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
2018-09-26郑兆静施敏红黄芳
郑兆静 施敏红 黄芳
【摘要】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的需求狀况,以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的针对性与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结合孕妇建卡、产检和产后访视,对460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产后保健知识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孕期及妊娠情况、产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等。结果:对产后保健知识需求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预防接种(92.04%)、母乳喂养(88.94%)和脐带护理(86.95%);孕产妇选择最希望的保健知识获取方式是居家访视指导(397例)、短信息服务(312例)、电话咨询(275例)等。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二孩”生育比例较高;流动人口的文化、年龄等方面的改变对孕产妇的产后保健知识需求内容和方式发生影响;应针对性的完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需求内容和宣讲方式,以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 产后保健; 流动人口; 孕产妇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7.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7-00-03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关系到整个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安全与发展[1]。宝山区位于上海的北部,与江苏太仓市为邻,是上海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2017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末常住人口203.0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84.46万人[2]。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趋势的加强,流动孕产妇逐渐增多。为了深入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知识需求状况,本研究对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孕检的452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卫生服务中心建卡进行定期孕检和产后访视的非户籍流动人口孕产妇。结合建卡信息登记,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向其说明调查目的后由孕妇填写后回收问卷,调查对象均可以正确理解和回答调查内容(部分产妇采用读题问答形式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的基本情况,产后保健知识的掌握状况,在产后保健知识方面需要哪些帮助等。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经过审核后,有效问卷数据录入,用SPSS 17.0分析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2.1 孕产妇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25.4±5.1)岁,其中初产妇355例,经产妇97例;正常分娩321例,剖宫产131例。所有调查对象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孕产妇的信息登记及产后居家访视随访记录,并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数据统计和分析。
2.2 流动人口孕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产后保健知识需求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预防接种、母乳喂养和脐带护理,见表1。
2.3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后保健知识的获取途径
孕产妇选择最希望的保健知识获取方式是居家访视指导、短信息服务、电话咨询等,见表2。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孕产妇应该作为产后保健知识宣讲重点人群
国内相关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褥期母婴保健等知识相对缺乏[3]。流动孕产妇普遍存在职业和居住地不稳定、家庭经济薄弱等[4]。流动孕产妇的管理一直是当前妇幼保健工作的难点。
我国“全面二孩”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到目前为止,“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接近一年的时间,随着新生儿的增加,与妇幼保健密切相关的医疗、保健公共服务压力已经初见端倪。从本调查可见,流动人口生育“二孩”的比例远高于户籍人口。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同时,流动人口的家庭化流动趋势增强,居留稳定性持续增强,且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快速提高。《中国妇女发展纲(2011-2020年)》更是将加强流动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明确提出要完善流动妇女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及家庭化人口流动趋势增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及“二孩”生育等均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与户籍孕产妇相比,这些外来育龄期妇女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5]。因此,如何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特点实施产后保健将直接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期望效果的实现。
调查显示,部分流动人口孕产妇对产后保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经产妇主观认为有过生育经验,能够依靠自身的经验顺利达到保健育儿目的,无须再补充相关产后保健知识。
3.2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后保健知识宣讲内容的侧重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孕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需求的排序列前三的依次是预防接种(416例、92.04%)、母乳喂养(402例、88.94%)和脐带护理(393例,86.95%)等。这说明预防接种、母乳喂养和脐带护理成为孕产妇产后保健知识的需求重点。产后保健知识需求排序靠前的还有伤口护理、乳房护理、子宫复旧等。有研究发现,因母乳量不足放弃母乳喂养者在非母乳喂养者中比例较高,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产妇食欲不良,膳食不合理,引起乳汁分泌减少[6]。另外,钠摄入量过多,这与我国高盐饮食习惯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平均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 g以下,而我国居民盐摄入量超出2倍多,高盐饮食人群宜患高血压多种疾病[7]。因此,乳母应注意清淡饮食,循序渐进,避免高盐、高脂等结构不合理饮食。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孕产妇孕期潜在危险情况、入院物品准备、饮食补充叶酸、贫血预防、产后康复、肥胖的预防。使其通过掌握科学膳食知识,保障自身健康和婴儿生长发育需要[8]。
调查发现,部分产妇对产后乳房护理、运动锻煉及恢复性生活时间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部分产妇在哺乳后经常使用肥皂、酒精等对乳头进行擦洗、消毒,导致乳头及局部皮肤干燥、皲裂,不仅带来疼痛,还会影响哺乳[9]。再者,分娩后子宫体需要6周以上才可恢复正常大小,因此临床建议产后6周以后再恢复性生活,但部分产妇对此并不了解,往往出了月子即进行性生活,不仅易引发感染,还会影响子宫体恢复。基于此,对于产妇不可忽视性生活与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
3.3 孕产妇保健知识宣讲的形式
医护工作者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孕妇进行产后保健知识宣讲,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因此医务工作者需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才能满足孕产妇的需求并得到她们的信任[10]。
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80后”流动人口比重由2011年的不足50%升至2016年的56.5%。“90后”流动人口的比重由2013年的14.5%升至2016年的18.7%,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之于上一代流动人口已经发送了质的变化,流动动机和特征也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融入城市社会的愿望强烈。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年龄阶段处于青春期和婚育期,对婚育知识有着较为现实而迫切的需求。但总体而言,流动人口的居住稳定性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大,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城市社会参与的渠道均十分有限。同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年富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思维活跃,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传播交流工具如电脑、智能手机等。因此,应积极拓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讲的形式,利用多样化信息传播工具,根据婚孕情况和具体需要,宣讲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孕产妇保健知识,满足新生代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服务需求。
本次调查发现,服务对象对产后保健知识的需求途径列前三位的是:医护人员居家访视指导;短信息服务;电话咨询。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孕产妇对保健知识需求途径较为倾向于医护人员的居家访视指导,这种指导方式的当面交流具有便捷、清晰与互动等独特优势,因而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同时,短信息服务、电话咨询在信息接收和服务针对性等方面也都能得到服务对象在方式上的较高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宣讲中较为普遍采用的“发放书面资料指导”“医院宣讲”等形式服务对象的选择频次靠后,这也给出了积极的启示,应该不断拓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讲的形式。
可利用医院网站、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与服务对象的频道式推送、手机短信、微信互动、邮件等多种形式的保健知识服务。应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人群采取相应的形式,切实提高孕产妇保健知识宣讲的实际成效,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医护人员居家访视指导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能更鲜明地体现出保健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其家属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保健知识宣讲的实效[11]。同时,居家访视也是妇女五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可及早发现影响产妇、新生儿的不良习俗及健康问题[12]。
总之,随着国家流动人口教育、卫生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卫生服务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孕产妇保健服务也需不断完善。从社区医务人员的专门化培训,到提升孕产妇保健服务能力等,以更好地开展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娄晓君,刘春宇,闫霞.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11):774.
[2]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1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49.
[3]刘大静.社区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31(17):4202.
[4]曾祥芬,李琳.流动孕产妇保健现状和社区卫生资源利用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585-586.
[5]杨静,杨森.流动人口咨询室对外来育龄妇女健康知晓率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6,37(16):33-34.
[6]李钦.416名婴儿母乳喂养状况及其乳母膳食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3):109.
[7]彭霞,杨明.饮食中食盐摄入量对健康的影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2):142.
[8]罗隽,郑加永.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保健知识、行为以及技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5):3137-3139.
[9]吴映瑛.杭州市某医院产妇产后生殖保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5):464.
[10]杨丽华.孕妇孕期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8):2478.
[11]曾坪,邓兴书,黄金园.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95-296.
[12]邹桂花,谢秋萌.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后康复中健康促进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39.
(收稿日期: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