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深度解读的“密钥”

2018-09-27王文海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密钥

王文海

【关键词】背景材料;细枝末节;合理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60-01

1.借助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思想感情。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有其特殊性。它往往是作者在特殊的背景下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解读时如果不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仅从字面意义来解读,那么作品的主旨可能就会被肤浅化,作品的多重意义将无法展现,更谈不上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探究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补充背景材料,让学生借助材料了解创作背景,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春望》这首诗时,笔者发现初读该诗,学生对“望”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看”的层面上,而只通过文本就要让学生对“望”的深层次内涵有所理解比较困难。这时,笔者补充了杜甫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中途被俘,被押送回长安,自此与妻儿各居一地,分别多日这一段史实材料。通过材料的呈现,引导学生讨论对“望”字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凝望、盼望、希望”等观点,教学难点顺势而解,而通过背景材料的呈现,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拓宽,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诗歌。

2.找寻细枝末节,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面对一篇文学作品,如何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文本细读,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通过阅读文本,关注文中的细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仔细揣摩、咀嚼和品味,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例如,《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作品集《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小品文,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了看雪经过、赏析了描写手法之后,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抓住文章的细节继续探究,以获得作者最真实的写作意图,走进作者内心。笔者以文中对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引申出问题——“对方答非所问,不仅让人生疑,还更强调是金陵人,是作者写错还是别有用意?”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再次寻找相关内容,仔细品味,最后师生得出结论:作者的这篇文章不是单纯的赏景,更多的是借对与明朝有关信息的回忆,来寄托对故国的怀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作品的细节,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归纳、提升,尽最大可能去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

3.发挥合理想象,带领学生领悟文本深层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不仅依凭对现有素材的分析,更要借助于丰富、合理的想象,去挖掘、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多元化、立体化理解文本的内涵。

笔者在执教《世说新语·咏雪》时,抓住文中的“欣然”一词,让学生想象谢朗和谢道韫二人作詩时的表情,从而掌握他们说话时的感情、语气和节奏,感知他们二人的性格特点。由此感受东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已有信息,仔细揣摩,合理推断,敢于想象,能帮助学生对整个作品的内涵有更透彻地理解和领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密钥
春节档多部影片密钥延期最晚至4月中旬
幻中邂逅之金色密钥
幻中邂逅之金色密钥
“墨子号” 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密钥分发
云计算中密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BitLocker密钥恢复二三事
当数据抢救遇到BitLocker加密
一种传输密钥安全解决方法
防窃听的加密技术
可证安全的基于属性密钥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