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2018-09-26张亚明李田雨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护士

张亚明 李田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1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责任感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缺乏相应的职业责任感,那么在患者出现危险时,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察觉,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主要体现为护士在岗睡觉、聊天等等,这些缺乏必要职业责任感的行为都会给护理安全会带来巨大的威胁。

1.2 护理人员未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如果医护人员不按照相关流程操作,违规进行护理工作,则对在极大程度上会增加护理的不安全性。比如某些患者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没有对其信息进行有效记录,造成未能及时给患者更换约束肢体,或是未能陪伴在进行保护约束的患者身边。一旦护理人员由于信息登记问题而出现缺岗情况,将很容易使患者在未受帮助下出现骨折等各种伤害。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工作的失误比例中,未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比例最大。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必须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避免出现失误对患者带来伤害。

1.3 未有完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护理安全,而若由于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设置不合理、实际监督力度不足等等问题,而导致实际工作未能有效落实给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会给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相关研究表明,管理条例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等,是导致护理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表现为,护理人员对物品摆放位置的不固定、相关设施存在缺陷、标识不准确等等。

1.4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 大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中,都未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没有在工作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相应的法律义务。比如,护理人员未提前告知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工作中违反了应当遵守的保密义务、在对患者进行导尿等操作时,未对患者必要部位进行相应的遮挡。护理人员在这些护理工作中的种种行为,都对患者造成了侵权,容易引起引发纠纷。

2 安全防范措施

2.1 全面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完善护理安全体系 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其病情进行较为详细和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加强夜班巡视的力度,避免护理疏忽而导致患者出现自伤行为。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关怀。而精神科管理人员可以从不安全因素出发对常见问题进行及时全面地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设置合理的预防措施。一方面,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另一方面,成为护理质量监管小组,对各级护理人員的工作进行责任制管理。另外,以护理制质量监管小组为核心,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修正并严格实施奖罚制度,从而不断完善精神科护理安全体系。

2.2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首先,医院领导及护理部门要重视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强培训,强化风险意识,定期举办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定期组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举办讲座、观看视频等,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培养风险防范能力,做到事前以控制、预防为主,让护理人员对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引起重视,降低护理风险;其次,加强培训,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及时更新知识,加强护理演练,并进行考核,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水平;再者,让护理人员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及时书写护理文书,护理文书要真实、客观地书写,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要及时、全面动态并完整地记录和保存。应注意环节控制,重视并加强细节的管理。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是护士必备的,尤其是在非封闭式管理的病房,一定要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对于重点患者的要详细认真的交代病情,特殊交接,对于存在服药欠配合、藏药、吐药的患者,一定要监督患者服药,检查确认药物已经完全服下,服药后0.5h内患者不可离开护士视线。结合医院实际工作,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如《护理质控标准》《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等,对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质控小组的监控力度要加大,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夜间查房工作也同样应加强,对护士的自律性进行系统观察。

2.3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精神科管理人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多加关心,遇到护理人员心态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对其进行地心理疏导,培养护理人员积极健康的工作心态。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而且需要值夜班。精神科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科室的人力资源对各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为护理人员创造较为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每逢节假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家庭情况和工作能力对其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有效平衡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3 结语

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属于一项艰难而持续的任务,要保证每一位精神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从事医疗及护理工作中需要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充分认识,并给予有效的防范对策,尽量降低护理事故和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安全。

参考文献

陈艳红.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09):124-125.

彭欣.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66-167.

王燕.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6):151-153.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理人员护士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