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活血方配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研究*
2018-09-27刘卫祥龚雨依
刘卫祥,龚雨依
1.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骨科(渑池 472400),2.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 450000)
主题词 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肾剂/治疗应用 @补肾健脾活血方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骨代谢疾病,以骨量丢失及微观结构退化为典型特征,根据发生原因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型,前者指机体生理性退化导致的骨组织退行性改变,后者则由某些疾病引起[1]。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2.4%,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人群可能达到2.8亿[2]。药物干预是目前骨质疏松症主要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促进剂等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不适合长期服用。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折、骨痹、骨枯等范畴,现代医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已累积一定经验,取得较佳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7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方配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7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3];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③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证;④年龄50~70岁;⑤患者或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肝肾功能异常;④晚期畸形、残废;⑤新鲜骨折需长期卧床者;⑥依从性差无法坚持治疗者;⑦近6个月使用影响骨代谢指标药物者;⑧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7例,女31例,年龄53~68岁,平均(60.49±7.25)岁;病程1~7年,平均(4.22±0.93)年。对照组:男9例,女29例,年龄51~69岁,平均(59.88±7.46)岁;病程1~8年,平均(4.30±0.9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片(国药准字H10950029)口服,600 mg/次,1次/d,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国药准字J20100056)口服,0.25 μg/次,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片(国药准字H19980099)口服,10 mg/次,1次/d,疗程为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活血方,药物组成:淫羊藿、巴戟天各20 g,黄芪、山茱萸、熟地各15 g,鸡血藤、枸杞子各12 g,骨碎补、川芎各10 g,白术、杜仲、水蛭各6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为6个月。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测患者骨代谢与骨密度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①血液流变学: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②骨代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③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L2-4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粗隆的骨密度。④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疼痛、下肢萎弱、步履艰难、目眩等骨质疏松症状进行分级量化,临床痊愈:中医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中医症状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中医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证候积分减少<30%。⑤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恶心、头痛、消化道反应、肌肉骨骼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 果
1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OC、BALP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β-CTX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组间OC、BALP、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OC、BA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β-CT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μg/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骨密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L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粗隆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组间L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粗隆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粗隆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两组骨密度比较(g/cm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讨 论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肾精充盈与否直接影响骨骼生长发育[5]。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脾健则四肢强劲,脾虚也必然影响肾藏之精。老年患者脏腑功能衰退,形气虚衰,无力推动血脉流通,致使脉络瘀滞,形成肾虚血瘀之证。肾虚是根本,脾虚是促进因素,因此当以补肾充髓壮骨为本,兼以健脾助运。血瘀是肾虚的病理产物,而血瘀又会影响身体气血运作,加重脏腑病理状态,使筋骨失养。因此还要兼顾活血通络止痛,使气血运行复健,以祛其标。本研究所用补肾健脾活血方为本院自拟经验方,方药由淫羊藿、巴戟天、黄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鸡血藤、骨碎补、川芎、白术、杜仲、水蛭组成。方中淫羊藿益精气、强筋骨,巴戟天强健筋骨、补肾壮阳,黄芪补五脏诸虚,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熟地益精填髓、补血滋阴,枸杞子补肾益精,鸡血藤补血造血,骨碎补续伤止痛、补肾活血,川芎活血止痛,白术健脾益气,杜仲充筋力、强阳道,水蛭破血逐瘀。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健脾助运、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淫羊藿次苷可通过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Ⅰ型胶原表达等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骨吸收功能[6]。巴戟天含有还原糖、强心甙、黄酮、氨基酸等成分,可以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7]。相关动物实验发现,山茱萸中总甙成分可以改善大鼠骨骼结构力学,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8]。鸡血藤中总黄酮成分可以加速机体红细胞成熟,维持红细胞相对稳定,发挥补血活血作用[9]。骨碎补可以促进钙、磷吸收,加速骨矿物化沉积,改善骨的结构整体性[10]。相关研究显示,杜仲提取物可以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提高其骨质强度[11]。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病机,其病理基础包括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变等。眭承志等[12]指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存在粘、浓、凝、聚等变化,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流动性降低,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血液流变性下降可影响细胞间物质交换,造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加剧骨质疏松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补肾健脾活血方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为骨形成创造良好内部环境。骨代谢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正常机体内二者保持相对平衡,维持骨的正常改建与重建,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二者平衡破坏,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OC由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其与功能与骨转换有关,反映成骨细胞活性[13]。BALP是碱性磷酸酶同工酶之一,是成骨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可水解多种磷酸酯,有利于成骨过程[14]。β-CTX存在于成熟的骨胶原中,当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时,β-CTX释放入血,其血清水平高低与骨基质降解速度成正相关[15]。本研究显示,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OC、BALP显著高于对照组,β-CTX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补肾健脾活血方具有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的功效,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况。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骨材料的孔隙率与矿化程度,预测骨折风险[16]。本研究采用双能骨密度测量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L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粗隆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补肾健脾活血方在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补肾健脾活血方配合阿仑膦酸钠片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成骨,抑制破骨,提高骨密度,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切实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