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的研究综述

2018-09-27方超

今传媒 2018年7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方超

摘 要:新闻史是构成新闻传播学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研究梳理历史上的新闻史,对于我们今天继续研究新闻传播规律,拓展研究思维与眼界,不断推进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学界对《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的研究,对处于新旧媒介迭代与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有着重要启发,对于我们研究那个年代的新闻报道、新闻政策与新闻环境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

关键词:《新民报》;陈铭德;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078-02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许多办报人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后世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也颇丰。然而作为旧中国最大报系《新民报》创始人的陈铭德,学界对他的研究却难以令人满意。在当今纸媒不断走向式微,媒介融合的探索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回顾历史,汲取益处,从而给予当今处于转型轨迹中的传媒人以启示,爬梳学人对这位创办、经营报业相当成功的传媒人的研究就有特别的意义。

一、研究起步晚,资料较缺乏

目前,学界对《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的研究严重缺乏,梳理中国知网等学术资源库,单独对陈铭德进行研究的资料寥寥无几。中国知网能检索到关于陈铭德的最早研究,源于1980年第4期《新闻研究资料》(现《新闻与传播研究》)上张西洛、李廷瑛的《记抗日战争中的报纸义卖》,文中介绍了1938年12月陈铭德带领《新民报》积极参加报纸义卖活动,为团结抗战作努力[1],但对陈铭德没有进一步介绍与分析。

标题中单独含有“陈铭德”的研究文章,笔者最早见到的是方正发表于1987年第5期《新闻战线》的《报业元老陈铭德》,文章叙述了陈铭德与《新民报》的全部发展过程,着意突出陈铭德作为一代报业元老对《新民报》的付出,以及对改革开放后复刊的《新民晚报》的关心与支持[2],文中对陈铭德杰出的办报才能与社会交往能力大加赞赏。

二、多存在于对《新民报》的研究中

关于陈铭德的研究多集中于《新民报》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片段,原成都《新民报》总编辑赵纯继在《抗日战争前的新民报》中,详细介绍了《新民报》在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前的重要历史阶段以及《新民报》的特色,顺带提及了陈铭德作为创始人与总经理在此过程中的贡献[3]。原重庆《新民报》总编辑陈理源在《南京<新民报>“永久停刊”始末》中详细叙述了在1948年人民解放军以磅礴气势在全国展开进攻时,《新民报》被国民党当局以“立法院军事泄密案”与“反轰炸运动”等名头下令停刊,陈铭德作为总经理为报社的幸存所作的斡旋。[4]而徐静,李传玺的《隐忍下的“作育新民”-谈<新民报>的办报态度与宗旨》对陈铭德尊重人、善于使用人才作了介绍。但是,这些研究都未对陈铭德个人作深入分析与研究。

在程曼丽,乔云霞主编的《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第五辑中,以《报业巨子—陈铭德》对陈铭德的生平与事迹做了介绍,文中认为陈铭德在中国报业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报业巨子”,与当时大多数报人相比,陈铭德不善于写作,却擅长经营管理,在他与妻子邓季惺的共同经营下,《新民报》不断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系。[5]在相关的期刊论文与报刊杂志中,对于这种传记类型的讲述占比最大,其他的如鲍丹禾的《民国人物系列·舆论领袖:民国报人出版人小传》、钱江的《中华报坛双飞鸿—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宋素红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夫妇报人》等。

关于陈铭德的相关著作中,杨雪梅的《报人时代:陈铭德、邓季惺与<新民报>》全书共三章,第一章“狭义老板陈铭德”叙述陈铭德与《新民报》的发展历程,分别从“早岁已知世事艰”、“黄金累千不如揽得一贤”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方面表现陈铭德办报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卓越才能。在第三章“委屈就全觅生路”中,介绍了在《新民报》屡次面临停刊的情势下,陈铭德施展个人交际能力处理危机的事情。[6]而《新民晚报》员工蒋丽萍、林伟平的著作《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传》则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铭德、邓季惺与《新民报》的所有重大发展节点,对陈铭德的人才管理理念、突出的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对办一份立足民间立场的报纸的坚定追求。[7]而在新闻传播学理论著作中,关于陈铭德的叙述多存在于对《新民报》的介绍中,如杨师群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从第182页开始以“ 八、陈铭德、邓季惺与《新民报》”为题对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创办经营《新民报》进行介绍。[8]另外,程曼丽,乔云霞主编的《新闻传播学辞典》第107页也以词条形式对陈铭德生平事迹作了简介。[9]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新民报>春秋》中包含的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于1962年完成初稿的自传型著作《<新民报>二十年》,这部由创办人自己写就的传记,主要分为“从创刊到抗日战争(1927-1937)”、“抗战八年(1938-1945)”及“从抗战胜利到全国解放(1946-1949)”三大部分,完整详实回顾了陈铭德、邓季惺与从《新民报》创立至1949年解放后的历史。[10]这可看作是研究陈铭德的权威材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研究价值。

三、对陈铭德的具体性研究正在深入

在目前对于近现代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不断突破的情况下,陈铭德作为《新民报》的最主要创始人与管理者,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更多的关注点在《新民报》这份报纸以及浦熙修、“三张一赵”(张友鸾、张慧剑、张恨水与赵超构)等记者编辑身上,甚至还不及陈铭德的妻子邓季惺得到学人的关注多。但是,目前这种状况正在得到不断改善,对于陈铭德的具体性研究正在深入。

在对陈铭德的具体性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旧中国社会,倡导自由民主的《新民报》何以执着出版?何以如此坚韧前行?这就涉及到以陈铭德为代表的报社创始人的报业思想理念与经营观。近年来,国内的相关著作也有涉及,如张育仁的《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在书中从第503页开始,第八章第四节即以《陈铭德与邓季惺:悲情坚韧的新闻伉俪》为题,介紹了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在国民党残酷的新闻高压政策下坚韧出版的事迹。文章以陈铭德的“自由、民间”立场与国民党新闻高压控制政策所导致的冲突为主线,探讨在旧中国现实下报人独立自由办报的艰辛历程。[11]

而陈建云的《向左走 向右走:一九四九年前后民间报人的出路抉择》,讲述了在1949年中国历史的大变局中,希望需求“第三条道路”的民间报人,在国共之间要作出的抉择:或支持新政权,或退居孤岛,《新民报》主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毅然选择了留在新生的共和国。书中第一章即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与<新民报>》,全章共分六小节对以陈铭德为首的创始人与管理层对《新民报》在抗战至解放前后的发展方向所作出的选择进行阐述。[12]

在近年的学术研究方面,郭泽恩在《报人陈铭德的用人之道》中,重点分析陈铭德的用人之道,即和报社编辑等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态度与理念。作者将陈铭德的用人之道总结为三大特色:其一是“兼容并包、唯才是用”,其二是“不干涉编辑和言论”,其三是“关心保护报人”。[13]同样在研究陈铭德的用人之道上,杜涌涛主编的《民国旧士:过去的那些人》第11页以《陈铭德:报社老板最谦恭》为题,对陈铭德对人的“谦恭”态度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陈铭德的一贯作风是“为人低调,不发恶声”;作为老板,恪守着他的原则“不事先干涉编辑工作”;而在遭遇党争时,以“中间偏左,遇礁即避”方针来应对,文章评价“谨小慎微”。[14]

四、结语及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对于陈铭德这位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颇为重要的报业人,学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研究起步晚,相比较于对邹韬奋、成舍我等报人的研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陈铭德的独特办报经历与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他在国民党严酷的新闻高压环境中,坚守自由主义立场,发表独立声音的追求,在当今中国不断走向现代社会,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立理性舆论空间的过程中对我们必有重要启示。

梳理学人之前的研究,未来对于陈铭德的研究可有如下方向:

1.《新民报》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屡次遭遇生存危机,作为创始人与总经理的陈铭德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他的才能带领报社涉险过关?2.《新民报》发展成为“五社八版”,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系,作为总经理的他是怎样施展他的经营管理才能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纸媒面临生存危机,在转型阵痛中不断探索前进时,对当今的报纸有何启示?3.一边是国民党的新闻高压政策,一边是旧中国的凋敝环境与残酷的百姓生存环境,在面临生存危机与追求自由新闻立场的对立中,陈铭德是如何选择的?是怎样平衡的?4.作为民国杰出的办报人,陈铭德与邹韬奋等报人在办报思想、经营理念等方面有何不同?对陈铭德个人办报理念等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西洛,李廷瑛.记抗日战争中的报纸义卖[J].新闻研究资料,1980.

[2] 方正.报业元老陈铭德[J].新闻战线,1987.

[3] 赵纯继.抗日战争前的新民报[J].新闻研究资料,1981.

[4] 陈理源.南京《新民报》“永久停刊”始末[J].新闻研究资料,1986.

[5] 程曼丽,乔云霞.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M].北京:长城出版社,2014.

[6] 杨雪梅.报人时代:陈铭德,邓季惺与《新民报》[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 蒋丽萍,林伟平.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8] 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程曼丽,乔云霞.新闻传播学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10] 陈铭德等.《新民报》春秋[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11] 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2] 陈建云.向左走,向右走:一九四九年前后民间报人的出路抉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3] 郭泽恩.报人陈铭德的用人之道[J].青年記者,2017.

[14] 杜涌涛.《民国旧士:过去的那些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