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2018-09-27李倩钰

大经贸 2018年8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而机构养老又因缺少人文关怀或床位不足等问题,不被老人青睐。北京市民政局在借鉴社区照顾理论的基础上,推广养老照料中心模式。该模式在初步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养老照料

一、绪论

我国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服务体系。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民政局在2008年首次提出建设“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北京市出现了一批社区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等多种形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它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为居住在社区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2015年4月北京市民政局和老龄办发布了《关于依托养老照料中心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养老照料中心“保障广大老年人就近得到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二、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缺位。就政府而言,政府在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运作中扮演着宏观管理调控的角色。而现阶段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有缺位亦有越位。一方面,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作为“出资者”购买养老服务,并没有对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后续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的监督方面角色缺位。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全管理中心的运作没有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社区和社会组织在没有竞争的状态下,很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2.2 服务队伍数量不足且素质不高。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组织、团队成功的最重要要素之一。而社区老年日间照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人员多为下岗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心理咨询方面人员,也没有长效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为老服务仅凭着一腔热血或者是为了不高的工资,严重影响了中心的服务质量,也影响到的养老质量。服务队伍工作事务繁杂,流动性也很大,导致老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3 中心服务形式单一。我国的社区提倡为老人照料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三位一体的多方面养老服务。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心主要提供的是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老人们的需求也不仅局限于吃饱穿暖,他们也需要精神上的关心和支持。而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由于资金短缺、人员短缺等问题,不能给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养老服务。

2.4 社区养老照料中心评估监管机制不足。现目前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大多数都采取自主运作的模式。没有一套完整体系的社区养老照料服务评估及监督体系,多数社区养老照料服务多以听取汇报、查看台账等形式进行监督。在缺乏监督评估机制的情况下,中心运作随意性较大。各中心在运作过程中资质、软硬件设施设备适用性、中心队伍以及中心的运营管理都得不到评估。

三、对策建议

3.1 完善政府职能。政府在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发展和运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投入力度。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预算、中心老人缴费、社会人士捐赠。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有助于中心更好的配备人员、完善设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其次,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引入市場机制,给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增加竞争。引入市场机制不仅可以刺激社会组织,还可以带动良性竞争,从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最后,政府部门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通过政策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等投入到社区养老事业中,使社区养老照料中心资金筹措多元化。

3.2社区建立“三大平台”。建立社区“老有所依”的组织平台。社区在加强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同时要带动老人群众广泛参与。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管理等制度,让照料中心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把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成为社区老人的组织平台,让老人感受到团队和归属。建设社区“老有所乐”的展示平台。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尤其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注意。他们虽然身体大不如前,但是老人也有很多文艺和特长。建立社区“老有所为”的服务平台。老年人常常会认为自己老了,行动不便,身体也大不如前,给子女和社会带来了负担。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服务平台,让身体健康的老人服务社区困难群众。让老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余热,帮助困难群体。在社区搭建一个“老有所为”的服务平台。

3.3 丰富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方式。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现阶段提供的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提供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设备丰富服务内容,来提高养老质量。丰富服务内容为社区养老照料中心老人提供救助服务、照顾安排、适老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慰藉、危机干预、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倡导、老年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有助于提高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中心可以通过细化服务方式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包括:在社区开展日常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健康监测、健康档案服务等;特定介入方法主要是以个案的形式为老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迪.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2):121

[2]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依托养老照料中心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 [EB].http://www.bimzj.gov.cn/news/root/llgz/2015-04/113013.shtml

[3] 程中丽.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与与发展对策探讨[D].苏州大学,2014

[4] 谭樱芳.建立与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 李伟峰,梁丽霞.社区照顾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8(1)

作者简介:李倩钰(1994.07-)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在读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城市社区自治如何更具活力
优化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