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一氓创作京剧《九宫山》

2018-09-26铁春燕

铁军 2018年9期
关键词:京剧团行头淮海

铁春燕

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李一氓历经艰险,辗转抵达苏北。1942年3月,在参加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后,被调往苏北淮海区,任区党委副书记兼行政公署主任。作为行署主任,李一氓面临的是一个百端待举的局面。在从事行政领导的同时,他依然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

李一氓发现淮海区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淮海戏,这是以民间艺人走村串户卖艺为生的一种小戏曲,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将这种地方小戏加以改造,定将会为抗战的文艺宣传发挥积极作用。李一氓随后热情扶持,引导艺人创作演出反映抗战与根据地建设内容的新剧目,并从政府层面给予资金、人才帮助。淮海戏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江苏的六大地方劇种之一。

李一氓发现淮海区有不少京剧票友,他们自发演过折子戏,为解决服装问题,还将庙里神像身上的黄袍、红袍剥下改装。此事对李一氓颇有触动,他将这些京剧票友集中起来,从军队文工团中调一些音乐工作者,又在淮海中学抽调一批学生加以培训,成立了淮海实验京剧团。行头哪里来?李一氓交代京剧团详细开了一张所需行头的单子,然后通过关系到敌占区购买,又置办了可随时拆装的舞台装置,以及用朱红缎子做的华丽大幕。更为可贵的是,作为行署主任,他竟到排练场,手持板鼓锤,亲自打板鼓。据说他的板鼓打得有板有眼,很有点专业水平。李一氓还时常给剧团写剧本,在排练中给演员讲析剧情。在李一氓的关怀组织下,那段时期,淮海区经常是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一出出传统折子戏《失空斩》《汤怀自刎》《风波亭》《三打祝家庄》《打渔杀家》《辕门斩子》《女起解》等纷纷亮相,反映根据地生活的现代戏《懒龙伸腰》《反正》《三星落》也陆续在根据地上演。淮海军民大饱眼福,敌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延安广播后,根据这篇文章内容,李一氓“闷声不响,……敷衍成一出京剧脚本,定名《九宫山》”。当然,“敷衍”一词为李一氓自谦。结果没有想到,《九宫山》竟引出一场风波:有人悄然向华中局告状,称李一氓在淮海区“不艰苦奋斗,买行头,唱旧戏……”

《九宫山》剧本对李闯王领导的农民起义几经挫折取得胜利的经验和进京登基后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又遭失败的教训作了充分的反映。初稿完成后,李一氓特地派沙惟带上剧本,到盐阜区阿英处征求意见。李一氓的《九宫山》与阿英的《李闯王》同出一辙,然而又各有侧重。阿英看后认为《九宫山》的创作是成功的,是对京剧改革的一大贡献。

《九宫山》在淮海区演出后,反响十分强烈。李一氓安排剧团到阜宁三师师部演出几场,师长黄克诚给予高度评价。直到这时,李一氓才向华中局报告为了配合延安要求的学习《甲申三百年祭》而创作《九宫山》经过,并调剧团到淮南黄花塘军部演出。后来,华中局并没有追究下去,告状一事也便不了了之。

一次奇特的告状,成就了一出大戏。李一氓以后每每忆及,不禁哑然失笑。《九宫山》与《李闯王》同为一个故事,却是两件作品,角度不一,各有千秋。在当时称得上苏北剧坛双璧。

猜你喜欢

京剧团行头淮海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行走人生的最好行头
四牌楼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情人
馥绿德雅上海淮海百盛专柜盛大开幕
2013最想收入囊中的潮流新品一一呈现
淮海决战定乾坤 淮塔园林慰英灵
通向自由的方向