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的多种因素分析及有效措施

2018-09-26张冬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疫苗

张冬梅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狂犬病发作后死亡率几乎可达100%[1],因此在被犬、猫、鼠等温血动物咬伤后,需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大部分人注射狂犬疫苗后无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可于接种疫苗后12-24h内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等轻度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严重过敏反应。因此探讨分析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并寻求有效预防途径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我中心门诊接受狂犬疫苗接种患者285例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主要危险因素等,并积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中心门诊接受狂犬疫苗接种者共285例,男165例,女120例,年龄2-80岁,平均(55.32±2.79)岁。

1.2 方法 接种方法:严格按照我国疾控中心推荐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防范》[2]操作,分别于咬伤、抓伤后当天、第3d、第7d、第14d及第28d注射狂犬病疫苗,于接种12h后开始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狂犬疫苗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分布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 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狂犬疫苗发生情况 285例接受狂犬疫苗中,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32例,发生率为11.23%;症状分布:局部红肿21例,发热5例,头痛5例,四肢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2-24h共6例,1-3d共24例,<3d共2例。

2.2 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 未发生不良反应组与不良反应组患者年龄、疫苗来源、注射针刺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年龄、疫苗来源为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主要因素(P<0.01)

3 讨论

狂犬病又叫恐水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患者可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最终死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麻痹,一旦发病无特效治疗办法,仅能够通过免疫接种避免疾病发生[3]。近年来,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报道数量呈现出增多趋势,因此探讨其规律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为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2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为主,分析原因认为是由于患者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或机能减退等,导致药物注射后,毒性反应发作[4]。本次研究证实,狂犬疫苗来源亦为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与Vero 细胞培养疫苗为主,分析认为与疫苗多次注射、使用剂量较多有关[5]。狂犬疫苗不良反应出现后,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可降低其注射积极性,因此及时护理尤为重要。

在疫苗注射前,医护人员需从以下方面护理: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等,核对其临床资料;核对注射疫苗有效期、来源等,保证疫苗合法、正规来源,并考核其存放空间(2-8度的专用冰箱内,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测量、记录冰箱温度);接种前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必要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使其明白疫苗注射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年龄较小、高龄患者,在疫苗接种后需在留观室观察2h,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告知家属回家后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患者饮食清淡,禁烟禁酒、禁止饮浓茶、食用海鲜等,避免抓挠注射部位,避免剧烈的运动,接种当天最好不要洗澡。

不良反应发生后,及时必要的护理对后续接种尤为重要:(1)局部护理:局部红肿、硬结为狂犬疫苗接种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若24h内消解者,无需特殊处理,若反应呈现恶化趋势,则可将新鲜马铃薯、白萝卜切片,敷于注射处30min左右,硫酸镁湿敷,消炎去肿。疑似感染患者,需进行抗过敏、抗感染治疗。(2)全身护理:出现低热、头痛、四肢乏力、荨麻疹等全身症状者,多会在24h后消失,因此在症状出现后,告知患者多饮水,调整心态,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中度以上发热反应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剂。对一种疫苗过敏者,可选择换用另一种疫苗接种,任然过敏者,可到医院就诊进行抗过敏治疗。全身症状严重者送往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排除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急性感染、血清病、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等疾病。

总之,狂犬疫苗全程注射为降低狂犬病发作及死亡率的主要手段,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不仅能够引起接种者生理、心理不适,同时可影响患者继续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必须要严格规避、掌握其发生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保证患者按时完成全程免疫以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路静, 伊正君, 付玉荣. 狂犬病病毒核酸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28(12):1310-1315.

佚名.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J]. 中国工作犬业, 2010,0(2):60-61.

周航, 李昱, 陈瑞丰,等.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6, 37(3):139-163.

李金龙, 谈国蕾, 张永臣,等. 5119例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接种者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13, 53(42):89-90.

江勇, 金春秋. 暴露人群狂犬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11):2103-2104.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疫苗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巴斯德冒死征服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该如何打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科学看待狂犬病
1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过敏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