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机做好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8-09-28王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国家

王 军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程师

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宏观战略高度,勾勒出中国推进大数据战略的清晰框架。这一框架将大数据与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结合作为抓手,确保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在数字经济、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数据安全等领域发展,实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数据作为一个时代、一项技术,凝聚了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现象和新挑战,成为时代发展关键新要素。作为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家治理、人民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已是全球共识,大数据上升为国际政策、国家战略成为普遍做法。近年来,联合国“数据脉动”计划、美国大数据战略、英国“数据权”运动、日本“面向2020年的ICT综合战略”、韩国大数据中心战略等催动了大数据全球战略竞争,加快全球大数据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全球实践证明,大数据战略不仅可以提升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社会价值,而且还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正因为如此,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成为我国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

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在这种背景下,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我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随之产生的大数据资源丰富,吸引全球的关注和青睐。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基础,隐藏海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市场信息,能够有效引导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大数据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粘合剂、制造业向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催化剂,能够有力支撑以创新为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就是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好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大数据战略是提升国家治理的新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战略目标,又是支撑体系。大数据可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手段,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大数据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科学治理,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有利于政府打通内部的信息壁垒,实现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有利于政府掌握信息化网络化中各类风险因素,整体上提高对风险因素感知、预测、防范能力;有利于政府依托“互联网+”战略推进民主保障工作和改善工作,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有利于政府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提高问题响应的速度、政策落实的准度、法规执行的精度。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就是让国家治理获得先进的新手段,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方向跃进。

国家大数据战略是保护国家安全的新载体。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追逐和竞争对象。从整体上看,大数据中蕴含一个国家的态势信息,包括经济指标、民众心态、舆论观点、社会诉求等;从个体角度看,大数据中隐藏了民众的各类信息,包括政治倾向、经济地位、心理变化、性格特征等。大数据所蕴含的上述信息,一方面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是市场各方追逐和收集的目标,滥用或者失序会对社会信用、国家竞争力造成严重干扰,影响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另一方面是与国家安全紧密关联的载体,是国家竞争新焦点、情报信息的新来源,一旦受到侵害必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可更好把握好国家安全这一新载体,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国家利益保护。

大数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的同时,也使传统安全面临新威胁与新挑战。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产业深入发展,新形势下的数据安全、隐私安全乃至大数据平台安全等均面临新的威胁和风险;另一方面,大数据给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和执政安全均带来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述目标,不但要把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应当将各级政府的平台与社会多方数据平台进行互联共享,通过大数据管理工具和方法,全面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重点工作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有中国特色大数据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详细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征程的总战略。依据十九大精神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大数据国家战略,有利于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发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二是维护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科学技术都具有“双刃剑”的属性,“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因而,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将我国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安全视野中来审视与思考。《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强调,要“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体现出国家决策层已经开始关注大数据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有学者指出,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因此,在国家总体安全观指引下,维护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有利于我国大数据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三是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没有基础数据的流动和整合,在政府内部就会造成依据部门、行业、领域等人为形成的一座座“信息孤岛”。实践表明,信息孤岛将导致社会治理效能低下,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形成资源浪费。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利用大数据可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跃进,激活政府手中的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壁垒,形成对政府各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支撑,满足各项业务所需,更好地用大数据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国家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