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制造业与服务业人才流动的数据分析模型

2018-09-27张珺

经营者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才流动

摘 要 人才流动及其衍生的人才外流问题早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国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愈发尖锐,大量工厂在不断提高薪酬待遇的情境下依旧遭遇“用工荒”。本文先选取了9个变量,再确定6个模型指标,最后建立了人才流动指数模型。通过计算与分析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需求企业数仍呈现辖区间的较大差异。

关键词 人才流动 人才外流问题 人力资源外流

一、引言

人才流动(Talent Flow)及其衍生的人才外流问题(Problem of Brain Drain)早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试图剖析人力资源外流(Human Capital Flight)這一现象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成因及对策。业界、学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源外流的主要群体是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人才,他们的流失是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国社会,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愈发尖锐;大量工厂在不断提高薪酬待遇的情境下依旧遭遇“用工荒”,既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为此,制造业与服务业人才流动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等待人力资源行业及学界的深入研究。

二、基本理论支撑

(一)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理论

人力资源早已被业界、学界公认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由此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等社会、企业现象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行业专家研究。人才流动理论指出,频繁的人才流动是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它可以造成企业乃至国家永久性的经济或收入增长的下降。权威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该长期保持15%~20%以下的人才流失率;超过10%的人才流失率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影响,而超过20%的人才流失率将对企业运营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若企业背负长期超越警戒线的人才流失率,这些企业将在一定时期内被行业淘汰。

(二)经济结构转型理论

经济结构转型(Transformation)是指长期性的经济支配行为的转变,而经济支配行为转变的依据是当下劳动力就业的转变情况。举例而言,当劳动力主体稳定地从第一产业进入了第二产业就业,则可以视为经济顺利从农业经济完成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科学的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发展规律所展现的竞争意识与行为,决定了国家、社会和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完成结构转型,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更大强度的竞争。无法完成转型的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将在各个产业链处于被动和被剥削地位。由此,产业结构的平稳转型成为经济、产业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收集方法(见表1)

(二)指数模型的构成与赋分(见表2)

(三)指数赋分规则(见表3)

表3中的排名是指上海市各市辖区在模型6大指标中的相应排名;排名越高,分值越大。其中,各市辖区需求企业数、企业岗位需求数、入职率、平均月薪、专业招聘机构数越高,排名越高,分值越大;各市辖区离职率越低,排名越高,分值越大。

(四)指数分析

人才流动指数是对上海各市辖区内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发展与人才流动的描述性统计。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各项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剖析指数得分背后的实际意义。对于各辖区、两大行业的得分差异,我们也将尝试作出初步分析。

四、研究结果

基于模型展示,本研究将进一步展示模型内6个指标的所有数据。

如图1所示,上海市制造业与服务业需求企业数呈现辖区间的较大差异。

上海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岗位需求数呈现了与需求企业数相近的分布规律(见图2)。

从入职人数看,浦东、黄浦、静安、长宁、普陀、徐汇、虹口为服务业人才主要流入地,而浦东、闵行、松江、嘉定、奉贤为制造业人才主要流入地。

综合来看,奉贤、嘉定、闵行、松江为制造业与服务业人才离职率最低地区。

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平均薪酬,发现上海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人才平均收入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内部来看,黄浦区、浦东新区、青浦区、闵行区的服务业人才人均月薪超过7000元,而浦东新区的制造业人才平均月薪也高达6800元,位居各区之首(见图3)。

如前文所述,地区招聘机构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的需求程度与市场的火热程度。近年来,服务业与制造业因企业招聘机构基数有限,企业规模扩大,服务业招聘机构也可招聘制造业,两者不分彼此,因此数据呈现同增同减趋势,其机构环比增长也同步变化。

五、结语

本文选取了包括市辖区等在内的9个变量,以市辖区、产业为分类变量,以需求企业总数等6个变量为模型指标,建立了人才流动指数模型,并根据产业、市辖区分类进行指数计算与排名。

通过分析6个指标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需求企业数仍呈现辖区间的较大差异,远离核心商业区,地价相对便宜,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的市辖区大大吸引了制造业企业的入驻;相反,中心城区,高净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史悠久、商业化程度高,则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对人才的劳动力需求。

(作者单位为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

[作者简介:张珺(1980—),男,上海人,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指数研究所所长。]

参考文献

[1] 张佳梅.人力资本领域的理论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05).

[2] 朱磊,和丕禅,秦江萍.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外流的经济学分析 [J].中国软科学,2002(11).

[3] 吴康,方创琳,赵渺希.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及其复杂性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15(04).

[4] 何勇,姜乾之,李凌.未来30年全球城市人才流动与集聚的趋势预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 (01).

[5] 李建国.人才资源流动方式与规律性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08).

[6] 鲁旭.科技人才流动问题探析——以长三角科技人才流动状况为例 [J].江苏科技信息,2011(02).

猜你喜欢

人才流动
利益平衡视角下的商业秘密保护合理限制
人才流动中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及对策
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人才流动引发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相关分析
河南省人才流动的意向特征及其动因分析
进入“体制内”的政策壁垒有哪些
传统国有制造企业核心人才管理对策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