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治国与理财》和《以利为利》的解读

2018-09-26宁香君

市场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

宁香君

摘要:本文以国家能力为解释框架,对《治国与理财》和《以利为利》这两本书进行了解读。这两本书在强调财政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财政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影响。但是本文将解释链拉长,论述了将国家能力作为一个关键变量对国家财政类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国家能力;财政类型;社会关系

一、两本书的主要内容

《治国与理财》和《以利为利》这两本书是财政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治国与理财》研究了财政对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公共预算改革之下政治问责和民主的可能性。马骏[1]认为,不同的国家财政类型的形成,对国家治理有重要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依赖社会,还是社会依赖国家?当国家依赖社会时,国家必然会对社会做出让步。当社会依赖国家,社会就要对国家有让步。在我看来,该书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以国家为前提和基础的,国家的力量占主导性。马骏[1]认为,当国家财政类型转向税收类型,国家的财政收入越来越以私人经济税收为基础,国家对社会也越来越依赖。国家对私人税收的依赖也逐渐使得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觉,所以国家必须要让步于社会,面对来自社会的讨价还价。以此为基础,本书的第二部分以公共预算为基础,分析了国家如何“花好钱”和实现政治问责来为社会负责。

《以利为利》的关注焦点在于政府行为,主要分析了财政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该书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为研究框架,把财政制度作为分析中央和地方关系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中间机制。周飞舟[2]认为,要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就必须弄清楚政府的行动。因为在中国,国家权力始终渗透在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并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逐渐放权的结果。周飞舟[2]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前后中央和地方对财政的“瓜分”情况。分税制之前最典型的财政制度是“财政包干制”。中央放给了地方较之以前很大的财政自主权,使得地方政府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在税收分配上与中央讨价还价,促进了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但是也导致了中央的财政困境和降低了中央对地方的主导性控制。在此背景下,中央进行了分税制改革。改革之后,中央将财政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形成了地方依赖中央的局面。中央与地方不同的关系存在对地方政府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在我看来,在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中,中央拥有绝对的主导能力,中央会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下放或者回收财政权力。另外,我们还要关注财政制度本身对建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作用。不同财政制度下会形成不同的中央和地方關系,“财政包干制”下中央的绝对主导地位遭遇地方挑战。分税制改革后,地方依赖中央局面形成。分税制的改革建构了不同于“财政包干制”下的中央地方关系。

以上两本书都是从国家财政入手,强调了财政对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影响,强调“钱”的来源、“钱”的使用、还有“钱”的收支分配制度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本文不否认财政作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关键变量,但是我认为这两本书所呈现的内容也体现着我们可能忽视的一个关键变量——国家能力。

二、 一个国家能力的解释视角

(一)国家自主性

国家自主性是财政政策变化发展的关键。《治国与理财》认为,中国是一个混合型财政类型国家,包括自产型、租金型和税收型,在向税收型财政国家型转型中,发展市场经济和“利改税”是关键。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私人经济税收在国家收入中占比越来越大。其次,国有企业的“利改税”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减少了国家财政的自产性。发展市场经济和“利改税”是国家决定并且主导的行动。《以利为利》认为,国家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政策来实现自身需求。

(二)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是国家能力形成的基础。如两本书中所述,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市场经济发展是全面阻断的,同时还取消了相关的税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农业税收和国企利润。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国家能力较弱。国家对社会经济的高压控制,使得汲取税收的基础单一,与社会的互动不足,更没有给社会经济群体与之协商的机会。国家开始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也建立起来,分税制的改革也将财政收入集中到国家手中,国家财政汲取能力和渗透能力提高。

(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赖

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国家能力使得国家慢慢嵌入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制度的适应性调,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是国家财政类型,使得国家越来越依赖社会。预算改革是为了应对随着财政收入增加以后“钱”的滥用问题, 这样方便国家对“钱”进行管理。同时,预算改革又为社会实现政治问责和社会监督创造条件,进而推动社会与国家的结合。

三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国家能力为解释变量来分析《治国与理财》和《以利为利》这两本书。本文在这两本原本的解释逻辑的基础上再将逻辑链向前推到国家能力,认为国家能力是推动财政制度变迁、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关键。其中国家的自主性、渗透能力和建设能力是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马骏.治国与理财[M].北京:三联书店,2011

[2]周飞舟.以利为利[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琳达.维斯 约翰.M.霍布森,黄兆辉、廖志强译.国家与经济发展[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
基于用户社会关系推送理财产品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浅谈刑事危害结果修复论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马克思“人的现实性”的两个根本性规定
农村非正规借贷金融发展原因研究
权力范式分析
犯罪客体之存在合理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