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

2018-09-27陈豪华

经营者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

摘 要 在中国知网查阅产业组织理论文相关献时,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系统论述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前,近些年的文献主要以产业组织理论为载体对具体行业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上成熟化以及实践中应用化的倾向。本文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主要流派做了一个梳理,同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产业组织理论 SCP分析 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又称“产业经济学”)以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以市场及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20世纪以来,随着许多大型制造公司的迅猛涌现,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一、产业组织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当前,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关于市场竞争机制和分工协作的论述。关注市场竞争和分工协作机制,使亚当·斯密成为最早认识到产业组织核心研究问题的经济学家。但其在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以及分工与协作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修正的是最先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的成因时,发现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后人将这种矛盾称为“马歇尔冲突”。尽管马歇尔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而且均未作出专题研究或明确的分析,但他的这些工作对后来者从事产业组织的研究具有极富价值的启迪,因而他被西方学者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

20世纪初,随着生产日趋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和寡头垄断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竞争和垄断问题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了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垄断竞争理论。这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直接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流派

(一)哈佛学派

作为一种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1938年,梅森教授在哈佛大学成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开始对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和竞争结果进行经验性研究。1959年,梅森的学生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标志着哈佛学派的正式形成。

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构造了一个既有系统逻辑體系,又能深入具体环节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的分析思路是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哈佛学派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并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市场结构采取强制性分割管制政策。因此,哈佛学派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二)芝加哥学派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德姆塞兹、波斯纳等人。正是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1966年,施蒂格勒的著作《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

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须干预。因此,即使市场结构是垄断或高度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没有必要对市场结构采取严格的监控政策。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市场效率是否提高,而不是像哈佛学派那样只看结构是否损害了竞争。因此,芝加哥学派也被人们称为“绩效主义”学派。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学术界把这种用新方法诠释的产业经济学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梯若尔、夏皮罗、萨勒普、施马兰西、施瓦茨等。

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不是外生的,企业不是被动地对给定的外部条件作出反应,而是通过策略性行为改变市场环境。从而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改变竞争对手对未来事件的信念,迫使竞争对手作出对主导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达到排挤竞争对手或阻止新对手进入市场的目的。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二是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三是博弈论的引入。

(四)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学派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产权、组织结构等制度角度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威廉姆森、阿尔钦等人。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五)新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继承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和方法,致力于个人行为的逻辑分析。同芝加哥学派一样,他们也信奉自由主义,赞赏市场有秩序的结构,批判哈佛学派反垄断的政策和观点。他们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对分散的知识和信息发现和利用的过程,经济运营的根本问题就是在于如何发现和利用分散的知识和信息,使资源运用于社会有用度更高方面。并特别强调企业家及其创业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竞争的强弱不能用集中度、企业数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充满旺盛创业精神的市场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巨大变化上,分析方法的变化带来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深度的推进和广度的拓展。产业组织理论上的诸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演变,研究方法的演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法的一个集合,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博弈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等。

哈佛学派以静态的实证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以给定的产业结构为前提,将企业间差异看成是外生变量,对企业行为进行静态截面观察,然后再将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市场绩效相联系,从而得出了集中度高的企业必然具有垄断厂商的行为特征,并占有非法垄断利润的SCP单向因果联系的分析范式,并由此提出了强硬的反托拉斯政策主张。哈佛学派所使用的这种静态分析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它过于依赖经验性的统计分析,缺乏理论依据和正式的市场分析模型,其结论并不具备一般规律性。其次,这种分析方法所依据的SCP框架,是对典型事实进行有意排列的结果,事实上各变量间的联系只应被看作具有某种相关性,而并非一定是因果关系。最后,该种研究方法顶多只能反映某一时期既有行业结构下的行为和绩效间的特定联系,而并不能说明该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因此,传统的SCP分析范式只适合短期静态分析,长期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现出单向因果联系。

新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由企业规模决定,企业规模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交易费用的高低则取决于交易活动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而这一切又都源自交易者的行为属性。这样,研究重点就从结构环节转向了行为环节。由于行为属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研究方法上很难再沿用传统的实证手段,因此采用了推理演绎为主的研究方法,例如博弈论。

推理演绎法虽然比实证分析法更具理论逻辑性,但其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实证数据的有力支持。例如,博弈论的许多推论都以严格的假定为前提条件,其结论也无法得到证实或证伪。正因为如此,该种方法在当代同样受到了来自理论界的许多批评和质疑。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大大增加,传统的实证分析得以将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行业数据与企业数据结合起来,从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与此同时,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也开始寻求一种更具实证支持的理论研究方法。过去那种将实证归纳研究方法与推理演绎研究方法截然分开的局面正在趋向融合,以致有人将20世纪80年代称为“实证主义的复兴时代”。

四、结语

西方產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形成于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后经众多学者的努力,在分析框架、理论基础、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学派、新制度学派以及新奥地利学派等主要学派。在中国知网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关键词,检索产业组织理论相关文献时发现,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系统论述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前,近些年的文献主要以产业组织理论为载体,对具体行业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具有在理论上成熟化以及实践中应用化的倾向。

(作者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陈豪华(1993—),男,江西鹰潭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国民经济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卫志民.近70年来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J].经济评论,2003(01):86-89.

[2] 牛丽贤,张寿庭.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136-138.

[3] 曹颖.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3(4):92-94.

[4] 刘传江,李雪.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1(06):104-106.

[5] 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4 (03):116-122.

[6] 李丹,吴祖宏.产业组织理论渊源、主要流派及新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06):48-54.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十年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国外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汉语转折范畴文献综述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