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之构图
2018-09-27吴成婧王敏
吴成婧 王敏
摘要:构图对瓷上山水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瓷之器型千变万化,构图需与器型结合得非常完美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关键词:山水瓷画 构图
构图,是山水画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历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对其都非常重视。南朝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著《古画品录》(中国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总结性画论),其中提出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曰:“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其中“经营位置”指的就是“构图”。“经营”指谋画,“位置”作名词讲,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作动词,指安排或布置。
我们的山水画多为全景式。画家们画山水画多采用不受时间、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画面的视点不固定,可以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绘画者可以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的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构图多用“三远法”,这是宋代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总结提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其中“高远”为仰视;“深远”为俯视;“平远”为“平视”。构图的形式多样,最主要的有开合式、叠式、边角式、顶天立地式、对应式。
对于开合式构图可以上下开合、左开右合、右开左合……,清·笪重光在《画筌》中对开合式构图有非常精辟的阐述:“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起又一伏,山欲动而势长。”此起伏收放,详述了纵横运用之法;叠式有层叠式和段叠式,主要表现纵深效果,加强空间深度感。最常用的是“三叠两段”式:“三叠”即“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此间皆有云雾、溪流过渡;“两段”即“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作两段”;边角式是宋代画家马远(马一角)和夏圭(夏半边)对全景式大山大水构图进行变革的新形式,适用于小幅小景。“一角式”,常取一角景致,留出大片画面空白,开拓了画面空间,给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余地。“半边式”,则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境开阔,具有“少即多、多胜少”的精妙。边角式与全景式构图相比,焦点相对集中,画面简洁明快;顶天立地式是画中的实景顶天立地,几乎占满画面,但画幅内部要有小面积的留白,使之透气。这种构图方式最忌密不透风;对应式有上下、左右、对角三种对应方式,画面中的物象总有一种呼应关系。
山水画物象的布置要注意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诸多关系的处理,这些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我们要辩证应用,视主题需要选择。当然,在创作中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肯定有所侧重,侧重点不同,画面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就不同了。
对于物象的布置,清·笪重光在《画筌》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形势崇卑,权衡小大,景色远近,剂量浅深。山之旁胁易写,正面难工;山之腰脚易成,峰头难立。主山正者客山低,主山侧者客山远。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盘互,祖峰乃厚。土石交覆,以增其高;支陇勾连,以成其阔。一收复一放,山渐开而势转;一起又一伏,山欲动而势长。背不可睹,侧其峰势;恍面阴崖,坳不可窥,郁其林从,如藏屋宇。山分两麓,半寂半喧;崖突垂膺,有现有隐。近阜下以承上,有尊卑相顾之情;远山低以为高,有主客异形之象。”
前辈的画论对我们有指导意思,我们后辈要好好学习,认真研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并将其与现实相联系,好好揣摩,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之路,并在其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笔者从事瓷上山水画创作多年了,虽然有家学渊源,但本人还是很注重学习绘画理论,并将此融入到家传文化之中。
在瓷上画山水画若是在平面瓷板上,可借鉴国画,甚至可以移植国画,若在圆器上或异型器上,则要视器型巧思一番。传统圆器上的山水构图或采用一面绘主景,另一面绘辅助小景的呼应方式;或用几何形状开出一片空白地,几何形内绘山水,几何开外用花纹图案满饰,我们把这种装饰形式叫“开光”,开光内的山水多用“一角”式构图;或用“三远法”将景致满绘于圆器上,因为是依器型、器势360度无缝对接,所以我们称之为“通景山水”。异型器上的山水构图多采用呼应关系,因为其物象多会因为器势的原因而分散布置,散则需以聚拉拢,远近响应。
瓷画创作和国画创作一样,不同生活境遇的人有着不同的艺术主张,所以瓷画和国画一样也是风格不一的。有的人喜欢呈现大山大水之壮观,有的人喜欢一角一边之灵动。青花、斗彩、粉彩、新彩……,工笔、写意、泼彩、刻划、堆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笔者喜欢用粉彩技法描绘小景致,或在方形瓷板上,或在圆形瓷板上,或在圆器上。这可能跟笔者平日喜欢观自然之局部有关。
笔者平日外出写生,若发觉一处好的景致便会沉浸整日。呆呆地坐、痴痴地看,直到那些景致驻到自己的心里。既不会用手机去拍,也不会立刻写生,而是等我从痴呆的状态中自然醒来后,才想——这些景致放在怎样的器型上表现出来比较恰当,采取怎样的构图方式才能把它们呈现得更美。然后,将记忆中的器型勾勒出来,把眼中、心中的景致描绘其中,这当然就有自己心里生发的东西,与现实中的景致会有些不同。笔者很喜欢这样的写生状态,也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似写生,似创造,似游戏……”
笔者的《白雪飞流入画图》有现实生活中采风的东西,有家族流传的内容。将画面分为三个层次:前景——游览山川之客,中景——飞流而下的山泉,远景——隐隐约约的雪山。虽是斗方小幅,却力求呈现出山之巍,水之秀,草木之盛,人之灵动。雪山连绵不断延伸至画幅之外,为的是给人以空间无限的感受。中景和近景对角呼应,为的是让人体会人与自然的对话感。景中主体之人物,每一位笔者都注意了他們姿态的表现,因为姿态能表达人的心境。
构图在山水画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幅画作能不能入人眼,第一要在构图。构图清新悦目,才能让读画者驻足,驻足后才会细研,细研了才能品味,品味了才会有碰撞,碰撞了才会有情怀,有了情怀画就走进读者的心了,走进了读者之心画就能留在世间,甚至流传下去。
构图对瓷上山水画来说更是重要,因为瓷之器型千变万化,构图需与器型结合得非常完美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谢赫.古画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9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国书店出版社,2018. 2
[3]郭熙.林泉高致.中州古藉出版社,2013.11
[4]笪重光.画签.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