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爱“反”着来
2018-09-27付辉
付辉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因为经常混迹于“孩子圈”,所以,我发现了很多同学心里的“小九九”,比如,同学们总爱“反”着来。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写作过程中,“反着来”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哦!
我们学过的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叶·诺索夫的《白公鹅》都运用了“反语”这种方法。丰子恺先生口口声声说白鹅“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有多少次,它徑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时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叶·诺索夫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同样透露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
读这些文字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是呀,反语就有这种效果。当然,堂堂“反语”,不可能只有“幽默”这一种作用,它的作用大着呢!
鲁迅先生是“反语”的忠实粉丝,他最爱用反语。
瞧,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如是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先生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对他们失望至极,于是他运用反语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请你搜索记忆:你在写作文时,是不是也用过反语呢?前两天,我看到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么一句:“来长沙三个月了,一直待在家里学习学习学习。今天,老爸终于大发慈悲,决定带我去西湖公园看一看。”这样简单的开头,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效果呢?“大发慈悲”的老爸是不是特别接地气呢?
其实,根据说话者的对象不同、说话者的感情不同,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我们现在的文章不需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富有战斗力,但是,偶尔幽默一下,又何乐不为呢?
同学们,反语是种有意思的修辞手法。遇到合适的时机,我们不妨一试哦!
你们的大朋友:付老师
土狗年荷月尖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