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18-09-27王长顺
王长顺
【摘 要】 消费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本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选取1985~201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人均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得出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性影响都非常突出。最后就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计量经济模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消费是伴随其左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7.73亿,占总人口的56%,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年上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1988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从1985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349元增长至385.6元,之后出现回落,1989、1990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低于1985年的状态,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1991~2014年,居民消费支出呈逐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突破了千元大关,达到了1032.3元。
(二)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分析
虽然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自身水平来看,从1985~2014年大体上一直都在上涨,可实际增长速度缓慢。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差距在1985~2013年期间,经历了一个先逐步扩大,接着大概保持平稳,最后再缩小的过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之比由1985年的2.19:1扩大到1995年的3.76:1,1996~2004年城乡消费支出的比值在3.40到3.77之间波动,2004年达到最大比值3.77。
(三)2014年全国各地区农村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为了更直观了解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现状,本文将2014年31个省市地区的农村消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原始值与全国总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31个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别较大,其中有9个地区超越了全国总体水平,依次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福建、广东、内蒙古、湖南。上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4820元,高出全国总体水平6076元,北京虽然位居第二,但仅比上海低285元。湖北、四川、河北、青海、吉林这几个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在8000元以上,虽然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但十分接近。在剩下的17个地区中,西藏、贵州、云南、甘肃存在严重消费不足,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为4822元,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仅相当于全国2010年的水平。
三、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一些国外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消费取决于收入。还有一些國内的学者研究发现,农民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收入不稳也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农村消费。总之,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大因素是被广泛认同的。1985~201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整个样本期间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图形变化大体上一致,都是呈向上发展的趋势。
(二)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自1985年到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上涨趋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9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对缓慢,199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00亿元,相比1985年增长了1542亿元,翻了接近三番。第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高达4131亿元,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散点图大致呈线性,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应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三)物价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由于可供人们消费的商品总是以一定的价格形式体现出来,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却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情况下,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对商品的需求,依照消品的价格,在不同商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取舍成了一种必然。国外经济学家F.Allen&Faulhaber;在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方面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并且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做出总结,认为国民货币购买力受到商品价格影响会有相应调整,从而居民消费水平随之发生波动。本文选取商品销售价格指数作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特征。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1996年,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呈快速增长;1996年商品销售价格指数为294.9%,是1985年的3倍。第二阶段为:1997~2003年,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为8.9%;第三阶段为:2004~2014年,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缓慢增长,11年时间上涨了二十五个百分点。
四、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Y)为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商品销售价格指数(X3)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85~2014年。为剔除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纯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以1985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格计算得到实际值。
1.模型的设定:Y=C+β1X1+β2X2+β3X3+μ,利用OLS法估计模型,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Y=103.1+0.61X1+0.09X2-0.705X3
(14.3)(31.4)(8.22)(-12.6)
R2=0.9991,=0.9989,DW=1.105,
2.异方差检验在实际研究中,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异方差检验,在这里用怀特检验方法来进行检验。异方差性检验得到的卡方统计量χ2的值为nR2=1.351556,F统计量的p=0.9792>0.05,所以接受原假设,拒接备择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性检验上述回归方程DW统计量=1.106,存在自相关性,以下为模型的修正。可知DW=1.942>Du=1.65。因此最终模型为:
Y=103.7+0.61X1+0.09X2-0.68X3
(17.13)(36.38)(9.30)(-14.92)
R2=0.9994,=0.9993,DW=1.94
五、建议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消费水平,首先应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就业创业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农产品带来的经营性收入。农业与其他方面的产业相比,其劳动生产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牵制,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天气与环境变化来看收成,好的情况下能有较好的收入,反之,将会颗粒无收。因为这种不可控的自然环境因素,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但是高科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农民解决这些问题,若农民可以多多引入高科技来发展农业,则在收入上會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在西方国家,也多是依托高科技来发展农业,在全世界得到高速推广的。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尤其应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中央与地方在财政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尤其应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因为良好的水利设施条件是实现农业优化生产的基本保障。由此可以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双方面的同时提高,使农民在政府这坚实的后盾支持下,达到有效提高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占斌,周跃辉,中国经济大布局[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10):72~79,113~117
[2] 靳庭良,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90~125
[3] 刘家国,曹静,李根,徐小峰,Eviews统计分析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65~102
[4] 曲新英,于坤,从贫弱到富强——走向民族复兴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13~115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李群霞,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北京,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