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用好“传统三宝”
2018-09-27严卫林
【摘 要】毋庸讳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未必就是过时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无论发挥多大的作用,毕竟还只是辅助手段。即使在教育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教学手段还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传统的“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这些传统基本功不仅不能丢,反而要强化,教师要通过涵养基本素养,切实提高课堂品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语言;教材;板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9-0070-03
【作者简介】严卫林,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江苏苏州,215228)校长、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有幸参与了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南通分区赛的听评课环节,深刻领悟了主办方的良苦用心和独到慧眼。本次活动主题鲜明,用意明显。指向教师的“硬功夫”,着力培养教师的“软实力”。确实,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使用的今天,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传统的“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这“老三样”不容忽视。“传统三宝”终究还是宝,多媒体教学手段毕竟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颠倒主次,需要教师努力涵养基本素养,夯实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堂品质。
一、一张嘴巴:把语言训练好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很好地与学生沟通。而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主渠道,需要教师练好“嘴巴功夫”,以“甜言蜜语”吊住学生的胃口,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先入为主地喜欢上教师,崇拜教师。亲其师,才能让学生信其道。本次展评中,不少教师表达能力好,“嘴巴功夫”强,王伟老师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王伟老师的嗓音是典型的男中音,普通话标准,声音动听,王伟老师一开口,具有磁性的声音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情不自禁地跟随着王老师一起学习、合作、探究。有鉴于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很好地驾驭课堂,吸引学生,就首先要练好语言关。
1.语言要标准。
语言是教师的第一张名片,流利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开展正常教学的基本功。如果教师口齿不清,说话不利索,疙疙瘩瘩,或者普通话有很重的“家乡口音”,就会给学生听课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有的学生课后还要学教师的“奇谈怪语”,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年轻教师必须好好练习自己的普通话。
2.语言要幽默。
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王伟老师的课堂上虽没有此起彼伏的阵阵笑声和雷鸣般掌声,但偶尔穿插的小幽默也能不断激起学生乐学的涟漪,让课堂活起来。
3.语言要规范。
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教师的话语必须科学、规范、严谨,经得起推敲和考验。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上教师所表达的观点和见解,其一言一行都要与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完全一致,与学科专业术语相匹配,不能凭空杜撰,不能讲大概。
4.语言要亲切。
自从多媒体被普及使用后,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于用“机灌”代替“人灌”,原本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被冷冰冰的人机关系所代替。如果教师冷若冰霜,或者凶神恶煞,就会让学生肃然起“惊”。在王伟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王老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其和善的形象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好感。王伟老师以其自带的亲和力赢得了学生的好感,课堂配合默契,教学效果颇佳。
二、一本教材:把教材处理好
尽管教材只是例子,但教材毕竟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不能轻视。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的解读和处理能力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分析、解读和处理水平会使教学效果产生天壤之别。科学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要遵循的原则,需要教师对教材上的知识科学解读、科学呈现、科学设计、科学导向。在展评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能熟悉教材,了解课程标准,但个别教师由于把脉不准,出现偏离重点、偏离难点、偏离要点的现象。王伟老师的课很好地根据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要求设计,整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尤其是巧妙地采用了“小蕊、小梅、阿海”为主线的主题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将“自由”和“平等”两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有机串联,将杂乱的教学内容有机统整,很好地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效果。
1.教材解读要科学——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上出高质量的课,首先教师要高标准和高质量地完成备课任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如果教材把握不準,重点和难点不吃透,就会出现捡了芝麻扔了西瓜、南辕北辙、不分主次轻重等问题,只有教师精准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设计教学,否则一切都是浮云。
2.内容呈现要科学——基础。
如何将教材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呈现给学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然而,一直以来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方法死板单一,习惯于“满堂灌”和“填鸭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缺乏。王伟老师在教学时,利用教材中“小梅、小蕊、大海”的活动和互动为主线,充分创设主题情境开展教学,通过一系列的“子情境”将本课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当然,在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时,教师要科学设计主题情境,情境要有真实性、教育性、悬念性、趣味性等,不能随心所欲地编造和拼凑。
3.问题设计要科学——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拱手交给学生即所谓“喂给学生吃”,而是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产生新问题。而如何设计问题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如问题要灵活开放、问题要启发探究、问题要角度多样、问题要充满悬念、问题要指向明确、问题要层次分明、问题要分清梯度、问题要形式新颖、问题要紧扣三维目标等。王伟老师设计的多个问题很好地给学生营造了“两难”的境地,无论是设计的角度、跨度、难度、梯度等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4.价值引领要科学——归宿。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其落脚点和归宿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次展评中,王伟老师的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忘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旨,教学中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教育学生自觉践行,使“自由”“平等”“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目中潜滋暗长并根深蒂固。
三、一支粉笔:把板书设计好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寻常课堂,黑板逐渐淡出一些教师的视线。一些教师习惯于鼠标点点、幻灯片放放,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下任何痕迹。其实,板书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是让知识实现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体系化,形成框架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展评中我们发现,不少参赛教师都有重视板书的意识,但还缺乏科学设计的能力,不少板书随意性大,缺乏系统考虑和精心设计。王伟老师的板书简单、直观、清晰、明了,虽寥寥几个词却将本课的主要知识和主干内容简明扼要地加以呈现,并清晰地表达了其内在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重点突出。
1.内容要精当。
由于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容量较多,尤其是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密集,加上受初中学生接受能力、课堂时间和黑板板面的限制,要求教师在板书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不分主次、重点和非重点,将内容全往黑板上搬,把板书演变成教材的“翻版”或“浓缩版”。板书设计必须言简意赅,表达精确而不繁琐,表达确切而不含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板书时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把教材中的内容浓缩为条理清晰的要点,以便于学生识记,方便学生厘清教材知识结构和体系。
2.形式要新颖。
教师的板书设计要新颖别致,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让学生失去兴趣,望而生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使板书不断有新的形式出现,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式、图形式、线段式、知识树、知识系列表、结构图等形式来设计板书,实现板书设计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3.结构要清晰。
在展评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随心所欲,没有通篇布局的意识,把板书设计当作简单的知识罗列,不能给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和鲜明的框架结构。其实,板书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精华”,凸显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智慧。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板书设计必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充分反映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简明、清晰、明了的空间结构,不含糊、不混乱、不懵懂。
4.书写要工整。
在展评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教学基本功一般,板书时龙飞凤舞,没有主板书和副板书,随心所欲,寫到哪里算哪里。有的涂涂改改、写写擦擦,一堂课下来,只余下最后一次板书的内容,板书没有了应有的美观和结构,更谈不上艺术性和科学性。字如其人,板书反映了教师的形象和“脸面”,折射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是展示一位教师精神风貌和教学基本功的窗口。教师书写板书要工整、规范,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教师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定然会对学生发挥正面的示范作用,从而使板书成为“无声的教育工具”。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板书字体的不同风格,会影响学生产生不同的“字体流派”。
总之,本次课堂展评高举“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的大旗,使课堂教学冲破藩篱,返璞归真。教师比出了高素养,比出了真本领。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夯实基本素质,以扎实的基本功提升课堂品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