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9-26陈宏
陈宏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纳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纳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住院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99 4,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3 1、0.048 1、0.041 7,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SaO2、P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7 3、3.830 3、5.874 0,P<0.05);研究组正压呼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1 1、5.823 1、4.333 1,P<0.05)。结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減轻呼吸道症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7.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7-0-02
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CO2潴留及缺氧是患者主要的病理特征,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机械通气,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吸入的氧气是纯氧,但其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笔者为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对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均具有呼吸衰竭的体征、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肾、肺、肝、心等脏器重大疾病。(2)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的。(3)存在肺部发育不良、肺部疾病。(4)咳嗽功能差、气道保护能力弱、存在机械通气禁忌证。(5)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的[3]。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7)。研究组中,女20例,男28例;胎龄30~42周,平均(36.02±5.25)周;其中21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体质量2.1~3.2 kg,平均(2.67±0.57)kg。对照组中,女18例,男29例;胎龄32~41周,平均(36.52±3.96)周;其中20例足月儿、28例早产儿;体质量2.0~3.5 kg,平均(2.75±0.67)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血管活性药物、防治脑水肿、控制惊厥、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吸入氧浓度(FiO2)设置为0.25~0.60,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调节压力。研究组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硅橡胶鼻塞,调节鼻塞与氧流量相连的活塞,氧流量控制为4 L/min,压力控制为0.50~0.78 kPa,治疗期间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加湿罐的温度进行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设置为30 ℃[4-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效:呼吸衰竭等症状基本消失,面色正常,呼吸平稳。有效:呼吸衰竭等症状可见显著好转,面色基本正常,呼吸基本平稳。无效:呼吸衰竭症状、面色、呼吸变化不明显,甚可见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7]。(2)观察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3)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情况。包括正压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住院情况、动脉血气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SaO2、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2、Pa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住院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正压呼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机体脏器、组织发育尚不完全,一旦机体缺氧,极易出现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者呼吸衰竭等症状,呼吸衰竭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二胎政策逐渐推行的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有显著增加迹象,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8]。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纠正呼吸衰竭症状,改善机体的动脉血气情况,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该方法不能有效改善患儿的SaO2、PaO2、PaCO2指标,并且若患儿吸入的氧浓度过高,极易出现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氧中毒等症状,导致未被湿化、加温的气体对新生儿的气道纤毛及上皮系统造成损伤,气道中分泌物排泄出现障碍,进而出现痰堵,患儿不耐受[9-10]。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为新生儿采用一定的正压呼吸,气道阻力明显降低,且肺泡的残气量显著恢复正常,肺泡的稳定性增加,表明活性物质的消耗及肺泡表面渗出物明显减低,进而有效避免了患儿出现肺间质水肿,使得新生儿呼吸的驱动力显著增加,明显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达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目的[11-12]。其次,该通气方法可减少呼吸运功,减轻呼吸运动的消耗,防止呼吸肌疲劳,可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准确地调整氧浓度,避免由于氧浓度控制不佳而引发氧中毒等多种并发症,加温湿化装置有助于临床医师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合理地调整吸入气体的湿度和温度,使得吸入的气体更符合生理状态,保持呼吸道的湿润性,对新生儿的纤毛功能及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促进了痰液的排出[13-14]。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SaO2、PaO2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压呼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李德振[15]的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证实了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可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新生儿的病情,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减轻呼吸道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机体及早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信赖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陳海山,龙权生,黄戈平,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5):685-687.
[2]廖亮荣.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363-365.
[3]宇丽,程国平,胡鸿伟,等.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837-840.
[4]华玲玲.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4-25.
[5]蔡容燕,吴少皎,李淑妮.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6,38(19):3029-3032.
[6]罗红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6):1127-1128.
[7]王奇伟,陈金华,廖志隆.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7,17(5):735-736.
[8]单华丽.常频机械通气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1):34-35.
[9]于晓岩,吴善斌.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100-101.
[10]吴斌,黄青.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3):144-145.
[11]袁玉肖.大剂量氨溴索与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J].海峡药学,2017,29(2):139-140.
[12]许贵书,马秀娥,许贤书,等.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32-133.
[13]刘惠莉,杨秀珍,狄薇.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102-103.
[14]郭凤仙.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22.
[15]李德振.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8):148-149.
(收稿日期: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