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改革“老将”解“新题”
2018-09-27金风刘佳璇芦垚
金风 刘佳璇 芦垚
过去,开发区更多靠的是政策资源优势。如今,面临新的竞争和改革要求,广州开发区如何破题?
“到黄埔去,人才和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去”正成为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的第一选择。图为有着“华南硅谷”美称的广州科学城
8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成的全国首家高端人才养老公寓开始接受公开申请。申请成功后,区内高层次人才的父母可拎包入住养老公寓,用“一碗汤”的距离解决这些人才的后顾之忧。
“服务触角具体到人才的父母,广州是全国头一个。”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最新改革探索。在这一改革探索的背后,是广州开发区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课题。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如今,在全国两百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也是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效益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然而,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后,作为一名改革“老将”,与当年相比,广州开发区如今面临的课题已有太多的不同。
从110到15
说起在开发区投资建厂,广州卡斯马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斯马”)董事副总经理郑饶东颇为感慨:从2017年3月10日项目签订,到同年10月6日投入生产,卡斯马项目整个建设流程仅花费了半年时间。
“这创造了我们投资建厂的最快速度。尤其是供电供水。在其他地方没有半年以上是通不了的,但在广州开发区,从施工到所有设备调试,两个月就完成了。”郑饶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项目的高效落成让产品最终按时交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只是广州开发区近年来推动行政审批提速的一个缩影。
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主动提出,要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2018年6月,该区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广东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认可,获批“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按照流程最优、材料最简、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标准,全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为的就是让企业能够感受到这里的投资运营成本最低。”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尧告诉《嘹望东方周刊》。
“过去,开发区更多靠的是政策资源优势;现在,开发区则必须依靠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李耀尧说。
如今,随着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陆续推广到全国,在不少方面,开发区的政策资源优势已经明显缩水。比如,近几年在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行政审批提速已经成为“规定动作”。
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全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两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广州开发区的行政审批提速已经不满足于对标国内。
例如,根据世界银行《2018营商环境报告》,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政府审批时间在新加坡需54个日历天,在美国需80.6个日历天,在新西兰则需93个日历天。而在广州开发区,改革后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10个工作日已可压缩至最短15个工作日。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代新祥告诉《嘹望东方周刊》,为解决“审批难”问题,广州开发区将审批权限集中起来,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承接8个部门的38项行政审批职能。
这一改革不是简单地将单个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而是对整个审批流程进行“瘦身”,让审批做到流程最优、材料最简、成本最低、时间最短。
改革还采取了“两分离”思路:一是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分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避免集中审批带来的风险;二是推动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也缩减了审批时间。
此外,广州开发区还推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等措施,并在全国首推政务服务“秒批”事项清单。
审批速度提升了,审批质量能不能得到保障?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吴承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信任审批也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目前开展信任审批的项目,须符合对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较小等标准。
“我们施行‘信任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對确定存在较大管理风险的事项,不再施行信任审批。”吴承广说。
广州开发区企业建设和服务局副局长童建平介绍,虽然审批速度加快,但“安全性”始终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在卡斯马项目地块平整工程期间,雨水天气多,运土交通路线少,为确保工程安全,交警大队每日安排20名至25名警力,确保周边的交通秩序与治安安全;同时区城管局每日安排监管确保周边道路的安全施工。
从单一功能区到产城融合示范区
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开发区创造过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制定《开发区条例》,第一个推行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第一个实行党政合一“大部制”管理体制,第一个建立起“五区合一”的管理模式……
1984年,广州经济开发区由原黄埔区内9.6平方公里的园区开始起步。得益于临近港澳,区域内聚集了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依靠引入大项目、运用土地等“大资源”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发展。
区位优势之外,体制机制创新是广州开发区的另一个法宝。
“实际上各个开发区的政策都差不多,怎么用是关键。地方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超前引领与市场机制发挥,两者综合运用才能成功。”李耀尧说。
例如,广州开发区主动谋划,在全国首创分离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进而创新推动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由此解决了外商投资落地的问题。
和许多地方一样,随着时间发展,开发区的空间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广州开发区开始尝试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既然空间有限,而开发区也要承担周家使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断和周边的区域融合,成立新的行政区,实现功能区与行政区互动发展。”李耀尧说。
2002年,广州开发区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合署办公,形成国家级开发区的“四区合一”新型管理模式。2005年,广州又以广州开发区为基础,整合周边农村,设立了全国首个由开发区主导转变形成的独立行政区——萝岗区。
与发展空间不足相比,更重要的问题是产城分割。
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广州,也是全国不少开发区面临的通病:开发区大多是从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起步,其生活居住配套设施和商务办公设施滞后,到了夜晚,开发区便缺少人气,甚至成为空城。
“2005年成立行政区后,广州开发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解决的就是产城分割问题。有了行政区后,便可以逐渐解决生产生活空间的协同发展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开发区逐渐走向产城融合。未来的方向就是新型产城融合,即创新城区发展模式。”李耀尧说。
2015年,原萝岗区与原黄埔区合并成立新的黄埔区,并与广州开发区实行行政区与经济功能区一体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将黄埔区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功能覆盖到经济功能区。
2016年,黄埔区获批首批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产与城相融,产业迭代更新步伐加快,一大批惠民工程落地实施。
“上管老下管小”的初衷
对于广州开发区来说,产城融合的需要还有另一层动因。
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无法支撑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创新引领发展,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而要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
但是,缺少生活配套、远离主要商圈的工业区,让一些高端人才望而却步。而且,要争夺高端人才,如今,广州开发区面临的竞争者,不再只是各地的开发区,还包括新兴企业聚集的大都市主城区。在争夺高端人才方面,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面对新的竞争,广州开发区又出新招。
2017年8月,广州开发区成立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以下简称“人才集团”)。
据其官方介绍,这是区属一级准公益性国有企业。之所以要成立人才集团,为的是解决过往各地引进人才工作“顾头不顾尾、瞻前不顧后”的问题。
“由于负责人才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有限,因此地方的人才服务往往只能覆盖少数高端人才。另外,在服务事项方面,也只重创新创业的前端阶段,难以颐及人才未来生活居住的后端阶段。”陈永品说。
但是,人才要在开发区安家落户,不仅要解决其个人的居住和生活,还要解决老人的养老与医疗、孩子的教育等问题。
陈永品说:“过去还出现过博士生住农民屋的情况,我们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公寓不仅是耍用来居住,还要完善学习交流、文化娱乐功能以及养老设施。我们希望提供一种生活方式,为人才家庭提供旅游度假、健康体检服务等产品,帮助他们‘上管老下管小。”
这便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全国首家高端人才养老公寓的创设初衷。陈永品透露,人才集团计划五年筹集十万套人才公寓,并为人才提供连续五年的住房补助。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打造完成四千多套人才公寓,入住七千余人。
而根据人才宜居宜业的现实需要,人才集团分拆为人才引进、人才发展创业、人才投资、人才教育、人才公寓五大工作板块,在集团下陆续成立相应子公司。
“在人才集团的五个板块中,人才公寓不赚钱,人才教育有赚有赔,其他几个板块是赚钱的,所以总的来说集团是赚钱的,由此既可以实现公司化运作,解决政府的人才工作不足问题,也可以解决房地产等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为人才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陈永品说。
目前,广州开发区共聚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366人,居广州市各区第一、广东省前列。
广州市某公司高先生成为黄埔区“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大厅挂牌后首位完成准入登记的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