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浅析平遥文庙的“活化传承”

2018-09-27宋小伟

文物季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庙儒学活化

□ 宋小伟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曾站在贺兰山岩画前发出“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感慨。这里的“石”指的是文化遗产,光阴荏苒,岁月无声,只有文化遗产才能告诉我们鲜活的历史,因为它承载着历史记忆,承载着传统文化。平遥文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文物活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

一、平遥文庙与儒学思想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东南隅,处在“六秀荐元之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580平方米,与古城东南角的魁星楼、文昌阁(清康熙39年,由北城墙移建于此,清末明初毁)、云路坊构成了平遥文系建筑群。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仍保留宋、金时代建筑风格,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重修扩建后的平遥文庙规模宏大,分为四个展区,以大成殿牵头的祭祀区,内有孔子及“四配”、“十哲”、“七十二贤”的庞大彩色塑像群;以明伦堂为核心的儒学区,内有孔子生平展、“文房四宝”珍藏品和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展;以超山书院、尊经阁为主的科举区,内有大量珍贵的原物原件;还有中国国际摄影展馆。

从古至今,平遥文庙是儒家学者聚集之地,同时又是儒家经典聚合之所。以其宏伟宽敞的古典建筑,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向游人传播了儒家礼乐制度和“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伦理道德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在,不远游”、“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录萦绕心头,久未退去。平遥文庙既是儒家经典的聚合场,又是儒家文化的传播源,受到广大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赏和重视。

二、平遥文庙的现状及“活化传承”理念

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文庙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平遥文庙所具有的这些价值尚未真正发挥作用,许多文物仍处于沉睡状态。

平遥文庙祭孔表演

平遥文庙大成殿

(一)平遥文庙开发利用的现状

中国文庙自清末废除科举及民国建立之后,原有的祭祀及传播儒学的教育功能逐渐丧失,文庙的辉煌也逐渐消失。平遥文庙同样难逃厄运,虽然大成殿保存相对完好,但其附属建筑因各种历史原因被学校占作他用,已然不复存在。在平遥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平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庙的修复力度。2003文庙才得以重新复原,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至今日已然经历了十五个春秋,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游览。如今,平遥文庙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文庙建筑有300余处,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平遥文庙景区内如今只剩下古老的建筑、冰冷的塑像以及被玻璃窗隔着的文物。长此以往,文庙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唯有给文庙注入活力,让文物活化,才能使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真正实现其应有价值。

(二)“活化传承”理念的提出

“活化传承”是由北京的音乐人陈哲先生在“土风计划云南村寨文化传承项目”的探索中首次提出的,这一理念给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者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王新荣认为:“‘活化’强调以利用促进保护,通过给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将文化遗产从静态、无活性的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状态,从而让文化遗产‘枯木逢春’,使其在功能上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龙茂兴指出:“遗产活化是让静态的遗产生动化,借助于有声有形、有神有韵的文化产品来展现遗产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色”。这些观点的提出让“活化传承”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遗产活化是与传统的静态保护模式相对应的一种新型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理念,“活化”是在尊重遗产的前提下,采取创造性的方式将遗产中所蕴含的价值与文化特色发挥出来,通过“活化”实现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句话给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莫大的启发,他通过空间开放、立体展陈等方式最终让故宫文物“活起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故宫的革新对平遥文庙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因此,平遥文庙应向故宫学习,在“活化传承”理念的指导下,使沉睡在文庙内的文物“活起来”!

三、平遥文庙“活化传承”中的有益尝试

中国文庙按性质分为三大类:家庙、国庙、学庙,平遥文庙属于学庙性质,具有“庙学合一”特点的同时兼具“庙馆合一”。“庙”指祭祀孔子的建筑,如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侧重于祭祀功能;“学”指讲学的场所,如明伦堂、时习斋、日新斋、超山书院、尊经阁,侧重于培育人才的作用;“馆”指博物馆,是汇集、保存、陈列自然和人文遗产的地方,侧重于学习教育娱乐目的,如今平遥文庙内有孔子生平展、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展、中国国际摄影展馆和平遥展览馆。笔者将从“庙”、“学”、“馆”三方面浅析平遥文庙的活化传承。

(一)举办多种仪式,传承礼乐文化

平遥文庙孔子生平展

平遥文庙祭孔乐舞

平遥文庙拥有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体积庞大,规模宏伟,通过举办祭孔仪式、开笔礼、成人礼,传承儒家礼乐文化。平遥文庙每年孔子诞辰日以及春节期间都会举办仿古祭孔表演,虽说是仿古,但也有严格的程序,主要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等构成,典礼的高潮是“三献礼”,主祭官在大成殿前向孔子灵位献爵、奉帛、行跪拜礼,并且伴有乐舞,场面壮观,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我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思想核心之一也是“礼”,“开笔礼”、“成人礼”正是“礼”制延伸出来的。“开笔礼”是儿童进入学习阶段,开始写文章,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主要由正衣冠、击鼓明智、拜孔子、朱砂启智、开笔破蒙等环节组成,对儿童进行启蒙式教育,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寓意深远。“成人礼”在古代男称冠礼,多于宗庙内举行;女称笄礼,多于家中进行,现如今青年男女均可在平遥文庙内举行成人礼,让他们明确成年的意义,成年意味着可以肩负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这对当代青年而言十分必要。

(二)开设国学讲堂,学习儒学经典

当今社会“国学热”持续升温,“读经诵典”、“国学复兴”成为潮流和趋势,孔子以及儒学经典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平遥文庙以其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依托,可在超山书院开设国学讲堂、国学班、读经班等,学习《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学经典,了解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思想,弘扬儒家文化,传承国学精粹。“国学热”的背后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对待国学,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主流价值观接轨,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三)实现立体展陈,再现历史场景

平遥文庙具有庙馆合一的特点,内设孔子生平展、中国科举博物馆和平遥国际摄影博物馆。走进馆内,看到的只有被玻璃阻隔的文物和密密麻麻的解说词,对外行人来说,不知从何看起、如何取舍,更不了解展览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样,即使文物再古老再精美,游客观感也大打折扣。因而平遥文庙需要改变展陈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情景式布展,再现历史场景,实现立体展陈,消除游客的视觉疲劳,真正做到让文物说话。如:通过引进360度幻影成像系统、全息投影技术将1300多年赵秉忠的状元卷悬浮在半空中成像,营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围,效果奇特,科技感十足。还可以将孔子生平演绎成情景剧,再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播放,仿佛把游客带回到了春秋时期,甚至可以亲自与孔子对话,体验一把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世界。

总而言之,平遥文庙的“活化传承”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人心所向,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活化传承”让平遥文庙的生命力能一直延续,让其不但有灿烂的过去,还要有健康的现在,更要有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文庙儒学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儒学在西部暨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儒学交流在路上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楚雄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