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从内容单元到学习单元
2018-09-27罗滨
罗滨
考试后,试卷讲评时,常常听到学生无奈地说:这些知识我都会,怎么解题时就想不到?老师一讲就明白,可是我自己怎样才能想到呢?
听课时,常常听到老师说:这知识我都讲三遍了,你们怎么还错啊?
一次到某校进行毕业年级的专题调研,一位主管领导说:我们的老师特别投入、非常辛苦,但是现在的学生真不学,我们真没办法。放学后老师陪着学生学到晚上七点,甚至九点。第二天来了,再问,又忘了。
这些是现在很多学生、老师遇到的困惑和无奈。究其本质,就是不理解、记不住,或者记住了、不会用,解题会用了又无法迁移解决新的问题,还有就是没有兴趣,不想学、不爱学、不会学。而这些问题都不是靠延长学习时间、反复讲解和重复性解题训练能够解决的。2014年开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持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构建了理论,探索出实践模型,可以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
深度学习让更多的学生精彩。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记住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以此来获得中考和高考的高分,而是为了获得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生存、能够参与社会活动、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能够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具备了这些素养,学生中考、高考的成绩也一定会更好。深度学习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进行能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获得学科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實的优秀的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精彩。
从内容单元到学习单元。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学习单元是指课程实施的单元,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为目标,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强调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一致性。学习单元以主题为中心,每一个学习单元通常需要若干课时完成。单元学习主题是围绕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它是体现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想与方法深化或丰富认识世界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主题。单元学习是一组彼此关联的、结构化的系列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分析是合理设计学习单元的前提。深度学习要求整体把握学科体系,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教材内容及其所承载的素养发展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学期整体设计学习单元,明确单元主题。
有多种选择学习单元的思路,一是按照教科书章节的主要内容来组织,与教科书编写的单元或章节一致的单元主题,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二是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打通年级甚至学段,同时考虑具体的学科学习内容,跨教材单元、章节的相关内容整合的单元主题,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三是按主题性任务组织,主题紧密关联本学科核心内容,又广泛连接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科技前沿等;四是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研共同体是设计学习单元的核心力量。在每所学校,都应该有由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牵头组建的教研共同体,可以是教研组,也可以是攻坚小团队,这是一所学校重要的学术团队。可以在每个期末用专门的时间共同研讨,确定每个年级新学期单元学习主题,并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之间的关系、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也方便教师在假期备课。
如何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一是分析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内容结构,找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筛选单元学习内容,初定单元学习主题;三是结合相关信息多方论证,辨析单元学习价值,确定单元学习主题。论证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看主题的价值体现,主题对落实课程标准的价值、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的价值、对学生学会学习的价值,还要看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单元学习主题的大小要适当。原则上4-10课时为宜,太小难以成为主题,太大难以操作。在每学期的实践之后,可反思、修正学习单元及其主题。需要说明的是,单元学习主题涵盖学科核心内容和大部分的内容,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纳入单元学习主题,一部分内容可以用深度学习的理念,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性、实践性学习。
结构化的知识最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单元学习超越了知识内容本身,是学科大观念下从知识获取走向素养发展的关键,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记不住、不会用和不想学、不会学的问题,特别是让学生获得可以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高级素养和全球化能力,在“学会”和“会学”上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