并有序“存盘”。笔者认为,这其中即包含科学构唱的理论依据。

构唱的具体方法是以某个音为起点按照指定的走向,向上或向下构成几度音程或几级音程。学生通过换算构唱出与之相对应的固定音高,再通过各种音程的反复构唱、加强记忆,便会逐渐确立理性的听觉训练方式。大学短学制的学生,虽然错过了记忆的最佳时期,但理解能力强,并具备了基本的乐理基础知识,完全可以先接收乐理信息,再转化成唱名和音高,也就是用已知唱名求音高的方法,充分调动大脑积极思维,主动实现乐理理论与音响实践的同步结合,因此,将构唱作为音高训练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构唱的形式多样,主要归纳为音级构唱、音程构唱,以及哼鸣构唱;构唱的内容包含音程与和弦。

二、通过音级构唱加强调性系统训练

调性关系到调式与主音的高度,调式体现出调内音与音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大小调体系中,各种调号的调其固定唱名各不相同,显得纷繁复杂。对于短学制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感性的听觉认知,难以形成宏观的调式体系,唯一能把大调和小调统一起来的便是音级。各个调的乐理问题用统一的音级来概括,更便于记忆,容易掌握,避免了简单零碎的就调论调。而音级又与调性功能紧密结合,便于逐渐导出和声功能的认知与听觉训练。所以,音级训练是建立调性最迅速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对于短学制的学生来说,调性的系统训练是他们的盲区,他们的调式观念和调式音程感是碎片化的,而调性系统训练又应该是音高系统训练必须完成的,因此用音级构唱的方法进行系统植入,才能完成调性系统输入。这一阶段是对调性有序存盘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加进了大量的音级构唱和音级视唱训练,通过各个调的音级视唱,最大的收效是淡化了首调而强化了固定调,统一的音级不同的固定唱名反复的练习是音教系学生由首调到固定调的转折点,音级构唱与视唱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音级构唱,是指定调内音级标记和方向,要求构唱出相应的固定唱名音高,熟悉以后反过来弹调内音要求说出音级。如此反复“存盘”,音级与固定唱名就能够熟练地转换,唱出来的音程有调式感,听到的音有音级观念,这无疑是加强调性训练的好方法。

以a小调的音级构唱为例:首先是Ⅰ级到Ⅴ级再回到Ⅰ级的练习,即Ⅰ-Ⅴ-Ⅰ,各调Ⅰ级到Ⅴ级再到Ⅰ级的固定唱名反复构唱,然后是Ⅰ-Ⅳ-Ⅰ的构唱练习,接着进行Ⅰ-Ⅳ-Ⅴ-Ⅰ、Ⅰ-Ⅳ-Ⅴ-Ⅶ(小调着重导音)-Ⅰ级的练习。谱例如下:

掌握了这些音级以后,调性框架已经形成,再加进Ⅱ级、Ⅲ级、Ⅵ级的训练,熟悉以后再加音级任意组合练习,再扩展到和弦构唱练习。这种音级和弦一体化训练,不仅快速掌握了调性,增强了调式功能感,也为和声听觉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应特别重视特性音程的练习,尤其是和声小调由于升高了Ⅶ级音而向上产生了一系列减音程而向下产生了一系列增音程。这些音程难于掌握,大部分学生通常采用自然等音程替换的方法——如减四度音程用大三度来转换。但这是对减四度音程的歪曲,它原来的特性是向里压缩、紧张不安、极不稳定的,有很强的倾向性,必须完成向主功能的解决。而大三度的特性则是明亮的、自信的,非常稳定,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用大三度换掉了减四度这个和声小调特有的音程,也就淡化了和声小调的色彩,转向了大三度所体现的大调性,也必然导致对原作的曲解。因此,在构唱过程中,应多次反复地通过稳定音搭桥的方法找到不稳定的特性音程。掌握了调式音级以后,再开始构唱调内和弦,即指定一个调说出和弦标记要求唱出和弦音,再反之,听辨和弦说出和弦标记:从理论和听觉上主观地构筑调式和声框架,为调内和弦连接和四部和声的听写打下基础,由此自然引进了多声部的听辨与听写。通过音级、音级组合的构唱与视唱,调内和弦的有序构唱,以及加进短乐句的视唱和大量音乐作品的精唱等,便可为古典音乐的听辨与视唱打开通道。

三、通过音程构唱建立固定音程感

构唱的原理和作用在前面已作分析,其效果显而易见。音程构唱可以在调内也可以在调外,调性系统训练最直接有效的是音级构唱,因此,音程构唱更多用于调外音高训练,用无调性音程、和弦一体化的方法构唱,其实质与音级构唱的形式相同,但着重点不一样。“构”指向音程的内部结构。对于四度以内的小跳音程来说,“构”是指级进的组合结构,如升do到降mi,其结构为#do—re—bmi,通过结构中的白键音re找到#do——bmi减三度音程;对于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来说,“构”是指和弦的结构,和弦是音乐的框架,一方面通过和弦搭桥衔接找准音程,另一方面通过音程掌握和弦,稳定框架。同一个音程由于中间音的改变又形成了不同的和弦,通过由此及彼的不同过程,疏通各条路径,逐渐增加信息量,在主观和客观上形成用对比的方法分辨相同音程内不同的音组与和弦。如八度音程do1—do2,其内部的和弦走向为:

构唱时要求横向纵向交替,作对比练习,此时的信息量由一个音程扩展到八条路径即八个音组、八个和弦,丰富的信息库存为信息输出提供了选择的空间。课堂上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课后照此方法多次反复的看键盘构唱练习,逐一将键盘存入大脑。

如果说前面的练习是粗加工,有的音程与和弦可能会漏掉,那么下面的练习就是对存键盘进行精加工:对所有的音程与和弦进行“地毯式”搜索。方法是在十二个音上分别向上和向下构唱2一8度以内的各种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增四度、减四度、纯五度、增五度、减五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减七度、纯八度,十二个音向上向下共32个音程,第一轮训练时黑键全用升号,第二轮黑键全用降号,音程总数为:

( 12+5) ×32=544

12包括7个白键和升种的5个黑键,5表示降种的5个黑键,其中要重点掌握小音程,即大小二度、大小三度,这些音程更精密,掌握了小音程,四度以上的音程都可以用这些音程来组合。同样以12个音为根音分别向上和向下构唱各种和弦,包括大三、小三、増三、减三、大六、小六、减六、大四六、小四六、减四六、大七、小七、大小七、减小七、减减七、大小五六、大小三四、大小二、小五六、小三四、小二。十二个音向上和向下共42个和弦,构唱的和弦总数为:

(12+5) ×42 =714

完成以上两个数量的练习是艰苦的,但却把键盘牢牢地存入了大脑,各音程、和弦性质与对应的音响对号入座,升高、降低或者还原都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充分发挥了理论先行的作用,进一步确立了理性听觉的思维模式。有调性和无调性音乐都是建立在这些音程与和弦的基础之上,只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存键盘成功以后,听觉和视唱就可以迈向新的台阶。在具备大量固定音程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视唱就顺理成章了。

四、通过“哼鸣”构唱加强音程距离与和弦构架的认知

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性的技能课,也因此成为音乐学习的必修课。每个人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能拥有音乐的耳朵,也就是让听觉具备音乐的特性,耳朵具有仪器的功能:能准确测量音的高低、长段、强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也能判断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等等。听觉训练即是一切关于音乐的听觉储备。音程与和弦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需要反复磨炼。音级构唱与和弦构唱从不同的着重点为听觉奠定基础,哼鸣构唱则要求抛开音级构唱中调性的引导和音程构唱中唱名的引导,打破调性束缚,打破白键与黑键的心理束缚,进一步把握任意音程的距离与和弦的构架,每个音程与和弦非常独立,要仅从音程的距离来把握,使之应用起来更灵活。哼鸣构唱的具体方法是从任意指定的音高开始,仅用哼鸣,构唱出指定的音程或和弦,自始至终不涉及到唱名和音级,除此之外后面其它的步骤与音程构唱相同。

大量的“哼鸣”构唱使音程与和弦得到更充分的训练,是音程与和弦的加强练习。

我们常常说,听是唱出来的,能唱准说明心里的音高是准确的,那么听就没有问题;反过来:唱是听出来的,耳朵精准能听得准确,又会帮助唱的时候调节音准。唱和听二者互相作用,使听觉更加敏锐。

结 语

综上所述,三种构唱法从音程与和弦的不同点切入,通过构唱的方法完成音程与和弦的输入存盘,在大脑中存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键盘,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工具箱,可以用来解决音乐听觉中的很多问题;也或者说拥有了一个精密的仪器,可以测量音乐听觉中所有关于音高的问题,因此这是音乐学习者孜孜以求的。在构唱体系中教师始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主动建立音高,这样教师是引导的主体,学生是建立音高的主体,同时调动了教学双方的主导作用,是建立理性听觉方式的关键,由此逐渐建立相对固定音高,为成年人学习视唱练耳提供了援助。构唱体系以唱为本,缩小了相对听觉与绝对听觉的距离。“绝对听觉的最积极的形式表现在不仅能够判明音乐的绝对高度,而且能用人声再唱出这些乐音。”[1]175相对固定音高虽然没有绝对听觉那么快,但它有一个求证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好比数学计算中的验算,经过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这样的听觉训练是稳定可靠的,非常适合成年以后才有机会系统学习的学生。

猜你喜欢

音程音高调性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谈“调性”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