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就是“敬业爱生”
2018-09-27顾明远
顾明远
编者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指的是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让自己达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所谓“育人者育心,育心者必自育”。从古至今,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如何让广大教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并让“尊师重教”真正写在社会每个人的心中,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当下是否还具有价值?“互联网+教育”的大潮下,我們怎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继承并发扬师德建设的优秀传统?新时代的教师,应如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以提高师德素养?故此,敬德书院举办“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的会讲,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研讨教师师德建设,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本刊采撷部分专家发言观点,以飨读者。
对于师德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清楚,是因为教师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师德话题可以说常讲常新,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是尊师重教,一是重视教育,尊敬教师,二是教师有高尚的品德。我国1500万名教师中,绝大多数人兢兢业业,重视师德,教书育人,培养出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正在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在十八大、十九大,特别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学校时讲到教师要成为引路人,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而教师要成为引路人,自身就应该具有引路人的品质。有关引路人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好老师的四个标准,即要有理想信念、高尚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因此,师德建设,一是基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在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要求的精神。
理想信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政治方向的问题。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学生具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应注意自身言行是否符合这个要求。因此,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应将其放在教师师德第一位。从传统来看,《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集体主义,将个人和家庭、国家甚至天下统一为一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是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我们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有为自己谋生的因素影响,教师也不例外,也要生存。但教师不是一般的职业,不是仅仅为了谋生的职业,它是一个事业,说大一点,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强盛;说小一点,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学生个人一生的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以鼓励学生一辈子,也可以毁了学生的一辈子。师德本身就应更提高一步,不仅有普通人的道德,也要有教师的道德。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它的道德,师德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敬业爱生。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兢兢业业,对教师职业有敬畏之心、敬业之心;爱生就是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要爱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培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则是教师职业的职业道德。
此外,是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有专业化发展意识。对于师德问题,我们讲了很多,我去过国外很多地方,参观了很多学校,却很少听说有师德问题。为什么?恐怕师德要和专业化联系在一起,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水平提高了,或许就不会出现师德问题了。而且,一些问题不一定完全是师德问题。比如,批评学生,批评得厉害一些,有的教师专业水平太低,办法太少或没有办法,抑或只能采取粗暴的办法。对于这样的,我们很难说他道德不好,也不完全是师德问题,很多与他的专业水平有关系。
今天,我们讲师德问题,讲中华传统美德,继承中华美德,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面对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批评得重了一点也不行。时代在变,观点也在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也在变化。总体来讲,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每一个学生就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互相信任,学生也要知道教师在爱他。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在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没有兴趣如何创新,怎么刻苦?最近,有一篇文章中说,清华大学办了一个钱学森班,自主招生时很多学生报名参加考试,并对报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发现高三毕业生不如高二学生。高二学生思想解放,没有什么负担,而高三学生经过一年的“做题训练”,变成了考试机器,只会做题,没有创造性。其中一个考核指标就是驱动力,即兴趣、内驱力,这些高二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此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毅力,做科研会遇到各种困难,学生能不能克服困难,既需要兴趣,也需要毅力,有兴趣就有毅力。因此,师德要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对教师的认识,对教育学生有了办法,就会避免出现一些损害师德的问题。仅仅是口头讲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践行。
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的感情非常细腻,但又很脆弱。我们要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他心情不好可能是有原因的,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说办了实验班就说因材施教了,完全不是这样的。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的回答会有所不同,体现在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做出不同的处理。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既包括课堂活动,又包括课外活动。中央11个部委发出通知,在中小学中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亲身到活动中去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师德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应该和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教师要学习,要学习政治,有政治理想和学科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并提高人文素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他的整个水平就提高了,道德情操也会提高。所以,我们要提倡教师认真学习、读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zgjssj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